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现代教育从家长到学校必须重视生存是成长第一要素的理念

中国摄像师:潘长宏、 2018年9月30日 一个人,只要有了独立生存的能力,就有可能在各个不同的层面去塑造自我,在各个不同的领域去施展才华,在各个不同的年龄段发挥自己的优势去适应不同的环境,尤其是在青少年时代,这个时代是知识积累
中国摄像师:潘长宏、2018年9月30日一个人,只要有了独立生存的能力,就有可能在各个不同的层面去塑造自我,在各个不同的领域去施展才华,在各个不同的年龄段发挥自己的优势去适应不同的环境,尤其是在青少年时代,这个时代是知识积累的时期,俗话说:幼学如漆!我国有位文学家叫鲁迅,他对儿子的深爱,读者可以从他那首“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的诗中看到。完全按照他1919年写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的思想而对子女施教的!他是用一种尽量创造机会让孩子自由地成长,希望将来成为一个“敢说、敢笑、敢骂、敢闯天下”的人。我们有些家庭为子女设置成长的路线和方式,有的家庭请老师为子女找出成长的办法。余却不这样认为,孩子本身,有什么样的本能,有什么样的爱好,有什么样的天赋和后天智力?要因人,因事,因地施教,可以把孩子带到农村去,教育他们,庄稼是在什么环境下生长的,各种农作物有什么样的生长习性,开的花,结的果,长的茎干,冒的叉,发的叶,是什么颜色,是什么形态,是什么感觉,直观上去是什么意境,这些农作物对人身有什么营养成分等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21世纪的教育提的口号是“学会生存!”现代教育的四个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与学会生存,其中以“学会生存”为核心。认知、做事、共处都是为更好地生存。“学会生存”讲的是人如何充分发挥自己的所有潜能,以适应世界和时代的发展和变化。这里所说的各种潜能,包括了各种能力、比如创造力、心理承受力及应变能力等等。关于学会生存!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将生存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学校推行,比如在英国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毕业十几年的义务教育,安排生存教育每周学时均在1-2课时,而我国相关的教育,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还缺乏系统性。其实大家都知道,在我国,应试教育已成了我国教育的缩影和代名词,当今我们的学生除了考试以外,大多不会处世,不想健身、不懂自学、怕苦怕累,事实上就是生存能力缺乏!因为怕劳动,而又要生存,不劳动者不得食,怎么办?所以,就只会不择手段,急功近利了!不瞒你说,我前些时候在网络上搜集的情况是:有八位华人诺奖获得者,与我们的教育与学术其实都没啥关系,有两位为西南联大毕业生;有两位生于美国、长于美国;有两位在香港接受完高中教育;有两位接受台湾高中教育、大学教育。倘若你认为华人诺奖获得者的这种教育经历分布有诸多偶然,那么,不妨再看我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的教育经历,据统计共有12位获奖者,袁隆平(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王选(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王永志(1952年考入清华大学)、李振声(1951年毕业于山东农学院)4位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培养出的大学生。我很欣慰,新中国教育发展到今天,随着时代的变化,教育不断改革刷新,确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就说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2907万大家生,已达世界第一,但是,在杰出人才的培养上,我国内地教育必须承认还存在不足,不仅与美国相比如此,就是与我国香港地区、台湾地区的办学相比,也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不仅仅表现在产生顶尖人才上,就拿几所著名大学在世界的排名上,也低于香港和台湾地区,更重要的是,在基本的教育管理制度上,我国基础教育的应试教育格局始终难以突破,高等教育的行政化色彩较浓,教育与学术都趋功利化。还有一个旁征博引的数据,令人不可思意,那就是从我国目前近视人数看,已跃居世界之首,当然,不是仅仅读书所致,有的是视频接触及网络时长的占有所致。我看了一下近期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合作开展的一项防治儿童近视调查,我国近视人数已近4亿,近视发生率已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这难道还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一切向“钱”看,导致社会滋生弊端!一切向“分”看,导致教育偏离轨道!两者都是不择手段,急功近利!因此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XJwQRWeYdE.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