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旧曾谙风景旧曾谙——许十明艺术风格蠡测

风景旧曾谙 ——许十明艺术风格蠡测 文/丁亚雷 (文章有删减) 艺术的历史并不总是璀璨和辉煌,有时,中间也会夹杂一些空白或遗忘。这就要求我们在观照艺术史时,不仅要注目于被璀璨与辉煌烘托的大家巨作,还要用更加仔细的眼睛透过浮沙,寻找原
原标题:风景旧曾谙——许十明艺术风格蠡测风景旧曾谙——许十明艺术风格蠡测文/丁亚雷(文章有删减)艺术的历史并不总是璀璨和辉煌,有时,中间也会夹杂一些空白或遗忘。这就要求我们在观照艺术史时,不仅要注目于被璀璨与辉煌烘托的大家巨作,还要用更加仔细的眼睛透过浮沙,寻找原本应该熠熠生辉,却因种种原因被遮蔽光华的艺术宿儒和他们的遗珍。艺术史研究和艺术作品展示的价值与意义,有时候就凸显在掠去浮沙的过程中。吴门画坛宿儒许十明,正是这样一位值得我们去关注和研究的对象。一、许十明可以说是一个一生都浸润在江南烟雨中的画家,他生性文静,喜欢画画。许十明曾经短暂地进入顾仲华创办的国画学社学习中国画,接受了最早的中国画专业启蒙。不久,为了精进学业,得到进一步艺术深造,他又考取上海新华艺专,开启了毕生的艺术道路。新华艺专毕业后,许十明先后在苏州、上海等学校任教,在此期间结识了漫画家叶浅予,受叶浅予影响,他对漫画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抗日战争爆发后,许十明以笔做刀、以漫画为武器,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野心,痛击日寇的种种侵略恶行,他相继在《上海漫画》、《漫画界》、《申报》等报刊杂志以“若民”的名字发表了几十幅抗日漫画,表达了自己的国仇家恨,因此也成为我国早期颇具声誉的漫画家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许十明先后在上海华东建筑工程公司、江湾建筑技术学校任职,不久后回到苏州,在苏州建筑工程学校任教。他在课余仍坚持绘画创作,笔耕不辍。20世纪50年代初到70年代,是许十明在中国画艺术领域大胆探索和开拓创新的重要时期。许十明的选择与同时期其他许多画家的选择并不完全一样,他扎根于江南水乡的人文土壤,立足于中国画笔墨语言的传统基础,用崭新的艺术思维和艺术视野,别开生面地创造出了体现时代气息和精神风貌的新型中国画,从而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绘画风格。在此期间,许十明的作品多次出现在《人民日报》、《美术》、《ChineseLiterature》等国家级中英文报刊杂志上,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1978年之后,苏州国画院恢复,许十明调入国画院,成为专业画师。但在此之前,他就被诊断出患上了帕金森氏病。这他让的执笔作画变得异常困难,但病魔在初期并未能阻挡许十明的创作热情。他仍然在用常人难以想象的坚强毅力,坚持创作,在因病重最后完全卧床之前,他仍然完成了不少艺术水准颇高的佳作。1998年许十明离世后,在喧嚣和浮躁的社会背景下,他的形象渐渐地模糊了。好在,正如陈寅恪所说的,“人事终变,天道能还”,艺术史大致也同此论,优秀的艺术作品,纵使被短暂的忘却,终究还是会散发出它无法被掩盖的光芒。二、许十明身世平凡,一生居于姑苏市井,浸润于江南水乡的红尘烟火中。虽然他早年求学于艺术专门学校,但从其一生的艺术道路来看,成就他的仍然是吴门厚重的人文历史和多彩的自然风貌。可以说,许十明的绘画是直接来源于生活,来源于他在吴门烟水中的直接生命体验。许十明留给我们的作品最大的特点,是强烈的生活气息和饱满的生命形态。这种风格,从他20世纪50年代进入创作盛期便已经开始确立了,并一直贯穿于他后来的创作道路中。1956年5月的《美术》杂志以彩页形式刊发了许十明的作品《江南的春天》,引发了关于中国画传统与创新问题继续地讨论与思考。今天看来,当时的这一系列论争,本身也是新旧时代背景转换条件下,中国画家创作思考的必然结果。许十明《江南的春天》的发表,立刻成为当时众家点评的案例,站在了论争的最前沿。在作品刊发之后,《美术》杂志又相继在当年9月号和次年的2月号上刊发了多篇配有编者按的评论文章。这些文章表明了许十明这件作品在当时全国范围内引起的高度关注。《江南的春天》是一件花鸟和人物兼有的作品。作品立意温婉含蓄,充满时代的气息,带有淡淡的诗意,并不失生活情趣。主要的争议在于艺术家的视角选择和画面构图上。这些问题在今天当然都已经不是问题了,但在当时,对许多人来说,许十明作品的构图还是超前的。许十明在作品中采用了散点透视的取景方法,把传统山水画中移步换景的大视野搬到了人物画的小场景中,这是这件作品让人觉得与众不同的一个重要原因。直观的比喻,就像是我们在拍摄影视作品时使用的大摇臂,观察视角从近景的三只鸡的特写,有了一个突然提升,摇到了桃花的上面,再穿过桃花,以俯视的角度投向了绣花的女子和她的孩子,并将更远处的桃林和耕牛拉到了镜头里。这一系列推拉摇移的视角转换,最后都同时出现在一幅画面中,如果没有高超的视觉联想和理解能力,是很难用画笔诠释出来的。即使对于今天的艺术家来说,要在静态的画面中很好地把它表现出来,也不是容易的事。正因为许十明的构思超出了当时人们的理解,所以《江南的春天》才能引发出激烈的讨论。《江南的春天》是许十明早期绘画语言特征的一个体现。我们可以从中看到,许十明的绘画并不是与时代脱节的,他不是中国画抱残守缺的遗老遗少,无论是主题的选择还是位置的经营,许十明在当时都有全新的尝试和突破。其次,许十明的绘画是从江南特有的生活体验中来的,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种生活体验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的生活,是艺术家每天都浸润其中的江南的风土人情,一是间接的生活,也就是姑苏的历史文脉。1992年,古吴轩出版社出了一本《当代吴门五老》画册,将沈子丞、谢孝思、许十明、徐绍青、吴䍩木五位苏州画坛的艺术家称为“当代吴门五老”。这其实表明了艺术界对当时苏州这批老艺术家的一个基本的认知。苏州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在上海还没有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之前很多年,姑苏已经开始尽享繁华。许十明无论在人物、山水还是花鸟题材的创作中,都始终贯穿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在艺术必须为现实服务的特殊时代,扎根生活、表现生活是所有艺术家的不二选择。许十明当然也不例外。我们从许十明的作品中注意到,他的画面所流露出来的生活气息不是堕入红尘的世俗烟火气,而是一种格调清高、沁人心脾的生命活力。江南的稻田、果园、水乡,太湖的溪岸、归舟、渔港,在许十明的画中,都是那么灵动鲜活。有人认为,与同时期的许多其他画家比起来,许十明的画面要更清新,更有自然的味道,也更凸显出文人画的气质。作为苏州画家,许十明绘画语言中这种更显文人画的气质,不能说与历史上吴门画家是没有关系的。吴门画派的一个重要精神遗产就是在于文人气息的生活表达。三、除了短暂的应邀赴京创作交流之外,许十明的一生基本上都在江南度过,最远不过雁荡、新安,但这并没有限制住他的观察视野和创作思路,这与许十明过人的艺术概括和提炼能力不无关系。中国画是强调先师心,再心师目的,画家不但要外师造化,更要中得心源。从50年代以《江南的春天》为代表的人物花鸟画等生活题材,到后期以山水画为主的创作转变,许十明的绘画其实一直都是建立在生活基础上的心画。他的江南园林、太湖渔村、流水人家、雁汤写生、新安风貌,无不是经过其概括和再加工的生活与造化。从事山水画创作的人都知道,赭石和花青是浅绛山水中主要的设色选择。汁绿往往在工笔花鸟画中比较常见,是画家用藤黄、花青和朱磦调和出来的一种嫩绿色,往往用来作嫩叶的底色。大面积的将汁绿用于山水铺施不好掌控,容易流俗。但我们看到许十明的太湖水乡,却别有一番清韵。许十明创作构图奇绝、用色大胆,这也是他艺术概括和提炼能力的直观体现。许十明晚年虽然受到病魔的折磨,不得不渐渐地远离绘画,但在他仍能动笔的时间里,他的心里还是想着绘画的。我们更愿意相信,他在这时已经脱离物累,进入了“想成形迹,迹与心合”的阶段。四、今年是许十明先生辞世20周年。作为姑苏画坛的一代宿儒,许十明曾经影响了许多后学。诺夫乔伊说,历史是一条“存在的巨链”,不应该缺失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从过去的姑苏繁华,到今天的姑苏繁华,其中不仅有商贾喧嚣的吆喝,也有文人低声的吟咏。在美术史上,苏州有令全国羡艳的吴门画派的精神遗产,更应该有博闻强记、不善忘却的才子后学。“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今天我们抉发许十明先生的艺术成就,不仅仅是为了纪念,也是因为许十明先生的艺术有打动我们的地方,它可以重新唤起我们某些日渐模糊的文化记忆,让我们承担起在新时代接续“历史巨链”的荣耀和使命。江南的春天·纪念许十明先生逝世二十周年绘画艺术展展览时间:7月19日-8月9日开幕时间:2018年7月19日14:00(周四)展览地点:苏州名城艺术馆(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南施街258号现代传媒广场南)学术主持:丁亚雷策展:陈危冰孙宽学术研讨时间:14:30-16:00研讨地点:名城艺术馆11楼会议室出席研讨会的嘉宾有许十明的学生、家属,美术界老中青的同道主办单位苏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单位苏州市美术家协会苏州国画院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协办单位苏州名城艺术馆媒体支持苏州日报、姑苏晚报、苏州电视台看苏州、引力播、新华日报中国艺术报、中国文艺网、凤凰苏州网雅昌艺术网、苏州文艺网、卓克艺术网苏州艺术志、墨禾文化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XJwQZoYdEZ.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