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不像话原来这些“美得不像话”的玻璃器是吹出来的!

陶之古朴,瓷之华美,以及玻璃之晶莹剔透,历来受到艺术家的青睐。玻璃陶瓷器的问世和传世,在文物传承中具有重要地位。近代科技的应用,使欧洲玻璃陶瓷工艺精益求精。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的新艺术运动,更使之焕发出勃勃生机。艺术家纷纷参与生产过程,将
原标题:原来这些“美得不像话”的玻璃器是吹出来的!陶之古朴,瓷之华美,以及玻璃之晶莹剔透,历来受到艺术家的青睐。玻璃陶瓷器的问世和传世,在文物传承中具有重要地位。近代科技的应用,使欧洲玻璃陶瓷工艺精益求精。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的新艺术运动,更使之焕发出勃勃生机。艺术家纷纷参与生产过程,将自己的审美融入了作品之中,体现了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图文/青岛市博物馆综合了解过中国古代饰品或者古建筑的人都知道,琉璃是我国古代饰品中极具特色的一种,在建筑装饰方面,琉璃瓦更是财富与身份的象征。琉璃工艺大体是将玻璃烧溶,加入各种颜色,在模具中冷却成型,形成色彩鲜艳、强烈的装饰效果。青岛的老教堂里就有此种琉璃装饰,兼具古老的东方韵味和西方的浪漫情怀。上海博物馆所藏欧洲玻璃陶瓷器,品类丰富,精美绝伦,不乏名品佳作,是诸多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近一年时间的策划、沟通、筹备,青博此次优中选优,从上博众多玻璃陶瓷器中挑选119件精品,观众可从中一窥欧洲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初的艺术风尚。此次展览,将有助于人们了解欧洲近代玻璃陶瓷工艺的发展以及艺术家的审美历程,有利于世界工艺美术的研究与交流。看惯了我国陶瓷玻璃器散发出来的浓厚、庄重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欧洲的工匠们又有怎样不同的脑洞,就等观众朋友们前来探索和发现了!青博近期的《流光溢彩——上海博物馆藏欧洲玻璃陶瓷器展》获得关注无数,极尽奢华的玻璃艺术品历经百余年依然“美得不像话”,那么这些精美艺术品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我知道!是吹出来的!NoNoNo!玻璃制作工艺多种多样,制作流程纷繁复杂,仅靠吹制难以达到繁复的艺术效果,现在小编就来给大家补补课!1、吹制玻璃吹制术是一项古老而成本昂贵的玻璃成型技术。吹制工手持一条长约1.5M的空心铁管,一端从熔炉中蘸取玻璃液(挑料),一端为吹嘴。挑料后在滚料板(碗)上滚勺。吹气,形成玻璃料泡,在模中吹成制品,也可无模自由吹制,然后从吹管上敲落,最后使其冷却成型。这和咱们青岛萝卜糖球会上的吹糖人技艺如出一辙。法国拉利克翠绿色叶纹瓶(20世纪初)此瓶先用有模吹制工艺成型,后用手工打磨而成。2、套色套色是在某种颜色的玻璃胎上,套上熔融的其他颜色玻璃。在工艺流程上,先用吹管将玻璃液吹成外壳,把外壳置于金属模内,再吹进第二层不同颜色的玻璃,然后从金属模上取下该组合玻璃器皿,重新加热,使二层玻璃相互粘合。若需多层套色,上述工序重复进行,可套至七八层,甚至更多。套色玻璃的外层较厚,在其表面用砣刻或化学腐蚀的方法,形成层次分明,富立体感的浮雕饰花纹,产生表里两层颜色的鲜明对比,故也称浮雕玻璃。法国加莱白地风景套料瓶(19世纪末)该瓶绿白双层套色,采用酸腐蚀和车刻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控制有色玻璃的厚度来表现颜色的深浅,呈现透视效果。3、车刻车刻玻璃就是通过车刻工具,对玻璃进行雕刻、抛光,从而使玻璃表面产生出晶莹剔透的立体线条。比利时套黄色车刻瓶(20世纪初)瓶身研磨出排列整齐的大小圆形凹面,黄色玻璃层被磨去后呈透明状,如同一个个凹透镜,透射出许多缩小的圆纹,形成装饰图案4、蚀刻法国加莱白地八仙花纹套料瓶(1904-1914年)第一步:用石蜡液涂在待刻的玻璃器上作为保护层,于固化后的石蜡层上雕刻出所需要的文字或图案。雕刻时,必须雕透石蜡层,使玻璃露出。第二步:将氢氟酸滴于露出玻璃的文字或图案上。根据所需花纹的深浅,控制腐蚀时间经过一定时间之后,用温水洗去石蜡和氢氟酸,即可制得具有美丽花纹的玻璃。5、彩绘把玻璃当画布,运用特殊的颜料,绘画过后,再经过低温烧制就可以了,花色不会掉落,持久度更长,不用担心被酸碱腐蚀,而且也便于清洁。法国道姆白地彩绘风景瓶(20世纪初)彩绘玻璃历经古埃及、古罗马、伊斯兰、威尼斯、波希米亚的长期发展,到了20世纪初的欧洲,流行自然主义的纹饰,以法国道姆玻璃的风景彩绘最为出色,常见在半透明的瓶壁上绘深秋森林景观,有水粉画效果。6、描金将金的有机化合物溶液(又称金水)描绘在玻璃制品表面,加热烧成时有机物分解,金被还原成亮金薄层。如果玻璃表面粗糙则呈无光金色毛面。两者都有华贵富丽的效果。意大利描金彩绘花卉高足杯(19世纪)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YP6J9LE1de.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