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光影幕墙震慑人心光影传承—评3D全景声京剧电影《曹操与杨修》|王纪人

文/王纪人 很多年前,我看过上海京剧团的新编京剧《曹操与杨修》,当时就觉得它真正摆脱了“样板戏”的“话剧加唱”的套路,不仅“京”味十足,而且具有一种震慑人心的悲剧效果。近日观看了由滕俊杰执导,尚长荣、言兴朋联袂主演的3D全景声京剧电影《曹
原标题:震慑人心光影传承—评3D全景声京剧电影《曹操与杨修》|王纪人文/王纪人很多年前,我看过上海京剧团的新编京剧《曹操与杨修》,当时就觉得它真正摆脱了“样板戏”的“话剧加唱”的套路,不仅“京”味十足,而且具有一种震慑人心的悲剧效果。近日观看了由滕俊杰执导,尚长荣、言兴朋联袂主演的3D全景声京剧电影《曹操与杨修》,又获得了当代京剧电影带来的全新感受。电影《曹操与杨修》在剧情上未作大的改动,只是把舞台演出时的160分钟,精简成电影放映的120分钟,更符合一般的观影习惯,显得更集中更聚焦了。电影一开始加进了赤壁之战战舰被烧、曹军大败的画面,揭示曹操急于招贤纳才扭转危局的大背景。全片就是通过曹操与杨修交集的前后过程,表现了曹操作为东汉丞相,为统一中国网罗天下贤才、为我所用的决策,以及最终违背初衷的乖谬。曹操是个野心和抱负合二为一的人物,当时擅长给人物作“月旦评”的许劭曾对前来求评的曹操说,“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那时尚未发迹的曹操听了并不生气,却如被打赏似的,兴冲冲地走了。后世以刘姓为汉朝正统的人往往视曹操为奸雄,而抹杀了他统一北方中国、惩办豪强、治军严明、精通兵法、提倡廉洁、唯才是举等诸多长处。鲁迅对曹操有过甚高的评价:“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曹操与杨修》的创作者显然也有自己独特的立场和见解,他们对曹操的品评既不是污名化的继承者,也不是极端的翻案派。在他们看来,无论曹操还是杨修,都是才智过人的一代豪杰,也有严重的性格缺陷和局限。在塑造他们的艺术形象时,赋予了更多的复杂性和立体感,从而在展开两者的性格冲突时,产生出更多的戏剧张力和人性内涵。曹操和杨修,一个是求贤若渴的威权者,一个是期待一展宏图的才俊。巧的是,两者又都是当时闻名遐迩的文学家。所以在剧中,开始两人是惺惺相惜,一拍即合的。区别在于曹操是挟天子以令天下的强力人物,而杨修则是他手下的一个主簿。但杨修也非等闲之辈,因为其父杨彪是前任丞相,所以他是十足的官二代,不甘久居人下。在智力上曹操和杨修不相上下,曹操还自认相差三十里。如果杨修能够摆正自己的位置,曹操还是能够唯才是用的。偏偏杨修恃才傲物、自作主张,而曹操又是多疑之人,于是两人的裂罅渐深。电影先是表现杨修私自派孔融之子到匈奴、蜀、吴三地去购买战马和粮草,引起曹操的猜疑,怀疑他们通敌,直接把孔融之子作为间谍刺杀了。后来才知道了属于误杀,却文过饰非,说自己有梦中杀人的习惯。杨修自然不善罢甘休,略施小计,竟意外导致曹操夫人不得不自刎以帮助曹操圆一次梦中杀人的谎言。后来两人又在要不要兵出斜谷上发生分歧,曹操一意孤行,差点中了诸葛亮的埋伏,便以“鸡肋”为口令意欲撤军。没想到又被杨修识破,自作主张去军营布置撤军。曹操终于忍无可忍,下令杀了杨修。这些情节有的是编剧的艺术虚构,有的来自《三国演义》。“鸡肋”门就是罗贯中的创造,但他仍说杨修“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杨修被诛杀,是因为他站在曹植一边参与了与曹丕的夺嫡之争,这是最为犯忌的。而在此前曹操也早就对杨修不满,他在致杨彪的信中说:“足下贤子,恃豪父之势,每不与吾同怀,即欲直绳,顾颇恨恨。”可见在历史上杨修被曹操所杀,有其日积月累的前因后果。一出京剧或一部京剧电影,不可能原原本本来铺陈。于是编剧便虚虚实实,用戏剧化的情节来演绎曹操与杨修如何由合作到破裂,以及最终杨修被杀的过程,与此同时也揭示了曹操如何步步陷入惜才、用才、忌才、杀才的悖谬之境。这里首先涉及权力与智慧的关系,当权力与智慧集于一身或被借用的智慧为权力服务时,是一种互补关系;当智慧冒犯权力并向其挑战时,那么握有权力的人宁肯摈弃其智慧,甚至不惜消灭拥有智慧的肉身。其次,这也是一个性格的悲剧。曹操和杨修都是东汉末年不可一世的风云人物:曹操“位极人臣,参拜不名,剑履上殿”;杨修则“总知内外,皆称意。自魏太子以下,并争与交好”。但是他们也各有各的性格缺陷:曹操“放荡不羁,不修品行”,多疑狡诈人所共知。杨修则“恃才放旷”,活脱一个直男。这就使两人难免发生冲突,终于酿成杀身之祸。杨修在死到临头时叹曰“吾固自以死之晚也”。京剧电影《曹操与杨修》在原作的基础上,运用电影手法把两者的矛盾冲突表现得此起彼伏、剑拔弩张、环环相扣,演绎了一出惊心动魄的权力和性格的双重悲剧,演示了在极端情境下人性可能出现的至暗时刻。最后时刻,两位主演淋漓尽致的表演,让人叹为观止,堪称绝唱。京剧电影《曹操与杨修》对京剧的电影化作了可贵而成功的探索。导演本着“以京剧为本,电影为用”的创作理念,不仅保留了京剧的原汁原味,而且运用丰富的电影手法和现代科技,使京剧的唱念做打更具艺术的感染力。演员的身眼手法步通过中景、近景、特写等的近距拍摄,传递了丰富的肢体语言和表情含义。推拉摇移等机位变化造成了多空间的切换和运动感,角色之间反打的效果也很强烈。尚长荣饰演的曹操和言兴朋饰演的杨修,在银幕上形影相随,或主或宾,他们的笑逐颜开或怒目相视都如在眼前,放大了观众的现场感和既视感,增强了京剧表演艺术的魅力,这种效果在舞台上是达不到的。可见电影可以把表演的整体和细部以及角色的对位和交互予以放大和强化,从而达到极致化的美学效果,击中观众的感官和心灵。京剧电影《曹操与杨修》不仅区别于早已有之的京剧舞台纪录片,而且区别于一般的2D京剧电影。简单来说,3D京剧电影不仅是用双机拍摄和用双机同步放映的,而且是由专业的京剧演员用京剧的程式来呈现的故事片。导演在对京剧样式给予充分尊重和礼遇的同时,运用崭新的电影手段将京剧的虚拟化和程式化美学与电影的仿真性和写实性完美地结合起来。除了亦幻亦真的3D效果,电影《曹操和杨修》还引进了杜比全景声流水线,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5.1、7.1声道的概念,结合影片内容,呈现出动态的声音效果,更真实地营造出由远及近的音效。当观众在有顶棚音箱的观影环境下观看时,更能感受这种全景声的音响效果,陶醉于尚长荣和言兴朋这两位菊坛顶级演员无与伦比的唱功和珠联璧合的完美演出。当“新时期中国戏曲里程碑式的作品”《曹操与杨修》在三十年后的今天拍摄成3D全景声同名京剧电影时,我真正感受到现代电影技术如何使中国的传统艺术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从而获得长久的传承。这是“朝花时文”第1681期。请直接点右下角“写评论”发表对这篇文章的高见。投稿邮箱wbb037@jfdaily.com。投稿类型:散文随笔,尤喜有思想有观点有干货不无病呻吟;当下热点文化现象、热门影视剧评论、热门舞台演出评论、热门长篇小说评论,尤喜针对热点、切中时弊、抓住创作倾向趋势者;请特别注意:不接受诗歌投稿。也许你可以在这里见到有你自己出现的一期,特优者也有可能被选入全新上线的上海观察“朝花时文”栏目或解放日报“朝花”版。来稿请务必注明地址邮编身份证号。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WZ6PM5g0r8.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