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忠不孝者杀是什么歌康熙痛斥老十三不忠不孝不可不防,雍正为什么积极为之力证清白?

康熙帝曾在三十七年三月、四十八年三月,两度封爵皇太子胤礽以外、老十四胤祯以上的诸成年皇子,分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和固山贝子不等。 然而,老十三胤祥始终不得封。 第一次晋爵,康熙只封了皇八子胤禩以上诸子。胤祥只有十三岁,少不更事,
原标题:康熙痛斥老十三不忠不孝不可不防,雍正为什么积极为之力证清白?康熙帝曾在三十七年三月、四十八年三月,两度封爵皇太子胤礽以外、老十四胤祯以上的诸成年皇子,分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和固山贝子不等。然而,老十三胤祥始终不得封。第一次晋爵,康熙只封了皇八子胤禩以上诸子。胤祥只有十三岁,少不更事,不能与崭露头角的哥哥们相比。其生母章佳氏,出身满洲镶黄旗包衣,父亲海宽为参领,给不了女儿显赫的外戚身份。她初为普通宫女,被康熙临幸后封为庶妃,然年轻早逝,死了才被康熙以“性行温良,克娴内则,久侍宫闱,敬慎素著”(《清圣祖实录》卷一百九十四,康熙三十八年闰七月戊戌),追封为敏妃。追封章佳氏,是康熙重夫妻感情,还是因为儿子胤祥的原因?且不好说,或两者兼之。从康熙二十五年至三十年五年里,章佳氏连续生育了一子两女(胤祥和皇十三女和硕温恪公主、皇十五女和硕敦恪公主),为这一时期内诸后妃生育次数最多者(其他生育者,如德妃乌雅氏、平妃赫舍里氏等),足见她一度颇得康熙宠爱。《雍正王朝》焦晃版康熙康熙三十七年七月,即章佳氏去世的前一年,康熙帝前往盛京谒陵,便带着十三岁的胤祥。雍正年间,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纂修的《八旗通志初集》卷一百三十四记载,胤祥为“圣祖钟爱甚笃,省方巡幸,恒命扈从,恩宠优渥”。此时开始,至四十七年九月间,十年有余,康熙每次外巡或行围,选择地带着数位皇子扈从,但固定的有三人:皇太子胤礽、皇长子胤褆和皇十三子胤祥。无疑,康熙甚爱胤祥,还在其生母章佳氏病逝后,为他指定了一个养母:皇四子胤禛和皇十四子胤祯的生母德妃。胤禛和胤祯这一对胞兄弟若即若离。胤禛曾与胤禩等在畅春园附近修别墅,比邻而居,也把胤祯带进了八爷党的圈子,成为了同父异母的八哥的铁杆拥虿。胤祥不然。胤禛教其算术,他把宝押到明里韬光养晦、暗自蓄势待发的胤禛的身上。果不其然,胤禛在康熙最后十多年连连发力,战胜了皇亲国戚、八旗王公、满汉大臣力挺的胤禩和康熙授予抚军大权的暗定储君胤祯,成为了康熙遗诏上“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清世宗实录》卷一,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的皇位继承人。2雍亲王成为了雍正帝。即便他登基时,不走新君该走的乾清门正门,而从东旁门进入太和殿。胤祥紧跟其后,作为雍正皇帝最坚定、最忠诚、最贴心也最得力的支持者。胤祥不再是普通皇子,成为了最贵重的御弟。康熙驾崩第二天,还没正式称帝的雍正即封其为四大总理王大臣之一,爵封和硕怡亲王,参决大政,总管全国财政。此等顶级殊荣,胤祥在康熙朝,不论皇父如何倚信,都不曾享受的。尤其在康熙四十七年九月,他被下旨拘禁。胤禩之子弘旺在《皇清通志刚要》卷四下写道:“康熙四十七年九月,皇太子、皇长子、皇十三子圈禁。”康熙为何突然拘禁爱子胤祥?时为“帐殿夜警”事件发生,惊动朝野。大阿哥胤褆揭发皇太子胤礽,在康熙北巡回京途中,“每夜逼近布城,裂缝向内窃视”(《清圣祖实录》卷二百三十四,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同时负责保卫康熙安全的胤祥,应该支持了胤褆的举报。胤祥擅骑射,武功了得,且为人正直。康熙帝在那十年里出巡或行围,总带着他和胤礽、胤褆一同扈从。皇储矛盾日益尖锐,康熙不敢将胤礽留在京师,带在身边,同时又带着胤褆,以便制衡和防患胤礽。胤祥的责任,就是保护康熙的人身安全,防止胤褆与胤礽的火拼或异动。《雍正王朝》胤禛与胤祥剧照胤祥作为反太子派的四爷党核心成员,不知胤禛此时还是骑墙派,故而不经请示,支持了胤褆倒太子。胤祥附和胤褆,构陷胤礽图谋不轨,但没有供出盟友胤禛。这些后来被雍正纂修《请圣祖实录》时删除了。胤褆更加大胆,在胤礽被拘禁后,向康熙进言:胤礽“所行卑污,大失人心”,如果康熙要杀了胤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清圣祖实录》卷二百三十四,康熙四十七年九月)胤褆要替康熙行万难之事,处死胤礽,彻底激怒康熙。康熙爱诸子,尤对胤礽怀有更加深厚的爱。即便胤礽肆恶虐众,暴戾淫乱,多有僭制之举,然康熙一直采取放纵的态度,甚至迁怒于已死五年的索额图“暗中抅煽,悖乱行事”(《清圣祖实录》卷二百三十五,康熙四十七年九月)胤褆严重侵犯了康熙的底线。其生母惠妃赶紧奏称胤褆不孝,请康熙以法严惩。这是一招以退为进的计策。康熙即便恼怒胤礽毫无兄弟之义,但他仍有浓浓的父子之情。故而,康熙以长期拘禁,保住了他的性命。3在“帐殿夜警”事件中,胤祥作为康熙倚信的主要护驾皇子,疏于防患,严重失职,导致威胁康熙人身安全的突发事件可能发生,被处以短暂的圈禁,以示惩戒。他很快被开释,不像民间传闻和电视剧《雍正王朝》渲染,至康熙六十一年驾崩后才被雍正放出。《清圣祖实录》记载:康熙于四十八年二月巡视畿甸、四月巡幸塞外,“皇十三子胤祥”都在扈从的皇子中。只是,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复立胤礽为储君时,再次封爵诸成年皇子,胤祥榜上无名。康熙诸皇子剧照与太子友好的三阿哥胤祉、顺从圣意力挺复储的四阿哥胤禛,以及不参与夺嫡之争的五阿哥胤祺,都被封为和硕亲王。胤祥已然被打入另册。胤祥被开释,却被康熙视为戴罪之身,心情烦闷,不久患病。康熙五十年五六月,御医祁嘉钊向康熙奏称:“康熙五十年三月初一日,奉旨看十三阿哥恙,系湿毒结于右腿,膝上起白泡,破后成疮,时流稀浓水。原曾腿痛,时痛时止,一年有余,复出此恙。”胤祥腿病已持续一年多,严重到成疮流脓的地步,康熙还在胤祉、胤祥、胤祯三人的请安折上朱批:“胤祥并非勤学忠孝之人。尔等若不予约束,必将生事,不可不防。”(康熙四十九年六月初十日满文朱批奏折)不忠不孝,不可不防!这是很严厉的斥责!康熙对胤祥之恨,到了一个极致。对于康熙憎恨自己的盟友兄弟,胤禛记在了心里。十四年后,雍正二年八月,已接替康熙的雍正帝追责允禵部将宗札布时,指出:“若言怡王,自幼强健聪慧,人才优良,皇父优加恩宠,此事举国皆知。怡王并非胆大妄为之人,从无非分之念。怡王对皇父尽以子道,对二阿哥尽以臣道。由于与二阿哥好,横遭大阿哥之妒忌、陷害,因而株连于二阿哥。”(安双成《宗札布案满文译稿》)对储君都尽臣道,何谓不忠?于皇父始终孝敬,哪来不孝?雍正秋后反驳康熙对胤祥的痛斥,还授意鄂尔泰、张廷玉旁证怡亲王,“谨度徇礼,恪慎有加,不立党援,不邀名誉。所属人众,承奉约束。公私政事,一无扰累。阿其那妄觊非分,数以诈术诱惑诸王,王独不为所动”(《八旗通志初集》卷一百三十四)。雍正不由恼怒胞弟允禵(胤祯)站错了对,而又为允祥矢志追随而感动不已。雍正大张旗鼓地为胤祥辩诬,为他鸣冤,是不是感激他为自己出头又不曾牵连自己,或者感恩他替自己一次性给竞争对手胤礽和胤褆挖了大坑呢?历史的天空,已销蚀了那一片印记。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XRw1bOR8dJ.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