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报纸【开封情·报纸缘】原上草:为往事干杯

为往事干杯 原上草 1981年筹备《开封日报》第三次复刊时,我在《工人文艺》当编辑。据说调令往返了几次,颇费周折,最终令才生效,且一去就被安排在总编室做要闻一版编辑。当时筹备人马的是副总编辑曹远谋,后来他升任调离报社。一日,我俩在老四面
原标题:【开封情·报纸缘】原上草:为往事干杯为往事干杯原上草1981年筹备《开封日报》第三次复刊时,我在《工人文艺》当编辑。据说调令往返了几次,颇费周折,最终令才生效,且一去就被安排在总编室做要闻一版编辑。当时筹备人马的是副总编辑曹远谋,后来他升任调离报社。一日,我俩在老四面钟十字路口相逢,双手相握,他一开口就夸我某篇文章好,并说当初调我有多难、有多对。老总编,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远谋。复刊时条件差,办公编辑稿件在郊区招待所,印刷在宋门里的印刷厂。第一期试刊的报纸编发时我当班,稿件编辑完毕,总编室主任成鸿昌几乎是喊着对我说:“快,印刷厂!”小跑,加自行车。这就是当时的工作状态,有点军营味道。那时,从发稿、拣铅字、拼版到校对……时间就是报纸的生命。一张报纸如一席菜。菜来自四面八方,到灶房后厨师开始调度搭配。总编辑好比灶房总管,掌灶的就是各部室主任。所以,这里需要协调,葱是葱的位置、刀是刀的位置,必要时还要调换位置。这种氛围和胸襟,使我有机会上前线跨战壕采访,一次是采访碑林创始人李公涛先生,一次是采访原电机厂女工姜亚辉,两次采访使我有机会接了地气,写出《石头上的事业》《她,姜亚辉》两篇稿件。王庭僚总编辑在任时,首批半个版面刊发《起飞吧开封》。如果那时的读者知道报社有个“原上草”,实在是在任总编辑和同事的支持,真诚感谢。敬业精神强,人情简而暖。开封日报编前会都在下午开,开完就要画版,有时还要撤换稿件,晚饭就吃不好。有同事给我留下过喝的,有同事把自己吃的鸡蛋放在我抽屉里,不多,两个,热的。报社实行业务考核后,有时我的任务吃紧,有同事会悄悄挤点“豆腐块”让我“吃饱”。工作结束和同事一起喝酒,多是地摊儿,汴京啤酒,一拿就是两捆20瓶,不用杯子不用碗,对着瓶口吹喇叭,真是惬意。回忆往事,当然也有不高兴的时候,那就是评职称。满想评高级职称没跑,结果还是评委的我,落空。当时我真的拂袖而去,还是蔡泽恩社长肚量大,找人又把我叫回去吃饭。蔡社长端着酒杯走过来诚心诚意跟我碰杯的片刻,那酒杯有点像入海口,自己一仰头还真海量。那个年代的职称,那么多萝卜就几个坑儿,哪埋得过来?谢谢泽恩老社长,有机会还和您喝酒,和您说您为“乡情”征文那本书写的序:“不认家的鸽子不是好鸽子!”回首咱家,藏龙卧虎。复刊时和我一起上夜班的四版编辑是张建军小弟。有时他晚来点儿,让我帮忙收收新华社电讯稿,我知道他正谈朋友,也是个很有能力的人。还有深圳、广州的《深圳特区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等重要岗位都有从咱报社走出去的人,说咱报社是个小摇篮,一点也不夸张。去年和《开封日报》的老报人不天先生,同事西红、老朋友文胜,专门跑到劳动路怀旧,看报社旧址。西红领着给我看当年的办公室,说昨天的故事。这是劳动的故事、创业的故事,情浓如酒、谊纯如酒,总觉拍的那张照片里的人还是正当年,意气风发激扬文字,禁不住想大喊一声:“干杯,为了往事!”干杯,也为现在的报业集团的小朋友们,今天是你们的,未来也是你们的!(原上草,本名杨中冰,另有笔名洋中冰。1953年生人,当过兵。1981年年底调入筹建复刊中的开封日报社,先后在日报总编室、公交部、副刊部及《汴梁晚报》工作,至1995年。现定居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本期编辑:孙争杰阅读原文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Wyw5DEZxr8.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