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险邮轮近七旬中国老人十年邮轮探险征途环球探索之西北航道

每天十分钟,星姐带你换个方式看世界 这是南星话邮轮的第 240 期文章 感谢星辰们的一路支持! 前两天,星姐跟大家聊了探险奢华邮轮领域,各个品牌的一系列动向与发展, 邮轮、航线,各方面看起来都很美。 《邮轮界下一个爆发的风口 会是奢
原标题:近七旬中国老人十年邮轮探险征途环球探索之西北航道每天十分钟,星姐带你换个方式看世界这是南星话邮轮的第240期文章感谢星辰们的一路支持!前两天,星姐跟大家聊了探险奢华邮轮领域,各个品牌的一系列动向与发展,邮轮、航线,各方面看起来都很美。《邮轮界下一个爆发的风口会是奢华探险系列么?》但不少读者觉得,这种邮轮旅行方式,距离自己,还是太远,遥不可及,那么今天,星姐想跟大家分享一位行者的故事。手捧南极冰,我们一直将这万年冰带到船上,兑威士忌喝年近七旬的平老先生,一位来自上海的退休老人,十多年的海外邮轮探索历程,足迹遍布全球各地。南北两极、亚南极、北美加拿大、阿拉斯加、加勒比海、非洲、南亚、东南亚、澳洲、新西兰、南太平洋、法国南部深度游、中美洲、南美洲......从公主邮轮开始尝试邮轮旅行,一发不可收拾,在邮轮上自学了英语,逐渐成为各家五星、六星邮轮品牌的资深常客,最近刚从Hapag-Lloyd邮轮的Bremen号“东北航道”行程归来。可以看出,老人的脚步,并不仅仅局限于到此一游,而是相当有选择性的,在恰当的时节,到访适合的目的地,在有限的生命长度里,深度地体会,地球的脉络走向,将生命深度,延展到无限长。每一处,都做了大量功课,翻看老人的相册,仿佛一场浩瀚的人文、地理、历史、自然大冒险,而绝不是走马观花的蜻蜓点水。从加拿大到南太平洋从南极大陆到加勒比海从东南亚到亚南极从大陆内河到岛屿火山从南亚恒河河轮到北美秋日枫景从澳洲乌鲁鲁巨石到北美圣劳伦斯河篇幅有限,今天,为大家带来,平老先生乘坐庞洛邮轮的“西北航道”之旅。来自平老先生的分享图文版权属原作者追寻富兰克林的足迹SearchforFranklin’sfootprints探险“西北通道”(Adventure\"NorthwestPassage\")撰文,摄影:平一雷,马洪龄2014年8月26日——9月16日前言终于有机会实现多年的夙愿,去完成一次真正的探险,虽然仅是softadventure,可是当你已经年届六旬,也算不小的挑战。我们早早的预定了探险系列的庞洛邮轮“南冠”号,跟随它,去寻找当年探险家富兰克林爵士,留下的足迹。关于西北航道“西北通道”(也称为西北航道),NorthwestPassage,许多人还很陌生。简单来说:经北冰洋联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航道。即:整个航道东起巴芬岛,经加拿大北极群岛系列深海峡,进入阿拉斯加波弗特海(Beaufort),从白令海峡进入太平洋,,航道位于北极圈以北500海哩。借用海达路德家西北航线的路线图水晶邮轮关于“西北航道”的宣传片▼早在16世纪,就有人探索过这条航线。这是从欧洲到亚洲,最短的航行距离。即使后来的巴拿马运河和苏伊士运河开通,也比不上西北通道的距离之短。西北通道的开通,意味着从伦敦到东京,将缩短5000公里航程。而最大的问题是,由于西北通道途径北冰洋,厚厚的冰层,将随时阻断航线的畅通。富兰克林爵士的足迹十九世纪赫赫有名的北极探险家,英国的约翰·富兰克林爵士,曾在1819年—1822年,两次深入北极。当时全队20人,有11人在行程中丧生,但富兰克林还是保住了性命。1845年5月19日,他受命海军部,带领129名探险队员,分乘两艘大船,带上足够船员生活3年的食物,去探索西北通道。然而7月间,有船在巴芬湾遇见过这支船队后,就杳无音讯,富兰克林和随船的129名探险队员,全部丧生于探险路上。第二年,英国海军部和富兰克林夫人悬赏2万英镑,寻找这支探险队伍。一时间几十支探险队,承担着寻找富兰克林探险队的重任,航行在北极圈内。直到1850年,人们第一次发现了探险队员的遗骸,1859年在威廉王岛,发现了富兰克林副手的日记,人们才知道,富兰克林已于1847年6月11日去世。更令人遗憾的是,在寻找这支探险队的过程中,损失的船舶和牺牲的船员,远远的超过当年的探险队。直到1906年,挪威探险家阿蒙森才第一次真正打通了西北通道。上世纪以来,随着大气变暖,北冰洋的冰层大面积的融化,人们将更多的目光聚焦的这块地区。环境学家指出,在未来的几十年间,西北通道将真正变成“通航大道”,从欧洲开往亚洲的船舶,将缩短将近5000公里的航程,而不必去通过,狭窄而又拥挤的巴拿马运河,并省下不菲的通过费。更有甚者,北极这块处女地存在的丰富的油气,渔业,矿产资源,也将成为周边国家和大国之间瞩目和必争之地。这是“南冠”号邮轮,第二次航行西北通道。由于每年的冰封时间不同,西北通道的探险行程也将随着冰情而变动。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算是一次首航,这无形中带来更多的神秘感和兴奋点。启航2014年8月26日,我们在巴黎,搭乘邮轮公司的包机,前往格陵兰岛,开始了我们20天的“西北通道之旅”。从巴黎到格陵兰的康克鲁斯瓦格(kangerlussaq),大约需要飞行10个小时。那是格陵兰最大的国际机场,也是北极圈里最大的机场。飞向格陵兰格陵兰的东海岸格陵兰是世界最大的岛屿,有近217万平方公里,目前由丹麦代管。格陵兰的大部分土地位于北极圈内,所以有五分之四的土地被冰原覆盖。岛民绝大部分是因纽特人(以前称为:爱斯基摩人),全岛的居民大约有57000人,真可谓地广人稀。这是我们第二次到达格陵兰,上次造访其首都努克,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总觉得那里的居民,和亚洲的黄种人有很深的渊源。(同属于蒙古人种)格陵兰航空公司总部康克鲁斯瓦格的意思是“长峡湾”,在1941年被发现,并成为美国的空军基地,二次大战中,被用于美洲和欧洲之间的空中运输,至今还有美国飞机和雷达站在这里工作。有意思的是,我们在机场附近遇到几个空勤人员,一问居然是澳大利亚空军,看来盟军的合作布满全球。天上隆隆地飞过美国军机这里依旧是美军基地到达格陵兰已是下午时分,8月的格陵兰正是夏日时光,山谷里呈现片片绿地,无名小野花把这里点缀得非常美丽。这里几乎看不到人,围绕机场服务的人员加在一起,这里的人口不会超过一千人。从飞机上观察格陵兰,冰原有向内陆退缩的迹象。峡湾里,山上融化的冰水,与海水形成了明显的分界线。我们的“南冠号”早已等在峡湾之中,迎接新的西北通道探险者。船长和船员们夹道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探险者。船长告诉我们,这次探险的航程,可能会是一条新的路线,一切将视冰封的情况而定。冰峡湾——从西西谬特到伊卢里萨特庞洛邮轮来自法国,南冠号特别适合极地考察。从邮轮的第二层后甲板,游客可以直接登上冲锋舟(Zodiac),所以每一个游客必须带上胶鞋,才能登陆各个探险点。邮轮沿着格陵兰西海岸前行,首先到达的是西西谬特(sisimiut),格陵兰的第二大城市,是第二大定居点。西西谬特只有4560人,从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来到这里,一切都那么不可思议。小城异常的漂亮,城里的建筑像北欧风格,每栋房屋涂上特别鲜艳的色彩,整个城市像一座鲜花盛开的村庄。色彩鲜艳的居民区街面上没有太多的行人,商店却应有尽有。城市有现代化的图书馆、学校,人们的生活是非常丰裕的。当地超市这里天黑得早变成了7am-9pm当地小教堂大部分居民都信奉基督教现代政治的影响也在这里潜移默化,到处涌动着独立的意识,格陵兰半红半白的旗帜处处可见,当地人正努力争取格陵兰,从丹麦手中独立。在世界最冷的土地上,一样能够迸发出,最热烈的情感,作为匆匆过客,一样为他们的热情所感动。西西谬特的景色用鲸鱼骨搭成的迎客门临湖而建富有现代化设计意识的城市图书馆一直以为北极圈生活着爱斯基摩人,在这里当地人自称“因纽特人”。全世界目前有因纽特人大约13万多,他们分布在阿拉斯加,加拿大,格陵兰和俄罗斯北部。爱斯基摩这个称呼来自印地安人,意为“吃生肉的人”,一个带有贬义的称呼,现在北极圈的原住民,自称“因纽特”,寓意为:“真正的人”。可爱的西西谬特中学生一定要我给他们拍合影从伊卢利萨特冰峡湾到萨维格陵兰的冰原对人类意味着什么?格陵兰的大部分土地,位于北极圈内。所以岛上四分之三的土地,被埋在冰雪之下,形成了世界第二大冰原(仅次于南极冰原)。震撼的冰瀑布科学家探测发现,格陵兰的岛上,有171平方公里的土地,常年覆盖在冰原之下,冰原的厚度达到2-3公里,地理学家发现格陵兰岛中部的土地,已经被沉重的冰原,压到了海平面以下。随着地球气候的变暖,近年来格陵兰的冰原加速融化,科学家预言,一旦格陵兰的冰原全部融化,地球海平面将上升7米,这将是人类社会的一场大灾难。目前,世界各地的气象卫星,一直监视着这块土地的变化,特别是西部的黑尔海姆冰川,和东部的雅各布港冰川。我们的船沿着东海岸,抵达迪斯科湾的伊卢里萨特峡湾,观看世界最著名的冰峡湾。世界上流动最快的冰川泰坦尼克在这里沉没伊卢里萨特冰峡湾,是格陵兰唯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自然遗产。全长40公里,是雅各布港冰川的出口处。雅各布港冰川,是世界上流动最快的冰川。以前每天大约前行16米左右,近年来加速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最快可以达到40米以上,每年有200亿吨冰山注入海中,大量脱落的冰山,漂浮在峡湾里,形成了极其壮观的景色。其实,让雅各布港冰川一举成名的是泰塔尼克邮轮的沉没,据科学家分析,泰塔尼克号撞上的冰山,正是当年雅各布港冰川脱落的巨大冰块。船在晨曦中,小心翼翼的驶入伊卢里萨特峡湾,由于大量的浮冰,无法靠上码头,只能停在峡湾中央,由当地的渔船,带我们游览冰峡湾。曾经看到过一段视频,冰川的坍塌,会激起局部海啸,有时会掀起20米左右的巨浪,非常危险,所以渔船,都小心翼翼,贴着冰川行驶,其实内心很希望看到冰川坍塌的壮观景象,但一切那么风平浪静,不免又感到一丝遗憾。船上的首席极地探险家尼古拉斯,为我们寻找到了另外一个精彩的冰峡湾-Savissivik。那是一个海湾,里面挤满了大大小小的冰山,我们的冲锋舟,就穿行在冰山之间,精彩极了!格陵兰今天仍然可以称为,地球上的一块处女地,其纯净程度,是生活在大都市的人们所不可想象的。这里不仅自然环境纯净,居民也非常淳朴。站在这辽阔的地方,望着那纯白的冰雪世界,那一刻,内心的杂念会统统烟消云散,虽然已经是第二次来,但内心仍然会受到触动。当地的引航渔船造访因纽特人定居点船上的首席极地探险家,尼古拉斯(NicolasDubreuil),是位资深的极地探险者。20年间,他的足迹遍布南北两极。每年他有6个月的时间,带领探险者,科考人员和电影工作者,来到极地,有超过80次探险的经历,积累了极其丰富的极地考察经验。他非常喜欢格陵兰,在格陵兰的最北端定居点,建了一所住宅,每年来住一段时间,熟悉格陵兰的风土人情,并学会了当地人的狩猎技能。在他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库鲁尔苏阿克(Kullorsuaq)。对旅客开放的驾驶舱船正驶向晨曦中的Kullorsuaq库鲁尔苏阿克地处北纬78度,自古以来是探索北极的最后出发点,早前的探险者,在这里备好了远行的食物,带上因纽特人向导和狗拉雪橇,踏上茫茫冰原。几个世纪以来,想要征服北极极点的探险者前赴后继,直到1968年,拉尔夫博莱斯特,用雪地车到达了北极极点,真正靠步行和雪橇,到达北极的人是美国的瓦利赫伯特,他在1969年4月6日实现了人类的梦想。巨大的冰山仿佛巍峨的骆驼库鲁尔苏阿克并不大,大约只有居民几百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里学校,超市,直升机场都有。当地的居民,听说我们的到来,特地为我们杀了海豹,用海豹的肝脏,迎接远方的客人。据当地人说,只有尊贵的客人和儿童,才能享受这血淋淋的生海豹肝。当然吃这个生海豹肝是需要勇气的,同行的小李,当了一把吃螃蟹的勇士,他说生海豹肝有点甜味。当地的居民,摆出他们的手工艺品出售,当地的居民,还没有真正进入商品社会。小屋阳台上晾晒着北极熊的皮洗洗涮涮的寻常人家。有意思的是,我们参观了当地的超市,现代化的生活用品,已经走进这个北极圈内的小村庄,现代化的卷烟,已经成为因纽特人的享受,甚至一些小孩子手里,都夹上了烟卷。令人不可想象的是,超市里居然有卖步枪,最贵的大约当地货币4999一把。下午,船方邀请了当地的居民上船参观,并为我们展示因纽特人的服饰,和表演因纽特人的传统歌舞。因纽特人的服装相当讲究,特别是一些妇女的服装,从设计到装饰相当的漂亮。用非常漂亮的花边来修饰,丝绸和皮毛相结合,穿着舒服又御寒。妇女背后的连衣帽还有个特别的功能,出门时,可以把孩子放在背后的帽中,非常的安全和省心。因纽特人的舞蹈,也非常淳朴,动作基本上是模仿捕鱼和狩猎的动作,不断的简单重复,他们的眼神,透露出一种沉浸其中的幸福。从他们的神情,你能感受到,幸福其实是一件极其单纯的事,人越简单,就越容易感受到幸福。当地的巫师装扮因纽特人的孩子胖嘟嘟,可能从初生就摄入动物脂肪,个个都虎头虎脑的离开了库鲁尔苏阿克,我们的船,将横渡巴芬海,进入加拿大的北极群岛,真正的考验开始了。当年的富兰克林,就是在北极群岛内,被困在海岛上,最后全军覆没。船长告诉我们,下面的行程要看冰封的情况而行,一切皆是未知数,因此我们的航线不断地修正,和以往既定航线的探索,完全不一样。穿越加拿大的北极群岛西北通道的航行关键,是穿越加拿大的北极群岛。当年富兰克林企图打通西北通道,由于受到当时科学技术的限制,没有确切的岛屿分布位置地图,没有卫星导航,也没有破冰设备,只能凭感觉,根据有限的资料,和极大的勇气去闯。加拿大的北极群岛,地处北极圈内,气温极低,许多岛屿之间常年冰封,富兰克林的探险队,出发不久,就被冰封在威廉王岛附近,最终只能弃船上岸,恶劣的天气,疾病加上食物中毒,包括富兰克林本人在内的129位探险者丧命在西北通道。所以这一段的航行,将是我们行程中的关键点,种种困难在前面等着我们。船方也做好了充分准备,设计了三条线路,要根据前方的冰情报告,决定船的航行路线。船方设计的三套方案最终根据冰情选择了绿色加拿大的北极群岛,分布在三个自治领地,即育空省(YukonTerritory),西北领地(NorthwestTerritoties),和努纳武特领地(NunavutTerritory)。因纽特人是这里的原住民,科学家考察结果,在2450年前,育空省就有人类居住的遗迹。这块地区地广人稀,就拿努纳武特领地而言,土地面积达到190万平方公里,而人口仅有不到3万人,当地居民以捕鱼和狩猎为生。散落在岸边的因纽特民居独角鲸我们的船,离开格陵兰横越巴芬海,第一站到达的,就是一个因纽特人的定居点-庞德因莱特(PondInlet)。从字面上可以翻译成:“池塘入口”。那是一个不足1000人的小村庄,却是机场,学校,教堂超市,旅馆政府一应具全。晨曦中的庞德因莱特庞德因莱特的学校一所努纳武特领地的北极学院我们船上,来自台湾的许小姐,五月间曾来过这里,她们是为了拍摄鸟类,和一种独特的鲸鱼-独角鲸。这是一种非常特别的鲸鱼,在它的头部,有一根长近3米的尖角,许多人认为这种角,有独特的用途,人们大量捕杀独角鲸,目前它已被列入濒危动物的行列。在这里的博物馆,我们第一次看到这种鲸鱼的标本,确实非常独特。悬挂的风土画真实地反映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状态因纽特人的服饰猎杀鲸鱼和海豹、捕获的独角鲸因纽特人重要生活工具无论切肉还是扒动物皮都要用上它,人手一把吃生肉的时拿着这刀边割边吃冰原上怒放的生命我们有三次机会上岛远足,最长的一次达到7公里。没人走过的路,确实艰难,夏季的北极,到处都是沼泽,那真是一脚深一脚浅,一脚干一脚水,赶上冰川流过的线路,布满了大小不一、支棱八角的石块,一不小心就是个大跟斗,但是新鲜感、好奇心,让大家乐此不疲。特别是岛上的极地植物,吸引了每一个人的目光。真是感叹: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中,生命还是那么努力地绽放。从小小的灌木丛、到水窝边的小蓝莓、以及岩石上的苔类生物,每一朵小花,和蓝莓上布满晶莹剔透的小冰露珠,努力折射着太阳的光芒,为它们的生命而闪光,这一切谋杀了游客太多的照相机容量。出了冰区,我们登上的第一个岛屿:爱丁堡岛(EdinburghIsland)。极地植物把它装点得五彩缤纷,虽然没有热带植物园那么五光十色,走在这一脚深一脚浅的沼泽里,却也让我们流连忘返。极地植物在天寒地冻的北极圈里,生长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植物,982年,红胡子海盜埃里克,由于在冰岛犯了重罪,被当地议会驱逐出境。三年后(985),埃里克回来了,号称发现了一块巨大的绿色土地,并且要招募一些人去定居,他发现的地方现在就叫:“Greenland(绿色的大地)”。这一切说明,即使短暂,北极圈的夏天,还是有郁郁葱葱的地方,并非象人们描述的那样,终年天寒地冻、白雪皑皑不毛之地。北极圈内没有高大的植物和树木,最多也就是一些灌木丛和苔类植物,正是这样它们才能在这里抗风,保暖,减少蒸腾,也被称为极地苔原。北极圈内属于冻土地带,夏季的时候,地表以下50厘米就是冻土层,植物的根系只能下延20-30厘米,而且冻土层严重地影响了地表水的下渗,一到夏季地面上布满沼泽,一般北极植物的生长期只有几十天,北极苔原大部分是由苔藓,地衣和浆果类植物组成。生命之伟大,在极端的条件下,仍可以绽放自我。北极的植物,受到生长期的限制,居然可以把繁殖期,延伸到两至三年,即今年开花、明年结果。显花类植物生长期,可以到零下5度,而苔藓类,则可到零下10度,地衣类甚至可到零下20度,真是非常令⼈吃惊。看着这些美丽的植物,我只有两个字来形容——顽强。危险的航程接下来的几天,我们进入本次航程,最惊险的路段,离开庞德因莱特,船开始在岛屿之间穿行,驶向萨默塞特岛(SomersetIsland),最终穿过贝罗特海峡(BellotStrait),整整两天,船越向前行进,海面上的浮冰,越来越密集,除了一丝新鲜感以外,大家更多的,是对前行的担忧。无人登陆的目的地船方在萨默塞特岛上,安排了一些陆地行程,既是探险,也能安抚大家的焦虑情绪。这些小岛至今人迹罕至,对我们这些,常年走在城市柏油马路上的人来说,确实很有吸引力。这些地方可能至今,也没有人类涉足过,也许只有北极的动物光顾过。我们每次登岛,船上的向导组非常紧张,先派人员上岛探路,并在探险路线上,设立警戒点,当旅客乘冲锋舟登上岛屿,就有荷枪实弹的向导随行,防止受到野生动物袭击。其实大家都盼望,有机会邂逅北极熊。北极熊是船上旅客最渴望见到的偶像,确实也带有一定的危险性,向导们一般不容许我们过于接近动物,至少保持500米距离,弄得好多旅客意见满满。一头北极熊妈妈仰天长啸仿佛在祈求上苍给它们带来美味的海豹一头孤独的北极熊看到邮轮这庞然大物吓得直往山上跑真正的北极熊在这段行程中,我们五次与北极熊相遇。最近的一次,北极熊与我们同处一个海滩,可惜我们不被容许靠近,既怕打扰了它们宁静的生活,也为了旅客的安全。气候变暖,北极熊活动的冰面越来越小,给它们带来觅食困难确实北极熊的神态,萌得非常可爱,那些北极熊宝宝,更是憨态可掬。北极熊妈妈,为了孩子的生活,死死的守在冰面,等待小海豹的出现。每次船上的广播响起,大家都带上相机,登到高处,去寻觅它们的身影,四周只听到照相机快门的咔咔声。那头北极熊在冰面上来回觅食几次因为冰面太薄跌落入水中有缘万里来相会我们在萨默莱特岛的罗斯港,还拜访了一处遗迹,那是上世纪30年代,哈德逊公司,建立在这里的贸易公司,专门负责收购北极狐的皮毛。哈德逊公司。曾经是北美最大的贸易公司,这个贸易点一直运行了11年,由于非常严重的冰情,阻碍了正常的交通,只能将其关闭。如今在罗斯港,还留着当年的两栋房子,一栋是当年的办公楼,一栋是储藏室。如今屋里放上各类生活用品,提供给来到这里避难的探险者。办公楼内有一处匾额,上面记载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相会,那是1937年Aklsvik驾驶帆船,从太平洋来到这里,而1938年Nascopie驾船,从大西洋来到这里,这两艘船的相会,可算是从两头又一次真正打通了西北通道。每年都会有独立的探险者驾驶着帆船来挑战西北通道一旦他们的船被冰封在附近这里就是他们的避难所备有各种生活用品以解燃眉之急,非常人性化接下来严峻的问题,摆到了我们的面前,船长告诉大家,由于贝洛特海峡冰情严重,我们的船,只能在这里等待加拿大的破冰船,帮助开道。贝洛特海峡地势险要,海面不到两公里宽,有25公里长,东面连着Boothia湾,和摄政王子湾,西面连着富兰克林海峡和Peel湾,两边山势险要,高达450米,每小时15公里海流,夹杂着冰块,并经常改变流向,这对航行的船只,产生极大的危险。一望无际的茫茫冰海,让前途变得扑朔迷离好在加拿大海岸警卫队,在这个区域保持着三艘破冰船,为来往的船舶提供安全保障,而这一切都是免费的。我们只有耐心的等待,破冰船的到来,漆黑的夜晚,和凛冽的寒风,给每一位旅行者,带来了一丝寒意,没有什么比等待更煎熬人的。我们在萨默莱特岛附近,有了一个新发现。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美国阿拉斯加的巴罗角,是北美⼤大陆的最北端(71°25’),当我登陆Boothia半岛时,我们的首席探险家尼古拉,通过手中GPS发现。这里的纬度(71°31’)高于巴罗角纬度,这里才是真正的北美大陆最北处。探险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事情,是我们这些常年住在大城市中的人,永远无法想象的,但是在这个世界,就有一批这样的人,为了探索前人,没有走过的地方、没有经历过的事物,冒着巨大的生命危险,去闯去探索去开拓。在这个无人的冰雪世界里,当船越行越远的时候,面对苍茫大海,心中不由地,对这些英雄肃然起敬,没有前人的牺牲,哪会有今天的繁华。当年的富兰克林,就是他们中的一员,当年他已经是被英王册封为爵士,曾经当上了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的总督,完全可以过安逸舒适的生活,但是他选择了探险,这恐怕就是英雄和常人不同的地方。在他之后阿蒙森,斯科特,库克等英雄,为人类历史,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辉史诗,激励后人去开拓新的领域,这恐怕就是探险真正的含义!当我们看到远处破冰船的灯光时,似乎看到了希望,这一刻,你会感觉到人类的渺小,又惊叹人类的创造力,我们又要重新出发了。救命的破冰船破冰船破冰船雷迪逊号,乘着夜色,来到了贝洛特海峡的入口处,那是一艘隶属于加拿大海岸警卫队的船只,和它一起到来的,还有一艘加拿大蒙特利尔的货船,准备到第二天一早一起出发。由破冰船开道,眼前的困境已告解决,整艘船上的⼈,这晚⼀定都睡得特别香。这是一次难忘的经历,两天来,望着满眼无尽的冰海,我们的船亦步亦趋,蜿蜒曲折地向前航行,不时还拉响汽笛相互呼应,晚上三艘船舶的灯光,照亮了冰面。从白天到黑夜那是引路的人,那是指向的灯整整走了两天,我们才驶出冰区,冰海的景色让人难忘,尤其是日出日落,非常漂亮。当朝霞随着日头喷薄而出,整个冰面一片金光,日落的晚霞,则把海面映得通红,这是我们在陆地上无法享受到的。大自然是块神奇的调色板偶尔我们还能看到,冰排上的北极熊和斑海豹,甚至无冰处的海面上,会有鲸鱼时隐时现。冰雪中的迷失者自然界少见的和谐:海鸥与海豹飘浮在冰雪上的斑海豹会不会是北极熊的晚餐冰海中的不速之客一路上,成群的海鸥追随者我们,时而高飞,时而停在冰面,仿佛是⼀群随船的舞蹈家。即使寒风肃肃,丝毫不减摄影爱好者的热情,为这些北极的生灵,留下它们的倩影。冰雪中的舞者默默的航行,每天日子也过得非常充实。走出了冰区,要到告别的时候了,为了感谢破冰船帮我们脱险,船长亲自驾小艇,上破冰船答谢。然后,双方互鸣汽笛致意,全体旅客站在甲板上,向破冰船挥手致意,在这冰天雪地中,那是一份多么炙热的情感。为了感谢加拿大“瑞迪逊”号破冰船的帮助我们的船长MARCHESSEAU和副船长亲自驾橡皮艇给破冰船送去了礼物穿蓝衣的是破冰船的船长美苏争霸争到天涯海角告别了破冰船,回到了北冰洋的海面,船长脸上,顿时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船上的工作人员,都松了一大口气,船沿着威廉王岛向西航行。沿途的岛上,时而有雷达站的身影,那是冷战期间,美军建立的防线,为了抵御当年苏联的攻击,美国和加拿大,在北极圈以北300公里处,建了63个雷达站,从巴芬岛一直到阿拉斯加,全线将近10000公里,1957年完成之时被称为科技史上的奇迹。但不久,美国人就发现了防线的弱点,这⼀切根本防不了苏联的远程洲际导弹和核潜艇,一些站点被迫放弃。1990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美军全线撤出了这些基站,把设备留给了加拿大政府,如今这道神一样的防线,只能成为北极圈内的历史遗迹。偶遇驼背鲸在经过威廉王岛时,我们远远地发现,几艘大船,停泊在远处,这并没引起我们太多注意。没想到几天后的新闻,让全船人大吃一惊,广播报道,几艘俄罗斯的考察船,在威廉王岛的附近,发现当年富兰克林探险队的一艘沉船,当年探险队,就在威廉王岛附近弃船登陆,想不到100多年后的今天,终于重见天日,很可能另一艘船也在附近。这消息一出,为我们这次西北通道的探索,又增添了一道更加亮丽的色彩,让这些长眠于冻土之下的先辈知道,人们并没有忘记他们。加拿大西北省的因纽特村庄9月8日,船到达加拿大西北省的乌卢科豪克陶克(Ulukhoktok)。小村庄位于西北领地(NorthwestTerritories)的维多利亚岛(VictoriaIsland),,村民们以狩猎,捕鱼为生。乌卢科陶可豪克的全景这个村落最早建于1937年,是个非常完整的因纽特人自治村庄,有自己的政府管理机构,学校发电厂,青年活动中心,商店,教堂,警察局等等。女村官和她的伙伴们,以及这个村的村旗这些年来由于环保的要求,政府对当地居民的狩猎捕鱼有所限制,每年只容许扑杀30头鲸鱼,和有限的北极熊,当地居民显得无事可做,近年来出现了吸毒等社会问题。由于因纽特人的原驻地,发现了石油和矿产,一些国际大公司进驻这里,作为补偿,这里的经济由政府来供养。村里的青年活动中心,设施非常齐全有会议室,电脑室和各种活动器具特别吸引的是一具北极熊标本一头与众不同的北极熊浑身雪白的皮毛,可是却有四肢却略带棕色据当地人说,这是一头极罕见的北极熊和棕熊杂交的产物我们参观了当地的政府,当地的行政长官说,我们是第一批来到这里的中国人,感觉颇为自豪。当地的学校设备非常齐全,比中国大城市的学校还要先进,室内球场,电脑室,图书馆一应齐全,每个班学生很少,特别是高年级,每班往往只有几个学生。大学一般都送到大城市上学,但是这里的学生明确表示,他们学成以后,要回来为社区服务。这里的警察局是唯一由中央政府派驻的,有几个加拿大皇家骑警在这里工作,他们穿着红色的警服,非常的威武精神。加拿大皇家骑警办公室这里有传统的因纽特人艺术-因纽特画,就像我们国内的户县,杨柳青农民画一样,是一种纯粹以当地的审美观,反映因纽特人狩猎,捕鲸等生活场景的绘画,非常有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引得很多游客大方解囊,将这些画收入囊中。下午,船长邀请这里的村民上船参观,并表演传统的因纽特歌舞,让船上的旅客大开眼界。因纽特⼈跳起了传统的鼓舞,仿佛沉浸在他们自由的精神世界中,一拨人跳累了,另一拨人顶上来,反复重复这些舞蹈动作,如果主持人不及时的制止,据说他们可以跳上几天几夜。冒烟山冒烟山位于西北领地的东海岸,紧挨着北极圈。1826年富兰克林第⼆次北极探险经过这里,这里的独特景观,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影响,他命名这座山叫“冒烟山”(SmokingHills)。由于这地区,埋存着含硫量极高的褐煤,这些褐煤自燃形成了巨大的烟雾,并且在地面形成了许多小池塘,池塘的酸性物质溶解了土壤里的铝,铁,锌镍等金属,使山上的土壤呈现出五彩缤纷的颜色。这种景观,就像我国新疆吐鲁番盆地的火焰山。由于金属的关系,把整个山体变的五色杂呈山体的岩石中还夹着层层冰块穿越白令海峡沿着加拿大的育空领地,穿过波福特海(BeaufortSea),在巴罗角进入了美国领海。茫茫大海上,不时有鲸鱼用他们的方式,向我们挥尾致意,马上就要进白令海峡了,进了白令海峡,就标志着我们从大西洋,经西北通道进入太平洋。历经20天的探险之旅,已经进入了尾声。白令海峡位于亚洲最东点,迭日涅夫角,和美洲最西点,威尔士王子角之间。1728年一位丹麦人白令,在俄军中任职,穿越了白令海峡,因为他是第一个到达北极圈和南极圈的人,所以就将这海峡命名为“白令海峡”。白令海峡北接北冰洋的楚科奇海,南连太平洋的白令海,地理位置极其险要。穿越白令海峡,是我们一直在期待着的神奇时刻,穿越了白令海峡,就意味着这个行程,穿越了地球上四大洋中的三大洋。当船在迪奥米特岛(DiomideIsland)边停泊下来的时刻,我们到达了地球上一个时间,空间的重要分割点。迪奥米特岛,犹如双龙戏珠般,存在于海峡正中,可惜的是,这颗珠子一分为二,大海中存在着,大迪奥米特岛和小迪奥米特岛,两岛相距2英里,一条国际日期变更线从中间穿过,因此,两个岛屿又有个新名字,一个叫明天岛,一个叫昨天岛,站在美国的领土上,你可以看到大迪奥米特岛上,俄罗斯人正干着明天的活。小迪奥米特岛上的原住民社区在迪奥米特岛的附近,你还可以看到一个特奇的现象,在大海中有一条明显的分界线,那是北冰洋和太平洋的分界线,由于海水比重,盐度的不同,它们互不相融。更有意思的是,东侧的小迪奥米特岛,属于西方国家美国,而西侧的大迪奥米特岛,属于东方国家俄罗斯。所以两岛之间,存在一条国界线和洲际线,这里是俄罗斯和美国的国界线,也是北美洲和亚洲的分界线。我们的船停泊在小迪奥米特岛边上,可当我们明天进入到俄罗斯的远东地区,船上的日历将从13日,一下进入到15日,曾经我们窃喜,从巴黎到格陵兰多了一天,这下全找回去了,世界就是这样公平。天上飞过的凤头海鹰小迪奥米特岛上,有个因纽特人村庄,大约有150位原住民,基本靠政府供养着。由于没有美国签证,所以我没法登陆岛上,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别人登岛,心中充满了无限惆怅。有人曾提议,在白令海峡上架一座桥梁或建条隧道,可以让亚洲和北美洲相连在一起。据说当年美洲的移民,就是趁冰封,从亚洲经白令海峡跨海过去的,所以印地安人,印加人,玛雅人在基因上和亚洲人相近,南美许多国家的居民,看上去都像亚洲人。凑热闹的小海狮尾声:回到远东——阿纳戴尔终于到了说再见的时候了,船开向了俄罗斯远东的阿纳德尔(Anadyr),那是一个不太知名的港口,是俄罗斯楚科奇自治州的首府。在穿越白令海峡的时候,船上举行了一个仪式,正式宣告这次西北通道航程的圆满成功。按照航海的规矩,船长剪下了首席探险家尼古拉的一缕头发,抛向大海,全体旅客和船员合影,皆大喜欢。白鲸的闪现有时候惊喜往往出现在不经意之中,当大家整理好行李,看着船渐渐地靠向码头,突然有人惊叫,在港口不远处,发现了白鲸。曾经听过,白令海峡有白鲸出没,大家丝毫没有抱有希望,这次居然真的看到了传说中的神鱼。本来以为,这次航行已经画上了完美的句号,现在要换上一个惊叹号。值得称奇的是,开始只看到鱼群在远处忽隐忽现,没成想当船靠上了码头,一群白鲸居然游到了船边,引来了海狮和它一起翩翩起舞,让这些急于上岸的旅客几乎忘记了行李,真是不可思议!20天的时间过得真快,总觉得上船的日子就在眼前,跟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们,一一握手道别,真有点难舍难分。一起经历了这次难忘的航行,大家心里,对探险的前辈更加敬重;对这些曾经为探险,而付出生命的烈士,更增一份怀念;对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更有了一份急切的要求;对大自然更产生一份敬畏感,愈发觉得个人的渺小,而应该虚怀若谷。每一次远行,都是一次心灵的涤荡,直观而生动的知识,聊胜读万卷书,归来的我们,不仅行囊变的丰满,更重要的,脑袋和心胸变得更为充实宽广,旅行当如此!延伸阅读《法国最大邮轮公司南极最大邮轮营运商低调的法式奢华》你心目中,最好的邮轮旅行,是怎样的?文末留言,有机会加入星辰大本营哦,来撩星姐吧。对邮轮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到文末,点击《穿越大洋遇见你》,讲述了星姐在国际邮轮八年来,从基层的服务生、到管理层的销售部经理,中间的工作、情感、成长经历。给热爱生活、拥有梦想的人,一个更加深入了解邮轮的机会。作者:南星,邮轮高管,资深达人。邮轮知识+海乘指南+航线攻略=换个方式看世界。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南星话邮轮(ID:nanxingcruise),未经允许,不得使用,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欢迎转发朋友圈,受益更多人!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Wyw59e4jw8.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