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起源秦国人并非起源陕西,而是出自甘肃的这片草原!

当无人机缓缓升起之时,我才得以一览秦家塬的全貌——连绵的山峦高耸而起,如长长的手臂伸向远处,树叶已然变黄的森林一丛丛地出现在起伏的山体上,而在两处山峦之间,则是平缓宽阔的山谷草场,公路蜿蜒其间,时而还能看见悠闲而过的牛羊和马群。风卷云舒,秋
原标题:秦国人并非起源陕西,而是出自甘肃的这片草原!当无人机缓缓升起之时,我才得以一览秦家塬的全貌——连绵的山峦高耸而起,如长长的手臂伸向远处,树叶已然变黄的森林一丛丛地出现在起伏的山体上,而在两处山峦之间,则是平缓宽阔的山谷草场,公路蜿蜒其间,时而还能看见悠闲而过的牛羊和马群。风卷云舒,秋日的阳光下,云朵的影子在森林与草场间游走,看上去,位于甘肃天水东北部张家川的这处依然鲜为人知的景致,有着不输摄影圣地内蒙坝上的风景。塬上风景“塬”这个字,似乎就是为大西北而生,原意为黄土高原地区因冲刷形成的高地,呈台状,四边陡,顶上平。秦家塬则显然不同于寻常意义上的“黄土塬”,这里水草丰美,一片葱绿,无论从行政区划还是地理位置而言,秦家塬都处于分水岭的位置——东接陕西固关,北连张家川平安牧场,南邻马鹿关山草原,再往西则是大西北的茫茫荒野。耸峙的山峰和重要的位置,让秦家塬自古便是重要的关隘——千百年前,最终一统六国的秦人的先祖就繁衍生息于此,3000年前,嬴非子于此为周天子养马以御西戎;再过数百载,那个可谓一手开创了丝绸之路的张骞就是从这里的持节而过,自长安西去,多越这里的关山而过,此地也成为了后世通往西北的关陇古道之一;时光继续蔓延,在盛世已过的晚唐黄昏里,唐朝的军人们也是在这里枕戈待旦,抵御来自西边的进攻……如今站在秦家塬的高处,东望八百里秦川,西顾大漠边陲,龙城飞将,铁马冰河,数千年光阴悠悠而过,多少前尘往事,多少王侯将相,俱为尘土,只剩这青山绿水,默然而立,千年未变。绵延3000年的养马地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春秋礼制:天子六军,每军千乘,共六千乘;大国三军;中国两军;小国一军——所谓“乘”,即为四马战车。古时,战马的多寡与国家的强盛息息相关,正所谓“无马不成军”,养马地就成为了国家的战略要地——强汉盛唐,无不以强大的骑兵以御国门。而秦家塬,就是一处绵延了3000年的养马地。也许很多人都想不到,那个出函谷关统六国的秦国,那个修建了雄伟的阿房宫,铸造了兵马俑的秦国,起源地居然不是在陕西,而是在甘肃天水的秦家塬。公元前900年,善于养马的嬴秦先祖非子,就是在这片水草丰茂,地形开阔的地方为周孝王牧马,想来那时这里定是群马奔腾,百骏饮泉,秦家塬那时起便打上了秦人的烙印,粗犷豪迈磨砺出了秦人强悍刚毅的性格和体魄,700年后,那些曾在这里扬鞭飞驰的秦人的后代,东征而去,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3000年后,我们依然在秦家塬见到了一户牧马的人家,牧马人的房子修建在高坡之下,为丰美的草场和秀丽的树林所簇拥,沐浴在秋日的暖光下,如同油画中的画卷。牧马人是两位四十来岁的甘肃兄弟,人到中年,不善言辞,腼腆中不失热情,性格则是西北汉子的爽朗朴实。喂马、放牧有板有眼,虽然早已不是当年养马以供骑兵的时代,但这份豪迈的传承,绵延3000年,依然在流传。陇上秋色在深秋之时来到秦家塬无疑是最好的,路途之中阴郁的天气让我们曾一度为这次的旅途担心,及至塬上,却云开雾散,阳光明媚,心情也随之舒畅。正是层林尽染的时节,那些如哨兵般肃立的杉树和枫树都披上了金黄的衣裳,秋天温暖的阳光,更是让整个世界都沐浴在一片暖色之中。空气清新,轻风拂面,河水从山谷中央潺潺而过,在草场和树林间游走,还会和挂着铃铛的牛不期而遇……这般的悠闲自得,·让我想起彼得梅尔《山居岁月》中那些新鲜有趣自然的慢节奏生活,于浮躁的都市人而言,游走于秦家塬的山水与草场,简直是一份难得的奢侈。我想,于秦家塬凭栏怀古也好,感受自然也罢,更多的其实是一份心境,就像赫尔曼·黑塞在《我最心爱的书》中所写的一样:“这世间有一种使我们一再惊奇而且使我们感受到幸福的可能性:在最遥远、最陌生的地方发现一个故乡,并且对那些似乎极隐秘和最难接近的东西产生热爱。”Tips:甘肃天水秦家塬是一处尚未完全对外开放的草原景区,位于天水东北部张家川县,毗邻陕西,距离张家川县城车程约1小时,距离天水市区车程约3小时。秦家塬风光媲美摄影圣地内蒙坝上,处处有景,景区内公路路况良好,建议自驾前往。门票:免费美食:餐饮可至张家川县城,张家川为回族自治县,牛羊肉及面食都非常地道。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XRw127J8dJ.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