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论对孩子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育

创新除了必须具备独立人格和思想自由之外,还必须要有非凡的想象力。钱学森和爱因斯坦都强调想象力在人的创造活动中的巨大作用。其实,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早就总结概括了:想象力是发明、发现及其他创造活动的源泉。人们要进行创造活动,就必须进
创新除了必须具备独立人格和思想自由之外,还必须要有非凡的想象力。钱学森和爱因斯坦都强调想象力在人的创造活动中的巨大作用。其实,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早就总结概括了:想象力是发明、发现及其他创造活动的源泉。人们要进行创造活动,就必须进行创造性思维;而创造性思维既需要抽象思维,更离不开形象思维。它是在两者相互交替作用下形成的最高维度思维。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本形式,而想象又是形象思维的高级形式。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两大类。无意想象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的想象,是在外界刺激的作用下,不由自主地产生的。如梦、遐想、空想等都是属于无意想象。有意想象是指事先有预定目的的想象,它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文字符号代表事物的表象,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它形成的前提一是能正确理解词与符号、图样标志的意义;二是有丰富的表象储备。创造想象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在大脑中独立地产生新形象的过程。它包括幻想、理想与梦想。幻想是与个人生活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创造性想象。理想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趋势并有可能实现的想象。梦想这个词就有三个义项1、梦中之想;2、空想,妄想;3、指理想。现在举国上下大讲特讲“中国梦”,其中的梦想应该解读为理想。  创造思维还包括发散思维、聚焦思维、逆向思维、直觉、顿悟、灵感等也都需要想象参与,没有想象力陪它们玩,单靠它们自己就玩不转了。想象是一种心理活动,是在头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排列、组合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力是担当创造性工作的必要能力,它的大小是衡量一个人创造力的标尺。科学家、哲学家、思想家的理论创新;发明家的发明创造、技术创新,教育家的办学、教学创新;艺术家的艺术创新;企业家的经营模式创新;管理家(含政治家)的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等都得益于他们有一双强大的能穿越时空翱翔的想象翅膀。  既然想象力对创新如此重要,我们就要给孩子让出自由想象时空并加以悉心引导、培养。如何引导、培养呢?不能像某些人只在主席台上喊一喊:创新是……不竭动力啊,创新是……民族灵魂啊。似乎这样振臂一呼就会应者云集,创新就能如蛇流出洞逶迤山川大地了?光打雷不下雨顶个毛用!更有甚者,一边歪开大嘴巴天天叫吹“创新啊创新”;一边限制言论自由、屏蔽不同声音,打击独立思考、持不同意见者;一边大搞一种教育思想、一种教育体制、一种教育模式——应试教育一统天下,把学生仅有一点的原始想象萌芽扼杀在灌输与考试之中。为此,窃以为——  首先,当然要对现行的办学指导思想和教育体制进行全面的、彻底的改革,必须来一场脱胎换骨的吐故纳新。因为据一项全球创新能力调查表明:“在全球21个受调查国家中,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美国几个专业学会共同评出的影响人类20世纪生活的20项重大发明中,没有一项由中国人发明;中国学子每年在美国拿博士学位的有2000人之多,为非美裔学生之冠,但美国专家评论说,虽然中国学子成绩突出,想象力却非常缺乏。”  这是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分组审议《重庆市义务教育条例(草案)》时,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胡健康发出的感慨(2010年11月24日《重庆晚报》)。唯有彻底改变现行教育体制,才有可能彻底改变“全国一所学校点燃应试教育熊熊燃烧,素质教育偃旗息鼓”之乱像;才有可能让学生根植在心灵里的想象幼苗生长成枝繁叶茂、千姿百态的参天大树。我盼望这场革新早点到来,最好不要成为我有生之年的奢望。从世界发展一般规律来看,教育体制的转型有赖于政治体制的转型,但也有特例,如中国的民国教育发展历史和台湾地区的教育发展情况说明教育体制转轨可以先于政治体制的转型并推动它向前迈进。  其次,求首要而不得,那就求其次吧。作为一个有良知的校长一方面要应付好应试教育,另一方面要多给学生一些课外自由活动时间,同时开足所谓的副课如音体美并督促老师上好音乐与美术欣赏课,因这些课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很有作用。懂得音乐的表现手法是引起想像的必要条件,如钢琴的快速音好像流水,长笛三度音好像鸟呜,小提琴的舒缓旋律宛如云卷云舒,马头琴的快板琴声恰似草原上万马奔腾。积累一些流行的曲调和旋律,可以使学生产生对某一特定地区风土人情或引起联想或引发想象,如听到《黄土高坡》就可以联想起黄土高原的景象,当听到《梁祝》就好像脑海里播放《梁山伯与祝英台》凄美爱情舞剧,每当欣赏《命运交响曲》时就自然想象出时而高山流水、时而小溪潺潺、时而波涛滚滚浪涛拍岸。在音乐赏析课上尤其是听器乐和交响乐时要鼓励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浮想联翩甚至是胡思乱想,这对发展形象思维有极大的好处。音乐还可以经常进行选择性想像训练,老师首先提供一个想像主题,由学生选择适合的音乐。比如老师提出一个田园、河流、大海、森林、草原等景象,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乐曲体验并展开联想和想象。美术课的训练与欣赏也是要把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作为重要教学目标。  再次,作为一个有教育理想的老师在任何时候、任何课堂都是可以启发、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的。我曾经听过一位年轻老师上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他在教学生1+2=?时,孩子们几乎异口同声回答:等于3,但其中一个很调皮的男孩歪着脖子把手举得高高的示意要回答。老师点他回答,他脱口而出:等于4。他的话音未落就立刻引起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我很赞赏这位年轻的老师没有马上说他的答案错了,而是问小男孩为什么等于4?小男孩几乎是跑上讲台,拿起一支粉笔一边说,3是8的一半,所以是4;还一边把两个正反的3合在一起就成了8演示给大家看。我很佩服这个小男孩聪明,更佩服这位青年老师不仅表扬了小男孩,还顺势启发大家闭着眼睛,想一想还可以等于什么?于是有关3的横的、竖的,正的、反的,朝上、朝下的,朝左、朝右的联想、想象缤彩纷呈:鸟、大雁、雄鹰、山峰、山头、笔架、水浪、云朵、耳朵,还有英文字母W和M等等。最后,老师总结:1+2在数学上的答案只能是3一个,但大家对3的联想和想象是可以多种多样的。今后啊,同学们要开动脑筋,就会像雄鹰那样展开想象的翅膀高高飞起来。这堂课在正统的教育专家看来肯定是失败的,但在我看来是我听过的课堂教学里最成功的一堂课。  再次,作为家长要为孩子创造发展想象力的条件。首先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尽情玩,带孩子到大自然去体验。孩子在玩乐中便积累了山川湖泊、花卉树木、飞禽走兽、蓝天彩云、星辰月亮、风霜雨雪、闪电雷鸣等表象。因为想象靠表象连接、重组成新的形象,把这个新形象打造出来成为一个新的自在物体的过程就是一个实物的创造过程。比如,人如果没有见过鸟的飞行状态就不可能在大脑中留下飞鸟的表象,那也就不可能想象出飞机的模样,也就不会创造出飞机。二是尽量让孩子多做事特别是家务事,以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实践证明:做比看更能持久记住事情的过程,以便在大脑中存储活动的表象。孩子的想象是正是依靠表象的积累才逐渐发展起来。孩子表象的积累越多,就越容易将相关的表象联系起来重构新形象,这也就是想象发展的过程。三是给孩子一个快乐的家,激发孩子想象的欲望。父母要给孩子买些启发想象的童话、神话、童谣、诗歌、小说等书籍;要和孩子一起分享故事描述的情景,启发孩子想象情节的变化,鼓励孩子想象多种结局等都是帮助孩子拓展想象的好办法;抽时间陪孩子一起玩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和孩子一起想象。四是给孩予轻松的氛围,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象。孩子将想的说出来也是一个过程,他不但是将生活经验梳理的过程,也是将表象在头脑中组织、整理后表达的过程。我们不仅要鼓励孩子大胆地想,还要鼓励孩子大胆地说出来。五是鼓励孩子大胆想象,引导孩子合理地幻想与遐想。幻想与遐想是想象的一个更高的层次,是创造想像的一种特殊形式,合理的幻想正是科学创造的开始,是想象的一个最高境界。幻想由个人愿望或社会需要而引起,是一种有特定目标性指向未来的想像。积极的、符合现实生活发展规律的幻想,反映了人们美好的理想境界,往往是人的正确思想行为的先行。幻想训练适合高中以上学生,对高中以下学生就要鼓励他们遐想,遐想是一种没有目的、超越现实的、高远的、漫无边际的并且是乐观、灿烂的想像。  最后,作为深受三座大山(中考、高考、就业)鸭梨山大的学生自己在苦于攻读、疲于考试中抽空让自己的心灵洗洗冷水澡,暂时把那些死教条东东搁置一旁去大自然透透新鲜空气;夜深人静时打开窗户仰望星空,放飞一下苦闷孤寂的心灵;郁闷时,把灯关掉、闭上眼睛,在黑暗里用黑色的眼睛体验体验贝多芬在看不见光明时谱写的《命运交响曲》;祝愿你们在有限的睡眠里早早打开幻想的翅膀进入五彩斑斓的梦乡!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Wyw5YXB2w8.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