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银行信用卡电话周末在上海|WeekendSavingPlan(上)

在上海,工作和生活的节奏都非常快。周末去哪里才能找回属于自己的节奏,是经常令人头疼的大难题。 毕竟在魔都这个花花世界,如果没有找对地方,就很可能会陷入各式各样轮番上演的快闪网红店、演出艺术节、商业展览会的深渊当中…… 想要在周末远离城市喧
原标题:周末在上海|WeekendSavingPlan(上)在上海,工作和生活的节奏都非常快。周末去哪里才能找回属于自己的节奏,是经常令人头疼的大难题。毕竟在魔都这个花花世界,如果没有找对地方,就很可能会陷入各式各样轮番上演的快闪网红店、演出艺术节、商业展览会的深渊当中……想要在周末远离城市喧嚣,静静感悟上海独特的摩登之美,却也不是什么难事。你告诉我说“只有头顶有梧桐的地方才叫上海”,但想要拯救周末,绝对不是随随便便在法租界找一家西餐厅,就可以办到的。不过偷偷告诉你,下面这10个地方,就会满足你对上海周末的所有期许。©GinkgoYanagi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上海小白宫汾阳路太原路交叉口的附近,可以说是上海法租界最令人着迷的地段了。桃江路、东平路、乌鲁木齐南路还有复兴西路,周围的任何一条路名,都可以让人浮想联翩。音乐学院、音乐厅、洋房、故居、老公寓一样都不会少。但这座隐匿在巨大法式花园里的汾阳路79号“小白宫”,却很少为人所知。而且这座有着纯正西洋血统的建筑,如今已经是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这座小白宫是由中国出现的第一家商业储蓄机构万国储蓄会委托而建,出资人是当时法租界的公董局总董(G.D.DeLaPrade)。以上图片来自“树小喵”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汾阳路79号(永康路与太原路之间)9:00-16:30¥8ThePress申报馆·咖啡西餐厅如今在这座1872年创刊的申报馆所在的大楼里,没有了当年老编辑们的身影,却是另外一幅全新的景象。作为汉口路上唯一留存下来的老报馆建于1918年,由复旦校友众筹重新改建而成。餐厅的一面墙上也挂满了述说申报馆前世今生的老照片。不过最让人惊艳的是建筑本身自带的白色浮雕花纹穹顶,欧式的花纹里偷偷镶嵌着柔和的中式凤凰图样,让人恍惚之间感觉置身于巴洛克时代。而THEPRESS的报纸式菜单,也给人以申报馆一脉相承的味道。虽然其实在座的几乎一半以上,都是外国友人呢。ThePress汉口路309号申报馆1楼(山东中路口)武康大楼书香茶香咖啡香上海最令人难忘的一处街景,应该就是分隔淮海路和武康路的武康大楼了。现在它应该是大家心中法租界的标志。而就在武康大楼双侧的一层——淮海路一侧,武康路一侧——有着两家风格迥异却都能成为避世之所的好去处。位于淮海路那侧的一层是一家可以饮茶休憩的书店——大隐书局。就像它的名称那样,小小的门头很容易被来往的路人错过,但是走过那个小转弯就真的把纷扰的世界阻隔在外了。书局里有的是原木色的中国风装饰、温暖的色调、清雅的音乐,而书籍也主要以文学、历史、哲学、艺术、古籍为主。但与其说是一家书店,更不如说这里是一家茶室。一共有8间名字非常古意的房间——月下笛、桂花枝、醉花阴、青玉案、山亭柳、苍梧谣、天净沙、满庭芳。不妨可以尝试在跨年之夜,在这里与书友会的朋友们一起对饮。大隐书局淮海中路1834号-1而武康大楼的另一侧,就是传说中的老麦咖啡馆。这家8年前就在桃江路上拥有醒目明蓝色木门的老咖啡馆,如今搬到了武康大楼的位于武康路那侧的一层。现在为了符合武康大楼的整体气质,也变成了一家复古的浪漫南法风情咖啡馆。听说为了设计这间咖啡馆,老板老麦亲自操刀,而且为此还专门跑去法国诺曼底一带采风了两个月。©GinkgoYanagi老麦咖啡馆武康路439号theroomvintage杂货咖啡店©GinkgoYanagi©GinkgoYanagi最好能在绿意丛生的春天走进这拥有纯白色外墙和院子的小店,theroom虽是一家vintage杂货店,但却又清新又温暖,会是你心中理想小家的模样。户外小小的院子也都被主人精心布置了一番,有绿植和小灯泡点缀。在天气好的时候,坐在院子里喝咖啡休憩,可能在不知不觉间就度过了一个周末。©GinkgoYanagi走进屋子里面更是被各种各样杂而有序地四散在“家”中的小物们迷乱了双眼,但心里却只觉得平静,因为在这里你可以像在家里那样静静地观看细节。有一个原木柜子摆满了各种老式照相机,上面还有古旧的欧式明信片。而中间的长木桌上挂满了复古灯泡,背后是黄黑格纹的大躺椅。店里面最右侧有个小单间颇具私密感,舒适又安静,处处散发着淡淡的怀旧味道。书架上各式灯具、茶具和小风扇,也都同样是北欧设计的风格。在这座1924年的上海老洋房里,每个转角你都能挖掘出惊喜。而熟悉这里的朋友大概都知道,因为这别致的环境,theroom屡次成为杂志、电影的取景拍摄地。©GinkgoYanagitheroom泰安路120弄15号底楼(近华山路)12:00-20:30周一休慕尔堂教堂©基诺Genovision如今已经更名为“沐恩堂”,但大家还是喜欢它原来的名字——慕尔堂。这座于1931年落成的哥特式教堂,是邬达克在上海淘金年代留下为数不多的宗教建筑。它以高挑的彩绘玻璃窗户引光入室,以光喻神彰显谦卑,虽然与熙攘的人民广场相伴了一个多世纪,但是慕尔堂依旧是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当年大洋彼岸的美国流行用复古的中世纪建筑教堂,慕尔堂就是这样一个留在上海的例子。平面呈4个四方形正方内对称,砖混结构配以黄色调彩绘玻璃窗,映照神圣。诞生于繁华年代的慕尔堂,在后来的战火纷飞中收容难民,如今又是和平年代传教布道的地方。就算我们都不是信徒,却也能在这种穿越年代的神圣感里挣脱喧嚣带来的枷锁。慕尔堂西藏中路316号(近汉口路)主日崇拜:星期天早上7点,10点,下午2点,晚上7点,共4场文|Ginkgo部分图片GinkgoYanagi,其他图片来自网络-end--想周末去日本看海吗?戳我--想周末在纽约看展吗?点我--周末去苏州逛博物馆--周末去北京扫街--周末在FIFA2018-更多关于“周末”的可能性,在这里→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WZ6PL23683.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