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中反映人们安居乐业人们都说TA是桃花源:旅游达人访腾冲新华乡找寻“乡愁的味道”

千年前,陶渊明笔下《归园田居》所述的田园生活,风光美丽,避世绝尘,令人追逐向往。在腾冲就有这么一个古朴宁静的乡村,小巷窄窄,庭院深深,古巷老屋都会让你流连忘返。 近日,参加“金秋腾冲 康养身心”腾冲采风活动的旅游达人们探访了新华乡。清晨,沿
原标题:人们都说TA是桃花源:旅游达人访腾冲新华乡找寻“乡愁的味道”千年前,陶渊明笔下《归园田居》所述的田园生活,风光美丽,避世绝尘,令人追逐向往。在腾冲就有这么一个古朴宁静的乡村,小巷窄窄,庭院深深,古巷老屋都会让你流连忘返。近日,参加“金秋腾冲康养身心”腾冲采风活动的旅游达人们探访了新华乡。清晨,沿着盘山公路绕行前往,远处的腾冲新华乡起伏在云蒸霞蔚处,偶见一片雾霭茫茫遮住山腰,只露出山顶一抹青色在空中天然生长;近前,大山深处的新华乡仍然保持着原生态的景致与生活,处处流淌着含蓄和诗意,藏在深闺,原来这是一片醉美山乡,迎面而来的空气清新甘冽,让人忍不住贪婪地深吸几口。在屋旁欢乐——让我们一起“蹬窝罗”达人们首先来到的是坝角阿昌山寨,刚到寨门口,一阵阵咚咚锵锵的音乐声响起,一群身着华丽服饰的少数民族们热情起舞,欢迎我们的到来。在当地阿昌族研究会会长曹明正的带领下,达人们参观了“阿昌族博物馆”,馆内陈列着100多年前阿昌族人使用过的生活用具,以及后来人们使用的铁制农具、锻制刀具、特色服饰等。一位阿昌族妇女还现场为我们展示了用木质织布机织布技艺,她介绍到,自己身上穿的筒裙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制作出来的,原料是用天然蓝靛染制的棉线,除去干农活的时间用来织布,一个人需要花一个月的时间方能制作完成一条筒裙。随着视线的转移,再看博物馆的墙壁上,一张张海报记录着阿昌族的故事和传说,深深地吸引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出了博物馆,热情好客的阿昌族同胞们邀请达人们一起欢快舞蹈,一连三曲过后,大家都满脸通红,爽朗的说笑着。曹明正介绍,这种舞蹈叫做“蹬窝罗”,在阿昌语中“窝罗”是“在屋旁欢乐”的意思,“窝罗”有欢乐之意,“蹬窝罗”也就是“跳欢乐”,舞蹈再现了阿昌族们射箭、织布、播种、舂粑粑等生活场景。每年农历正月初六,这里都会举行一个特别的节日“阿露窝罗节”,大家一起蹬窝罗,祈祷风调雨顺、歌颂美好生活、庆贺民族团结。届时,阿昌族男女老少都穿上民族盛装,汇集到塑有青龙和白象图腾的舞场,围绕着青龙和白象图腾载歌载舞,跳上一整天欢度节日。曹明正告诉记者,现在,阿露窝罗节正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不断有游客来到阿昌山寨旅游,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接下来寨子来还将举办更丰富的节日活动,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游客提供更好的体验,相信阿昌山寨的发展会越来越好。留住乡愁记忆——感受不一样的龙洒传统村落万般不舍地离开了阿昌山寨,旅游达人们来到新华乡另一个“世外桃源”——龙洒传统村落。龙洒传统村落位于新华乡东北角,村落沿东西向环山而建,渐次递升、绵延数里,村落东侧山脚下,一条小溪穿村而过,形成山、水、林、田丰富空间层次。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劲风不入,生气不散。龙洒村委会副主任鲁达刚介绍,村落原为傣族寨,是新华地方古老的村寨之―。清朝前期傣族人家逐步搬往往陇川、盈江一带。后董、于、鲁三姓迁入村中定居,随后寸、何、尹、熊等姓迁入。民居多为合院式建筑,一般由正房、厢房、厅房、照壁、火塘等基本元素构成。目前,寨子里的很多民居用料都是民国时期保存下来的木材,此外,村子里民间传统文化底蕴深厚,保留了大量碑篆石刻、匾牌,这些名联名匾上的智言警句是代代龙洒人的修身齐家之道。踏着青石板,达人们走过一条条巷道,与互不相识的人们笑语盈盈。村口拉家常的妇女眉梢舒展,小巷里的孩童精灵活泼,面对我们这群闯入宁静画面的“不速之客”,他们没有惊讶,没有默然,而是盛情的邀请和挽留,老奶奶脸上的笑容和亲切的叮嘱,都让我们深为感动。其中一位达人不禁感慨到:“这就是乡愁的味道”。“下着蒙蒙细雨,村里安静祥和,青石板上苔痕爬满,小时候和玩伴们光着脚丫在巷子里跑来跑去,这样的场景时常在我的眼前浮现,也许这就是乡愁记忆。当下,龙洒古村落一直保留着昔日的淳朴和静谧是很难得的。近年来,为留得住绿水青山,系得住乡愁,合理有效的全面保护古村落,社区制定了严格的村庄发展规划,把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古村落建设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龙洒能留住每一个人的乡愁记忆。”鲁达刚说。随着采风活动的结束,达人们的行程止于新华,大家都说来到了这里,便不愿再离去,虽然身已走,但那如诗如画的风景,古香古色的韵味将永远在记忆深处留存。来源:就爱去旅行网文图:陶优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Wyw5nne2d8.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