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多伦多封城日记2020-05-11星期一小雪转小雨:我强拆了一个鸟窝

早上起来屋顶铺了薄薄一层雪,窗外大片的雪花悄无声息地飘落,洒在草地和花枝上,不禁让人有时空错乱的感觉。多伦多这地方五月飘雪虽不值得惊诧莫名,但毕竟不是每年都会遇到,何况还下得这么大。 虽说没持续太久雪就转成了雨,把草地重新冲刷成鲜嫩的绿色

原标题:多伦多封城日记2020-05-11星期一小雪转小雨:我强拆了一个鸟窝

早上起来屋顶铺了薄薄一层雪,窗外大片的雪花悄无声息地飘落,洒在草地和花枝上,不禁让人有时空错乱的感觉。多伦多这地方五月飘雪虽不值得惊诧莫名,但毕竟不是每年都会遇到,何况还下得这么大。

虽说没持续太久雪就转成了雨,把草地重新冲刷成鲜嫩的绿色,但这时候的雪对农业生产是极大的冲击。尤其是果园,樱桃树正是开花的时候,或是花瓣谢去刚刚开始酝酿新生命,骤然降温降雪,估计对这一季的收成影响不小。

在这个春心萌动的季节酝酿新生命的还有鸟类。从昨天下午开始,一只知更鸟在我家门口做起窝来。按风水的说法,野鸟庭前筑巢乃是大吉之兆,但这鸟选的地方实在不好。

多伦多天冷,许多人家都在正式的大门之外有一个封闭的玻璃门廊,冬天回家有个可以避风的地方从容脱下又是雪又是泥的靴子,抖擞抖擞再迈进家门。这鸟选的地方就在我家门廊的玻璃门外,门框上靠近轴的一方。那地方很窄,半个鸟窝悬在空中没有支撑,门一开就撞着它晃一晃。

正是这个原因,太太昨天把知更鸟刚刚衔来筑巢的干草打扫下来,希望鸟儿换个宽敞点的地方。没想到今天早上它又来了。隔着窗户我们看着它一趟趟飞来飞去,每跑一趟嘴里总衔着点什么。

中午时分,鸟巢已经颇有规模,从外面看已经是高高的一团,细瞧能看出来是一个圆形,不再是杂乱的干草堆。

犹豫了好半天,我去试着推了推门,门一动鸟巢也跟着晃晃。现在新筑的巢是空的,问题不大,但我实在担心今后要是有鸟蛋或是小鸟在里面,能不能经得起这一推。长痛不如短痛,为了不让未来的鸟蛋发生意外,我只得让小鸟白费这半天的辛苦。

取来两个长柄的花园工具,我小心地把鸟巢从门框上挪了下来,顺手放在一个纸箱里。四处打量了一下,门口的路灯像是个安全的地方,既有屋檐遮风挡雨,又有一定的高度,比较安全,就把鸟巢带纸箱一起稳稳地架在了路灯上。

没过多久,那只鸟就衔了新泥回到门框上。不见自己半天辛劳筑成的巢,它有些不知所措,左右顾盼了许久。门框的位置高于路灯,我想它应该能看到。遗憾的是,它的思路显然跟我不在一条线上。

看它飞走了,嘴里衔着的泥还没扔掉,我忙跟了出去,试图想办法把它引导回那个纸箱,但我明显跟不上它的节奏。想了想,我把箱子从路灯边上拆下来,放在地上,希望它居高临下的时候能够看到纸箱里面自己辛苦筑成的窝。

不见效,我又想出一招。上周在草地上发现的那枚蓝色的鸟蛋还在后院,我决定把蛋放进窝里,希望能引起它的注意。不过这箱子和半成品鸟巢和那只不知道是不是属于这只鸟的鸟蛋就这样在地上待了一下午,没有再看见知更鸟的踪迹。

知更鸟是北美十分常见的鸟,我曾写过一篇《春天里的那些鸟事》介绍过(点此阅读)。我家院子里有几棵很大的松树,那上面有知更鸟的窝。不知道是鸟族繁衍需要新巢还是今春偏冷的气温让他们想找个更加温暖的地方,放着那么多树枝不要,搬家来了门框上。

还有一种可能,居家不出的日子,门也开得少了,让鸟儿误以为这是一个安静的角落,选了这里来开启它们的新常态,没料到顽固的人类还活跃在周围。

跟这只知更鸟一样开启疫情新常态的还有狐狸。这是一种机警的动物,虽然多伦多周围的居民区时不时能看到它们拖着红色的大尾巴探头探脑,但大摇大摆在街头巷尾活动却不常见。

在多伦多市区安大略湖边有一条很长的人行步道,顺着湖边蜿蜒几十公里,其中一段路面十分宽阔,有平坦的木地板,可以骑车可以跑步可以健行可以轮滑,平时人来人往非常热闹。尤其是这个季节,宅了一冬的人们走出家门,在湖边呼吸新鲜空气做做运动是多伦多市民的爱好。

可是如今,人都关在家里不出门了,狐狸们突然感到天地变得异常宽阔起来,于是心安理得地聚集在这步道周围,在沙滩上嬉戏,在木板下安家,泰然地安居乐业起来。

为了避免它们受到路人打扰,市政府在附近加设了临时围栏,告诫市民不要靠近,不要喂食,也不要让宠物狗靠近这些野生的近亲。

狐狸的出现让疫情中的多伦多人多了一点轻松的谈资,但另一些谈资却让人未必能轻松得起来。今天在电话中跟一位家住在市中心的同事聊到市中心疫情之中的景象,很是让我有些吃惊。自从居家工作我已经快两个月没有去市中心了,完全无法想象平时人头攒动的街道、密密麻麻的地下商场如今是个什么样子。

同事告诉我,由于路上行人稀少,许多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如今在金融区最繁华街区的路边搭起了帐篷,堂而皇之地安营扎寨了。平时看到这些流浪汉通常是一袭睡袋加上两个行囊,而现在他们都有了崭新的帐篷。

其实市政府一直在建设收容站,免费提供给流浪汉居住。虽然不会有警察去街头驱赶流浪汉,城管更是闻所未闻,但每到有极寒或极热警报,政府和慈善机构都会派人上街劝告流浪汉住进收容站,以免在恶劣天气中露宿。

这次疫情开始,政府更是有大笔拨款增加收容站的面积,以图让流浪汉可以住得宽松一些,避免感染病毒。收容站的建设当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对于常年有9千多名流浪汉的多伦多市,情况更是严峻。疫情开始之初多伦多市政府就租用了酒店、出租公寓等用以安置流浪汉。

但事情总不是那么一帆风顺,收容站的条件毕竟有限,集中居住正是疫情传播的温床。到4月下旬已经有135名流浪汉确诊。为了缓解这种情况,多伦多市政府与几家非营利机构合作新建了两家特别收容机构,一家在4月份投入使用,另一家上周启用。这两家机构共可容纳450人,而它们不同于普通的收容站,具有额外的消毒措施,可以专门用来接纳流浪汉中那些确诊新冠的轻症患者。

尽管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现状还是不能令人满意。正是因为害怕收容站中的病毒传播,不少流浪汉选择了继续回到街头生活,而那些崭新的帐篷正是一些慈善机构捐赠给他们的。

除了捐赠帐篷,一些一直以来为流浪汉等弱势群体权益奔走的机构还对多伦多市政府提起诉讼,指控政府未能在某些收容站中保持床位之间2米间隔导致疫情在流浪汉中扩散。这些机构认为,市政府对收容站的安排带有歧视性,并且违反了加拿大宪法中关于公民生命和人生安全权利的规定。

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XRw17kMg6J.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