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火每次对孩子发火之后都后悔?父母需要反思下对孩子问题的归因方式

展开全文经常有父母咨询我,如何控制情绪,不对孩子发火。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最大的问题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本来打算耐心对待孩子,好声好气的说。但是结果没一会就控制不住体内燃烧的怒火,开始提高声音,再过一会就开始对孩子大吼大叫。结果本来是
展开全文经常有父母咨询我,如何控制情绪,不对孩子发火。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最大的问题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本来打算耐心对待孩子,好声好气的说。但是结果没一会就控制不住体内燃烧的怒火,开始提高声音,再过一会就开始对孩子大吼大叫。结果本来是一个好好的教育过程演变成了一场斗争。特别是在面对孩子写作业时,不知道有多少父母阵亡在了陪孩子写作业的过程中。看看网上因为作业引发的各种趣闻,气的脑梗的,心脏搭桥的,手拍桌子拍折的……我相信,每个父母在面对孩子问题时,初衷都是想好好跟孩子沟通,没有谁说上来就想劈头盖脸的发火的。但是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很多时候,不知不觉中父母就走上了对孩子发火的道路。以至于很多父母在恢复理智后就后悔,我怎么又对孩子发火了呢?父母在面对孩子问题时,为什么这么容易失控呢?其实,造成父母容易失控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就是父母对孩子问题的归因。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行为原因的推论过程,它最早是由奥地利心理学家海德提出的,描述的是人们对自己和对他人行为原因的解释。面对孩子问题,父母不同的归因方式,使他们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态度。如果父母把孩子的问题归结为不可控的因素(比如能力、客观环境等),那么父母会认为此次问题与孩子本身没有必然的联系,孩子无须承担责任,父母不仅不会发火,反而会对孩子产生怜悯心,会爆发更大的耐心,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帮助。而如果父母把孩子的失败轨迹为可供的因素(比如努力、认真、勤奋等),那么父母就会认为孩子对失败负有直接责任,就会对孩子发火,拒绝帮助孩子,甚至会惩罚孩子。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父母给孩子孩子出了道题7+8=?,结果孩子算错成了14.如果父母把孩子犯错的原因归结为是孩子年龄小(不可控),能力不足所以不会,那么父母会更加细心认真的给孩子讲解这道题。如果父母把孩子的错误归结为是父母讲题的时候,孩子听讲不认真,总做小动作(可控),所以导致他做错了,那么父母便会失去耐心,忍不住对孩子发火。正是因为父母这种对孩子问题的不同归因,使得父母产生了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其实这种归因案例在我们生活中比比皆是。想想孩子小时候刚学说话时,父母那时候是多么细心认真,一遍遍的重复,从来没有说不耐烦。那是因为父母觉得孩子很小,不会是正常的,所以表现的特别耐心。而随着孩子年龄的成长,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高,总希望问题说一两遍他就会,不会就要忍不住发火,觉得他不长记性,说了几次了都记不住。所以,父母如果想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就要分析下自己对孩子问题的归因,是不是父母把不可控的因素归结为了可控因素,高估了孩子的能力,导致自己容易发火。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Wyw5yen2w8.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