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我们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三步阅读法,用阅读指导实践

展开全文即使有许多名言谚语论述书籍的重要性,即使阅读是一种好习惯的观点早已深入人心,可是依然有许多人对此产生困惑,因为他们读完书后依然觉得一无所获。读了许多书,可是什么都没有记住;花了很多时间,可是没有产生任何效果;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现象,是
展开全文即使有许多名言谚语论述书籍的重要性,即使阅读是一种好习惯的观点早已深入人心,可是依然有许多人对此产生困惑,因为他们读完书后依然觉得一无所获。读了许多书,可是什么都没有记住;花了很多时间,可是没有产生任何效果;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现象,是因为这些读者不了解如何把读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这一转化的过程实际上并不困难,在《实用性阅读指南》中,作者大岩俊之将这一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阅读理念,思考工具和读后行动。作者对这三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为读者在读书,理解,使用方面提供了实用的方法,便于读者操作。作者大岩俊之致力于读书方法的研究,开展了许多的读书,讲座活动。他曾经和众多的读者一样,不了解正确的读书方法,导致他在一年里读完了300本书,依旧没有任何收获。但是他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研究,总结出了一套具有实用性的方法,经过亲身实践成为一名研讨会的自由讲师。我们总以为读书这一活动侧重的只是浏览阅读,事实上如果没有正确的阅读观念结果只会事倍功半。就像俗语所说的,磨刀不误砍柴工。在阅读之前,我们必须树立对阅读的正确认识。在《实用性阅读指南》中,作者大岩俊之为我们提供了以下几条阅读指南:一.有效阅读的前提。(一)确定读书目的。在进行阅读之前我们首先要确定读书目的。没有目的的阅读,像是在茫茫书海中漫游,最终可能会迷失在书海中,一无所获。但是带着目的进行阅读会提高我们的积极性。只有先知道自己想从一本书里得到什么,才能进行有效的阅读,否则只会像大海捞针。如果读者事先没有确定读书目的,那么在阅读过程中,他们不仅不知道自己应该重视什么内容,还不知道自己该舍弃哪些信息。试图将一本书的内容全部理解的读者很容易半途而废,因为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现自己的记忆能力有限,很容易给读者造成挫败感。而只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内容选择的读者,反而会产生成就感,将有限的注意力放在最需要的内容上是读者明智的选择。(二)找出书中4%的内容。其次,我们要将注意力放在全书最精华的内容上。作者大岩俊之通过阅读300本书,发现在一本书中重要内容其实只占整本书的20%,而在这20%中最重要的只有4%。如果我们在最初阅读的时候就打定主意先找出书中4%的精华内容,那么我们的心理压力就会减轻许多,这有助于我们开始行动。(三)具备时间意识。生活中许多人习惯于在临近截止日期的时候将所要进行的事项完成,在那一个时间段里,他们的效率往往格外的高。将这点应用到读书上,把平日漫无目的的阅读转化成有时间意识的阅读,制订具体的阅读计划,设置每日阅读的时间和截止时间,这会大大提升我们的注意力和阅读速度。(四)确立“输出”的观念。输出的方式分为两种,一是为他人讲解书中的内容,二是将书中的内容写下来。无论是哪种方式,都会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对书中的信息进行思考和分析,将信息进行系统的梳理,这种输出的观念增加了我们思考的动力,提高了读书的效率。(五)争取多读。在《实用性阅读指南》中,作者将多读定义为同时阅读多本书。他认为如果一个人同时对多本书进行阅读,那么每次阅读新内容时就需要读者对此书之前的内容进行回忆,不断的回忆会促进头脑的思考,加深对书本的印象。二.有效阅读的方法——思维导图。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由此可见思考对学习的重要性。在读书这项活动中,思考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思维导图就是帮助进行思考,提高人们阅读效率的有力工具。它可以它通过图形的方式将我们思考的内容呈现,帮助读者把握书的层次结构。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也十分简单,只需要我们准备好空白纸和彩色笔就能进行制作。在《实用性阅读指南》中,作者大岩俊之将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简要概括为:横向摆放纸张,从中心向外延伸。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图像整体上呈放射状;分枝上用词语进行总结;多用图画和符号等形式进行描绘,正中央的图像要用三种以上的颜色。读书的思维导图在不同的使用情境下有不同的形式。当要进行快速阅读时,我们可以根据阅读目的进行思绪的延展。通过目的寻找答案,之后在空白区域填写一些感悟和发现,一份思维导图就可以完成了。这种方式可以迅速提炼出书中的关键信息。要想将全书的内容都囊括到思维导图中,我们既可以按照书中的标题顺序进行总结,也可以按顺序总结书中自己感觉重要的部分。三.将知识付诸实践。当我们认真读完一本书后,必须要进行一些相关实践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取得阅读成果。可是要如何进行实践?在《实用性阅读指南》中,作者大岩俊之将行动的过程划分为简单易上手的操作步骤,只要我们按照步骤行动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一)设立行动目标。行动目标是指我们读完书后产生的想法,比如:想要做些什么,想要变成什么样……将行动目标进行细致的描写,我们可以选择用时间、数字或程度三个维度对目标进行细化。比如作者在读完关于创业的书后,设立的行动目标是:一年后想以研讨会讲师身份创业。比起“想创业”这种行动目标,细化后的行动目标能有效减少人们的心理压力,使人们更容易进行实践。同时我们要注意,目标的确立应符合五个原则:具体、可预见、可达到、实际、有期限。根据如果设立的目标与现实情况相差甚远,很难让人们在行动过程中产生成就感,久而久之这种挫败感会进一步阻碍人们的实践活动。(二)充实情绪——想象自己达成目标的样子。这一步看起来和行动没什么关联,但实际上它是有效的行动推动器。生活中许多读者在读完书后也有过开展行动的想法,可是大部分人只是止步于此。要将想法推向行动需要情绪的激励,因为人类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来与外界进行沟通。因此我们可以在行动之前设想一下,达到这个目标之后我们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感受到什么?通过五感细化想象的画面会促进我们更加情绪饱满地开展行动。(三)明确现在的位置。对未来有了明确的期许和热情后,我们要开始审视现实,了解现实情况与设立的目标之间的差距,用百分比进行表示。用数字进行呈现,会让我们对现状有更加清晰的认识。设立目标为百分之百,那么现在我们是百分之多少?(四)设定小目标。目标与现实之间毕竟有一定的差距,要想迅速开展行动,我们可以先从小目标做起。小目标的设定是用现状的百分比增加10%。(五)行动在设立小目标后,我们要认真规划达成小目标的行动方案。由于小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十分合理,我们要尽可能多想一些实施办法,数目尽可能在五个以上,从中挑出最想做的,开始行动。《实用性阅读指南》告诉了我们正确的读书观念,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和进行行动的步骤。只需要从以上三个方面着手,就能实现“读以致用”的效果。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XRw11z3gwJ.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