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托邦洛天依&《异托邦文学》:一种区别于正常却更亲近灵魂深处的存在。_现实

“将不同的物质放置于合适的位置,才不至于混乱了现实,混淆真实。空中楼阁固然空想,但一味平庸却又未免令人生厌,与众不同也该有其合适位置,得以安放灵魂的碎片。” 作者丨谢丹儒 来源丨最后一米阳光 摄

原标题:《异托邦文学》:一种区别于正常却更亲近灵魂深处的存在。

“将不同的物质放置于合适的位置,才不至于混乱了现实,混淆真实。空中楼阁固然空想,但一味平庸却又未免令人生厌,与众不同也该有其合适位置,得以安放灵魂的碎片。”

作者丨谢丹儒

来源丨最后一米阳光

摄影丨王白石真

1.

从某种程度上讲,我并不讨厌乌托邦,最起码于现实社会而言,如果大家都知道乌托邦是怎样的存在,人们也许并不会过多的关注它,在意它。谁又能说,人们会一直渴求着关注和在意呢?

而这对于一个写作者,或者在意内心的人而言,这实在是莫大的自由,以及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满足幻想,我们的想象力的存在。

尽管从定义的角度,它被称之为“不存在的地方”,“没有的地方”,“空想的国度”,这听起来很讽刺,也未免令人伤感。这似乎在说,现实竟然不存在这样的国度?那现实的那些国度,它们该是多么匮乏和枯燥呀!那些整日倡导着“一切皆有可能的”的言论,未免也太假了吧!

不过回头想想,一切又似乎理所当然,好像只有这样才是对的,才是正确的,才更加合理啊。

究其原因,每个人还是或多或少在追寻一种与众不同的。毕竟,这区别于他人,区别于现实,而更接近灵魂深处,这才是我们所需要的。如此一来,乌托邦显然是不能承载这些的。

因为,乌托邦所表现出来的都太好了,也因这太好,让它变得愈加不真实。完美是不存在的,这一点我们也应该能够想到的。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在“人性本善”之后,“人性本恶”依旧能够存在的原因了。这种一味的善,终究是单薄的,是脆弱的,是过于精致且在一定程度上强加给我们的崇高。简言之,它是需要一定条件的,而且需要很多的条件。甚至,如果你缺乏思考,一味听之任之,教条主义,那将会让你感到窘迫,别扭。尽管你也知道这是好的,是美好,但谁又能说,在你遇到了灾难,不公,不平之时,你依旧能够不受其影响?

这太反人类了,太不正常了,也很不合理。不是吗?

这一切就像是一个梦,你知道了它是梦,你便不会想着把梦带到现实,你也应该知道梦就该放在梦的位置,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一味的只想着好的,却将现实的一切视而不见。我们做不到这样纯粹,更无法保持这样的纯粹。这太理想化了!

所以,尽管我不讨厌乌托邦,但因其太过美好而不真实的特点,这也使得我很难真正的喜欢它,认可它,接受它。

我想也是因为这一点,在内心深处我始终得不到安定,那种游离于现实和理想之间的迷茫、焦虑,以及无奈,始终环绕在我身边,使我心神不宁,使我不知所措,无所适从。

但是,这些也并不影响我继续寻觅,寻觅那么一块净土,能够安放内心真实想法的净土,能够将危机、危险,以及可怕的,不正常的,这一系列的思想安放好的地方,我在寻觅它,期待它,也渴求它。

文学,无异于扮演着这样的一个角色。但是,也并非所有的文学都是如此。所以,我将这种既能够区别于正常同时又能安放内心灵魂、亲近灵魂深处的文学称之为“异托邦文学”。

2.

异托邦,从定义的角度,它指的是一种处理危机的空间设定,同时,它指向的也并非是不存在的地方,而是指真实存在的文本和社会空间,它还表征了一种不同的哲学领域和哲学思考方式。

从文本的角度,乌托邦也是代表了一定存在的,这一点毋庸置疑,最起码,作品在倾诉着这样的一种理念,且被人们所熟知。绝大多数人也都知道乌托邦的存在。然而,这种同一性,或者说一致性却饱受争议。这是在群体之上寻求的一种新的秩序,在现有社会提出的展望,是一种好的向往,也是一种不真实的,片面的,狭义的向往。

异托邦是否与之对立呢?不,没有的。它认可了正常的存在,且在一定程度上它的存在为正常状态作为一个补充。这也就是说,从本质上讲,它既接受了正常的存在,同时也为不正常的一部分,极端的部分,超出当下的部分,作了区别,且能够很好的安置这份不正常的真实。

它从现实的角度类似于监狱,于灵魂而言,它又像那不安分的思想的囚笼,以及动荡的情感危机中“护城河”,它并不总是存在,却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我们的意义,守护了我们的灵魂。

试想一下,我们是否一直认为正常本身亦代表着某种平庸呢?而超越正常情况却又合情合理的美好呢?我们将此认为是理想的。可是,很多事,往往事与愿违,而这时,所能够容纳它的又是什么呢?显然,异托邦算是一种了。

我们当然不能否认事与愿违的情况,不是吗?且它应该存在的,甚至我认为这也是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从不正常中发现其规律,找到那条属于正常范畴的路径,然后接近理想。

这是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在强调的,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上进,奋斗,寻求理想……

这何尝不是在说,即使失败,也有其意义;即使事与愿违,更突显其深刻;即使不正常,它所象征的依旧并不逊色。

何况,完美是不存在的,乌托邦是空想的国度,与之一起的还有那些无疾而终的许许多多,这些之外的东西,该放在哪呢?那些曾经为之努力的过程,那些逐梦路上的失败,那些对我们而言至关重要的存在,那些深刻,亲近灵魂深处,指引人们探寻自己的边界的存在,以及我们曾思考过的,无比在意的,真实的情感流露等等,它们又该置于什么位置呢?该如何安放呢?

我不由得想到了人性,以及以人性为主题的文学,还有异托邦。

若仅仅将这一切视为极端,或是异常,或就此否定,贬低,或无视它的存在,这未免轻浮和肤浅。当然,如果将这一切视为正常,或将此抬高至远高于其他事物,也似乎不对,这就和现实,真实,相悖了。

所以,异托邦文学的意义就在于此,它未必是积极的,也未必见得是正常的。文学从某种程度指向的是载体,我们也可将此理解为是现实,异托邦指向的是真实情况下的另一种存在差异,它也应该有其位置,异托邦文学便意指这样的一种存在,一种区别于正常却在某一时段更亲近灵魂深处的存在。

归根结底,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终究是太偏见些,狭义了些,我们应该多一些包容的,也应该活得稍稍深刻些才对,不能仅仅停留于只倾向自己所愿意倾向的,却将一切与之相悖的便否认了,还是要给它一个安放地的。只要这样,才能拥有更广阔的视野,看见更多,也知道更多的,更重要的是,世界的繁华和多元文化,同样需要一些与众不同的存在。

否则,那该是多么的单调和匮乏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XJwQgpDx6E.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