告别都市的喧嚣世界最大的鱼市场——筑地市场告别喧嚣

金枪鱼拍卖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 戴松 摄 10月6日中午时分,日本东京的海鲜批发市场——筑地市场正式关闭。这个有着83年过往、全球最大的鱼市场,是东京人和游客都不会忘记的“鲜美记忆”,就此告别喧嚣,走进了历史。 筑地市场成立于1935年,
原标题:世界最大的鱼市场——筑地市场告别喧嚣金枪鱼拍卖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戴松摄  10月6日中午时分,日本东京的海鲜批发市场——筑地市场正式关闭。这个有着83年过往、全球最大的鱼市场,是东京人和游客都不会忘记的“鲜美记忆”,就此告别喧嚣,走进了历史。筑地市场成立于1935年,是日本东京都11个中央批发市场中历史最悠久的,占地面积约23万平方米。该地系填海造地而成,故称“筑地”。这里处理的货物种类除海鲜外,还有蔬果、鸡肉、鸡蛋、腌菜和各种加工食品(豆腐、豆芽、急冻食品等),日营业额高达16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亿元),有着“东京厨房”之称,被日本美食评论家山本益博称为“不是世界第一,而是世界唯一”。因为2020年东京奥运会,整个市场于2018年10月搬迁至附近的丰洲。这项搬迁计划早在2016年就要实施,但因为新址地下水污染等问题一直拖了两年。东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曾表示未来的筑地将成为美食乐园,而奥运会在即,这里更有可能建成奥运会停车场。筑地将要歇业的新闻我早有耳闻,因此在2018年造访东京时,到筑地一窥成为必选项。这“一窥”不仅逛逛市场那么随意,而是想看看清晨神秘的金枪鱼拍卖会。毕竟迁址后传统的人工拍卖方式将会被电子拍卖方式替代,所以对我来说,此次是对筑地市场的“最后一窥”。我从网上攻略获悉,每日参观筑地市场拍卖的名额只有120个,先到先得,且通常凌晨4点前名额即已抢完,而“门票”就是一件小马甲。这120位参观者又被分成两个时间段参观,第一组60人是5:25至5:50参观,第二组60人是5:50至6:15。也就是说,如果想参观拍卖必须早起,打车去筑地市场。我们一行中只有两位“道友”愿与我同行,于是约好早上4:50集合。筑地市场分内场和外场,内场只做批发,也是整个市场每天最先忙碌起来的地方。因为我们到得早,外围的商铺还没有营业。戴松摄第二天一早,我们准时出发,不到20分钟就来到了筑地市场。为了不引起市场管理人员的注意,我们没有带单反相机,每人只揣了个手机。走在通往筑地市场内场的街道上,两边尽是海鲜饭馆,还都没有开门营业。越往里走,越显得繁忙,全东京餐厅所需的鱼鲜大多从这里进货。据说有超过400种的海鲜可供选择,每年的海鲜销售量约达70万吨。看着忙碌的商贩进进出出,我感觉到数量的庞大。忽然发现前面的路口有工作人员挡住了游客模样的人,我们仨随即分散前行,从小道陆续进入了批发市场。每天晚上10点开始,运载着各类生鲜的货车陆续驶进筑地市场,工人们需根据重量、新鲜程度等标准对产品分类,并进行相应的处理。戴松摄市场内到处摆放着装满各种海鲜的泡沫箱,一辆辆小型电动车将它们运往四处。司机都是站着开车,右脚控制速度,动作娴熟。这里的车速都很快,所以从安全的角度来看,这里的确不适合“到此一游”,估计这也是市场管理方对参观者限人限时的主要原因。我利用手机翻译程序和一个经营鲍鱼的商贩聊了一会儿,他高兴地举着鲍鱼让我拍照,并告诉我拍卖会的地方。市场内的特色小型电动车将货物快速运往四处拍卖现场,鱼贩们飞快地变化着手势报价,拍卖者连珠炮似地喊出价格,一场交易瞬间落停。戴松摄顺着他指引的方向我走到了一间有点像教室的房间前,透过塑料门帘,我看到里面有数十人站在“听课席”间,一边听着台上人喊出的有节奏的行话,一边在手中的本子上记录着,有的人还用上了计算器,嘴里还不时呼应台上两句。他们每个人都戴了顶棒球帽,帽子正中别着写有商号名字的牌子——估计是参加拍卖的商家。台上的几个人身穿统一的工作服,也戴着帽子,不过没有别名牌。他们不停地喊出各种行话,有时还在旁边的黑板上记上一笔,应该就是拍卖师。我猜想这里可能就是大名鼎鼎的金枪鱼拍卖处,于是琢磨着进到里面看看。不过若想进去,得先弄顶帽子,于是我四处找寻着面相温和、易沟通的商贩,终于发现一位戴着“山武”名牌帽子、正在外面小憩的小伙子,于是凑了过去。我先来了两句自我介绍,然后夸赞起日本料理的美味和他漂亮的帽子,紧接着问他能否借我帽子一试。他高兴地摘下帽子给我,并开心地和我来了个合影自拍。我进而又问他我能否戴上他的帽子进入拍卖会,他说不行,因为里面的人都认识他,如果有人戴着不是自己商号的帽子会引起误会,影响拍卖的成交。在和他交流中我还得知,刚才看到的并不是金枪鱼的拍卖,而是其他海鲜的拍卖。我赶紧向他问明金枪鱼的拍卖地点后,道谢而别。头戴“山武”拍卖帽的作者和帽子主人合影按照“山武先生”的指示方向,我很快找到了真正的金枪鱼拍卖场地。筑地市场贩卖的海鲜种类繁多,但没有一个如金枪鱼这般有如此大的市场价值和影响力。日本是全世界最大的金枪鱼消费国,筑地又是日本最重要的金枪鱼交易市场。只见一条条去腮清理过内脏的金枪鱼整齐地摆放在地上,尾部被切了一小段放在鱼身上。由于冰冻的原因,这一段鱼尾已经冻结在鱼身上了。每条金枪鱼的身上都贴着写有文字的黄纸。仔细打听后方知,去鳃是为了更好地保鲜,切掉那一小段鱼尾是便于识别鱼肉的等级,而鱼身上的那张纸条则标明了它的主人、产地、捕捞时间、重量等信息,还表示这面鱼身不曾被压过。据说金枪鱼重量大,朝下那面的鱼肉因承受了整个鱼身的重量,味道会不及展示的这面鲜美,所以在筑地市场,金枪鱼是不得翻身的。鱼贩们将拍下的金枪鱼进行分割,按照订单送往各处。我到的时候拍卖正在火热进行中。鱼贩和拍卖师通过各种行话和手势,在极短时间内竞价结标——筑地的拍卖价格决定着当天整个日本的金枪鱼价格走势,场面火爆有趣。记得曾有媒体形容筑地的拍卖“非常高效迅速,连机器或电脑的速度也难以比肩”,而对我这个游客来说,也只能是看看热闹。拍卖结束后,鱼贩们将拍下的金枪鱼运到自己的摊位上进行分割,一部分送往已下订单的餐厅或零售商处,余下的摆在摊上待售。在筑地,聚集着600余家商贩,其中大部分是“世袭”,也因此拥有众多“世交”客户,更重要的是,这里的鱼贩们不止是传承着家族的“产业”,还自觉地承担起为渔民们争取到合理的价格、为厨师和食客们提供更专业建议的责任,所以也有人说筑地市场是“人情的连接场”。看到他们和路过的客人打着招呼,便知道这一定是位老主顾。看完金枪鱼的拍卖,我们准备去场外市场的餐厅找寻最鲜美的早餐,正巧碰到传说中凌晨就要排队的“马甲团”在导游的带领下鱼贯而入。我不禁感叹:“来得早就是好!筑地最精彩的拍卖会他们是无法体验到了”。而进入9月,拍卖会已经停止游客参观了,我们或许就是那最后一批见证者吧。等待入场参观的“马甲团”戴松摄在去餐厅的路上,鱼河岸横丁的一角,有一波除神社。“波除”意为“防波浪”,按字面有两层含义,一为筑地多水产,保佑从业人员安全;二为筑地为围海造地而成,保护此处不受海浪袭扰。但见有人路过神社时,双手合十,面对神社,祈祷平安。远近闻名的“大江户”门前排起长龙再走不多远,门面前排起长龙的正是著名的“大和寿司”。一打听,如果排队等候,得要一个多小时。于是三人一商量,决定到旁边人少的一家经营海鲜丼(jǐng,古同井)的餐厅吃饭。“丼”字虽非日本自创汉字,但基本出现在日语里,中文译作“盖饭”,其意是指以有盖的瓷碗来盛装米饭的料理,在碗中盛入2/3的米饭,再铺上菜品。我点了个“北海三味丼”,就是在米饭上铺上虾、三文鱼、蟹爪、鱼籽和海苔,2300日元。价格不菲啊,难怪这里人少,不过味道极佳,现场制作,海鲜全部是刚刚从市场采购来的新鲜货。套餐中有个画着各类海鲜寿司的应景茶杯,甚是喜欢,于是同老板商量后,饭后付点小费把茶杯带走留做纪念。此番筑地“朝圣”以美味的“北海三味丼”结束戴松摄10月6日,日本社会新闻被“筑地市场结束营业”的消息占据,虽然不久前还有数百人在抗议搬迁,但这一天真的到来了,商户们还是充满留恋和坚毅,他们在市场管理方的组织下有节奏地击掌,和过去告别,也为自己的未来加油。这一天,“吉野家1号店”在筑地门庭若市,被媒体和食客围得水泄不通,所有人都意识到这是“一个时代的终结”。于我,能在筑地市场关闭前完成“朝圣”,并以一顿美味的海鲜早餐结束,是一种幸运与满足。※文章为作者原创,版权归《世界知识画报》。欢迎转发到朋友圈,媒体转载请联系后台。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WZ6P0Nnp68.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