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七年级上册语文书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知识梳理,暑期预习必看!

第1课 春/朱自清 课文详解 课文知识点 1.《春》 朱自清 一、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后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1
原标题: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知识梳理,暑期预习必看!第1课春/朱自清课文详解课文知识点1.《春》朱自清一、作者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后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诗坛。他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代表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有《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⑧吹面不寒杨柳风:出处南宋的志南和尚《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二、文本研读第一部分(1)盼春(反复和拟人的修辞)第二部分(2-7)绘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第三部分(8-10)赞春(三个比喻)2、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用了什么修辞?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奠定了全文清新活泼的感情基调。运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表现了对春天到来的急切盼望和喜悦之情。3、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偷偷地”“钻”写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的惊喜之感。这样写是无意识、无感情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感情。4、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六个动词的连用,表现了人们在草地上的活动和感受,侧面写出了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5、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拟人。写出了春花争春比美、竟相开放、互不相让的动态。6、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比喻、排比。写出了春花争艳,万紫千红的景象。7、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甜”从味觉上写出了花的香味儿。想象,由实写到虚写,由眼前的春花想到秋实。8、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一句从侧面衬托出春花的竟相开放,万紫千红,香味浓郁。其中,一个“闹”字不仅写出了声音,也写出了情态,可以使人联想起蜜蜂嘤嘤嗡嗡,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忙碌着采蜜的情景。渲染百花争春的气氛,给人们呈现一幅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画面。9、‘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引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春风和煦的特点。“抚摸”一词巧妙地表达了春风的温暖和柔情。这是从触觉的角度写春风的柔和。10、“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比喻、拟人,写出春雨的细、密、多的特点。“斜织”“薄烟”形象的写出了轻盈、迷蒙的特点。渲染了春雨的轻柔、湿润。11、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写出雨中植物新而亮的特点,“逼你的眼”突出草之青,激发读者的想象。12、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这三句将视线由植物转到人,从白天写到傍晚。动静结合,有动景,有静景。“静默”一词最妙,运用拟人修辞,烘托出春雨中安静和平的气氛,营造了一种妙不可言的意境。13、“一年之计在于春”这句俗语激励人们抓紧大好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三、中心思想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通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幅主要图画,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四、给加点的字注音1.窠巢(kēcháo)2.应和(hè)3.稀疏(shū)4.蓑衣(suō)5.抚摸(fǔmō)6.酝酿(yùnniàng)7.撑着伞(chēngsǎn)8.卖弄(nòng)9.水涨(zhǎng)10.嗡嗡(wēng)11.软绵绵(mián)12.黄晕(yùn)13.落地(luò)14.薄烟(báo)15.赶趟儿(tàng)16.烘托(hōng)17.花枝招展(zhāozhǎn)18.繁花嫩叶(nèn)五、根据拼音写汉字1.lǎng润(朗)2.liáo亮(嘹)3.gēbo(胳膊)4.wǎn转(宛)5.jìngmò(静默)6.pīsuōdàilì(披蓑戴笠)7.呼朋yǐn伴(引)8.健zhuàng(壮)9.精神dǒusǒu(抖擞)10.hóu咙(喉)六、词语积累1.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语文课本上比喻姿态优美。2.wǎn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3.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卖弄)4.一年的打算在春天就安排好。意思是,春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及早安排好。——(一年之计在于春)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在作者笔下,春天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说一说课文描绘了哪些春天的图画,你最喜欢哪幅画,喜欢的理由是什么课文描绘了五幅春天的图画。他们分别是:春草图(草报春)、春花图(花争春)、春风图(风长春)、春雨图(雨润春)、迎春图(人迎春)。喜欢的理由:示例(1):春草图(草报春),写小草的情态、质地、色泽、长势。“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中一个“钻”字,表现出春草的勇气和力量;“偷偷地”是悄悄地、不知不觉的意思,表现春草破土是那么自然而然,是那么不引人注意。可正是这不起眼的春草,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的精神。“嫩嫩的”写质地,告诉读者这是新的生命;“绿绿的”写颜色,给人以清新的感觉;“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是从数量上写春草,宣告了春天已经到来。接着通过孩子们的嬉戏从侧面写春草给人们带来的欢乐。最后从正面写软绵绵的春草沐浴在轻悄悄的春风之中,进一步表现了春草的柔和可爱。示例(2):春花图(花争春),写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由春花联想到秋实。这一段按“树上”“花下”“遍地”的顺序,运用色与味、虚与实、动与静、高与低相结合的方法描绘了一幅五彩缤纷、百花争艳的立体感很强的春花图。“不让”一语点出了春花争艳的特征。有了这个“不让”,“赶趟儿”才有了前提,而“赶趟儿”也进一步丰富了“不让”的内涵:春花竞放,百花争艳,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接下来写花的颜色,像火,像霞,像雪,正按照桃树、杏树、梨树的先后顺序来写,照应严密。以上都是实写,写花的甜味便由实而虚。春花固然是“实”,果实却是“虚”的,由“花”联想到“果”,也就很自然的由颜色写到味道了。这样由实而虚写来,读者对春花便产生了更深一层感情,春华秋实,这怒放的春花孕育着累累的果实。示例(3):春风图(风长春),从触觉、嗅觉、听觉等方面,把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的有声有味、有情有感,描绘了春风的和煦、芳香和悦耳。先从触觉角度写春风的和煦。“吹面不寒杨柳风”,一是“吹面不寒”,即很温和,不似严冬的刺骨冷风,也不似酷夏的炙人热风;二是“杨柳风”,意思是吹拂柳枝的风,给人以柔和的感觉。再从嗅觉角度来写“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各种花的香”。“酝酿”一词用在这里,我们可以想象:泥土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味混合在一起,在春天的阳光下,如同酿造美酒,越来越浓郁,越来越醇厚。最后从听觉角度写春风传送的各种声响。江南的春风原本是“轻悄悄的”,作者用鸟声的清脆婉转、笛声的嘹亮悦耳跟清风流水应和,让有声之物托出空灵春风的音乐美。示例(4):春雨图(雨润春),抓住春雨的特点:细密和轻盈。从近景写到动态,从物写到人,由近写到远。写春雨,先从正面写:“最寻常”“一下就是两三天”,写出春雨频繁。然后进一步正面写春雨的可爱。“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牛毛、花针、细丝都是很纤细的,牛毛多而稠密,花针亮而闪烁,细丝柔而绵长。这三个比喻正面描写了春雨的细密、闪烁、绵长的特点。接下来作侧面描写。树叶儿“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触发读者的想象:大自然在春雨中沐浴,一切景物是那么新、美、鲜、亮。写傍晚灯光“黄晕”,因为这是雨中所见的灯光,不写雨而让人体会到雨的细和密。先写春雨下的次数多、时间长,接着以“可别恼”三字为转折点,正面写春雨的可爱,又通过写树、草、人、村落,侧面烘托出春雨中安谧平和的景象。示例(5):迎春图(第七段),春到人欢,和开头呼应,引用俗语给人启迪。这幅画的主体是“人”。天上风筝多了,也就是孩子多了。写风筝多了。不仅告诉我们春天到了,孩子们出来活动了,还让我们想象到天空中风筝竞放的一派朝气勃勃、积极向上的景象。前面写春花“赶趟儿”,是写春花竞放争艳的景象;这里写老老少少“赶趟儿”,是写人们寄希望于春天,是在争春。二、课文读起来富有童趣,又带有诗的味道,清新,活泼,优美。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试找出一些段落细加品味,并跟同学、老师分享你的体会。示例:第1段写盼春,是文章的开端。作者写道:“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连用两个“盼望着”,可见期待春天来临的心情是多么殷切。东风来了,报告了春天的消息,你听,那春天的脚步声近了。短短的十几个字,就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三、作者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和“健壮的青年”,你怎样理解这些比喻?你还能发发挥想象,将春天比作别的什么吗?作者分别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和“健壮的青年”,写出了春天不同时段的不同景象,赞美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分别强调了春天“新”“美”“力”的特征;既是对春天的赞美,又形象地揭示了人们对春天的向往,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执着追求。示例:春天像美丽的新娘,绽放出幸福的笑容。春天像调皮的娃娃,拽一下绿叶,吻一吻花蕊,又呼啦啦地跑过广阔的原野。四、想象下列各句描绘的情景,说说加点语句的表达效果。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两个“盼望着”的词语重叠,强化了人们对春天的期盼。“春天的脚步近了”,更把春天拟人化,似乎春天正在大踏步向我们走来,精神抖擞,充满希望。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偷偷地”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情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小草人格化,使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和情感。“嫩嫩的”突出小草质地柔嫩的程度,“绿绿的”突出小草的颜色和绿的程度。3.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像眼睛”“像星星”是双重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野花之多,表达了作者对野花的喜爱之情。“眨呀眨的”写出了野花的动态。4.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作者写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妙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雨细、小、密的特点。济南的冬天/老舍每日精选课文知识点《济南的冬天》一、结构第一部分:以北平的“寒”,衬托济南的“暖”;以伦敦的暗,衬托济南的“亮”;以热带地方的“热”;衬托济南的“温”。将济南的冬天阳光和煦,天朗地秀的总特征,勾勒出来。第二部分:阳光朗照下的小山,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城外远山,“空灵”水晶图。写阳光下济南的全景。中心表达了作者对温情的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与赞美,寄予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二、写作特点抓住景色特点描写。按顺序、布局、谋篇层次井然。比喻、拟人情景交融问题1、1和2-5段什么关系?答:总分关系2、找出第二段的过渡句,作用?答:“设若――出奇”作用:承上启下,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3、第1段的作用?答:点明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总领下文,“温晴”是贯穿全文的主线。4、第5段“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的作用?答:最后的是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济南的冬天总的观感,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点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5、阳光普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济南冬天的水各有什么特点?答:阳光普照下的山:可爱,充满温晴,温暖。薄雪覆盖下的山:娇媚秀气城外远山:素淡雅致济南冬天的水:温暖,多情,澄清。6、第3段、第5段按什么顺序写?答:第3段:自上而下的空间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第5段:自下而上的空间顺序。7、写绿萍、绿水藻、垂柳对写水有什么作用?答:衬托了水的温暖、多情、澄清。8、写空中、半空中、天上对写水有什么作用?答:突出其清亮的特点,衬托了水的清澈。对比:北平的冬天风多,济南没有风声;伦敦冬天多雾,济南冬天响晴;热带日光毒,响亮的天气,济南冬天温晴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修辞:(1)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的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拟人,“睡着”“唤醒”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冬天的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2)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作用: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小山的充满温晴、可爱、温暖。(3)它们全安静不动的低声的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拟人)(4)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像日本看护妇。比喻,作用:形象的描绘出树尖上落着白雪的景象,赋予树林以温晴的特点。(5)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拟人,作用:“镶”字将“山尖小雪”人格化了,好像银边是山尖小雪有意做的。(6)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拟人、比喻,作用;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山坡上斑驳美丽的景色。(7)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拟人,作用:形象的写出了夕阳照在薄雪之上绚丽的色彩,突出了小山娇美的神态和秀丽的景色。(8)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拟人。(10)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拟人,作用:“卧”字用来写山庄,写雪,写他们的状样,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11)对,这是张小水墨画,或者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比喻)(12)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拟人)(13)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拟人,作用:“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灵气,写出了水的多情,而这样写的目的,更是为了写“绿”,写“绿的精神”的珍贵、可爱、美丽。(14)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作用:写出了天空的纯净、蔚蓝,衬托出了水澄清的特点。11、“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像些小日本看护妇。”“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第1句:比喻,形象的描绘出树尖上落着白雪的景象,赋予树林以温晴的特点。第2句:拟人,描绘出夕阳照在薄雪之上绚丽的色彩,突出了小山娇美的情态和秀丽的景色。1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雪后山景的?请找出标志方位的词语。答:按空间顺序,“山上”“山尖”“山坡上”“山腰上”。13、“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妙处是什么?答:小雪可以把那些小山点缀得更加秀美。14、“那些小山太秀气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含有对济南小山的热爱、赞美之情。15、《春》和《济南的冬天》你喜欢哪一篇?请说出理由来答:答案不求统一,举例:喜欢《春》因为首先其结构严谨精美。作者先总写春天,继而从几方面细细描绘,最后又总写,收束全文,画龙点睛。其次,作者通过细腻的感受,将难写的春写得神韵透彻。16、课文第1段中说“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可否改为“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的”?答:不能改,因为原句表明济南的冬天没有大风,但并非没有风,符合实际情况。改后就成了没有风了,不符和客观事实,所以不能该。17、课文主要抓住济南的冬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答:温晴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济南的冬天的天气特征。18、联系全文说“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中“这”指代什么?这句话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这”指的是上文所写到的济南的山、水等景物,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赞美之情。19、比较下面一组句子的表达效果。(1)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2)那水呢,不但不结冰,还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答:(1)句运用“反倒”一词表明济南的水与众不同,似乎不和常理,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2)句中的“还”字则显的太过普通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作者所写的济南的冬天有着怎样的特点?他是通过哪些景物呈现这一特点的?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向你的同学描述这些景物。参考答案:济南冬天最主要的特点是“温晴”。“温”,是相对于严寒或酷热而言,气温宜人;“晴”,则是相对于“阴”而言,不仅是指天气的晴朗,而且有色彩,鲜明而不单调。作者写了济南四周的小山,写了雪景,写了济南的水,通过这些景物表现出济南冬天的特点。描述时,要注意全面、贴切、生动。可先参照课文在心里默述,待熟练之后再口头复述。二、济南的冬天在作者的眼中是个“理想的境界”,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跟同学做一点儿探究。参考答案:作者喜爱济南冬天的“温晴”,不只是喜爱某种气候,而是喜爱其中包含的某种温和明朗的美感。写的既是“济南的冬天”,一个季节,又是“冬天的济南”,是一个城市的气质。三、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句中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1.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2.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3.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参考答案:1.“暖和安适地睡着”“把他们唤醒”运用了拟人手法,把山水比做人,它具有人一样的动作——“睡着”和“唤醒”,增添了趣味性。几个句子组合起来,创造出一种优美、温馨的意境。2.山竟然有人一样的动作,把济南安放在一个小摇篮里,还会说话,像人一样有爱心。这是拟人的写法,其实是对济南的山作想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山的热爱之情。3.写雪后夕晖,非常美。最生动的是把“薄雪”比做人,有感情,会害羞,比单纯的客观写景要好。四、根据你的理解,标出课文第3段的重音和停连,并尝试朗读这一段。五、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就你家乡冬天的风景写一个片段。注意抓住特点来写,不少于200字。初冬的早晨是美丽的。一层薄薄的雾在空中轻盈地飘荡着。行人的欢声笑语,汽车“嘀嘀”的喇叭声交织在这一片朦胧之中。这一切,预示着新一天的开始。当并不太耀眼的阳光照射到山顶上的时候,雾气便像幕布一样徐徐拉开了,大地渐渐显现在冬日的温暖中。如果你仔细观察,那你就会发现,其实冬天也和夏天一样,也是一个善变的季节。早晨还有一丝斜斜的阳光,渐渐地,天空中便会飘起闪着银光的雪花。开始时,雪花依稀可数,隐约难觅,仿佛天上有位神人,漫不经心地撒落了几个细碎的小雪粒。慢慢的,雪粒变成了雪片,像鹅毛似的,轻飘飘、慢悠悠地往下落,纷纷扬扬,飘飘洒洒,像天女撒下的玉叶、银花。真是“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初中语文: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WZ6PzaOw83.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