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道德经精髓《道德经》20个成语,洞见老子智慧精髓

1 玄之又玄 [释义] 形容非常玄妙,难以理解。 [出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2 功成不居 [释义] 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 [出处] “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3 和光同尘 [释义] 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
原标题:《道德经》20个成语,洞见老子智慧精髓1玄之又玄[释义]形容非常玄妙,难以理解。[出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2功成不居[释义]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出处]“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3和光同尘[释义]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处事态度。[出处]“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4上善若水[释义]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一样,滋养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多用来称赞道德完美的人。[出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5金玉满堂[释义]形容财富非常多,也比喻才能出众,学识渊博。[出处]“金玉满堂,莫之能守。”6目迷五色[释义]颜色又多又杂,使人眼花。形容事物错综复杂,令人分辨不清。[出处]“五色令人目盲。”7宠辱若惊[释义]形容人非常计较得失,以小失大,患得患失,无论受到宠爱或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惊恐。[出处]“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8涣然冰释[释义]形容嫌隙、疑虑、误会等完全消除。[出处]“涣兮若冰之将释。”9虚怀若谷[释义]胸怀像山谷那样深而且宽广,形容十分谦虚。[出处]“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10绝圣弃智[释义]抛弃聪明智巧。道家认为一切诈伪来自聪明智巧,只有“绝圣弃智”才能回到淳朴的境界。后用以指反对一切学问,排斥科学文化。[出处]“绝圣弃智,民利百倍。”11如登春台[释义]春台:指美好的游赏场所,比喻生活在美好幸福的太平盛世。[出处]“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12佳兵不祥[释义]原指兵器是不吉利的东西。后来多用以指好用兵是不吉利的,表示反对随意发动战争。[出处]“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13淡而无味[释义]食物淡,没有滋味。比喻事物平淡,不能引起人的兴趣。[出处]“淡乎其无味。”14大器晚成[释义]指能担当大事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比较晚,后来也指年纪较大后才成才或成名。[出处]“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15知足不辱,知止不殆[释义]知道满足,就不会遭受侮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多用人劝人不要贪得无厌。[出处]“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16祸福相依[释义]指祸福互为因果,互相转化。即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出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17以德报怨[释义]用恩惠回报别人的怨恨。[出处]“大小多少,报怨以德。”18轻诺寡信[释义]随便答应人,很少能守信用。[出处]“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19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释义]一千里的路程,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都是由小到大逐渐积累的。[出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20天网恢恢,疏而不漏[释义]天道像一个广阔的大网,作恶者逃不出这个网,也就是逃不出天道的惩罚。[出处]“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WZ6PbL3Ow8.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