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村小渔民小渔村的传统家宴,全村渔民大摆150桌海鲜宴,海鲜就该这样吃

沙塘湾,浙江宁波象山县石浦镇一个有着四百多年历史的小渔村。大海、小岛、渔村,一代代的渔民更替,几百年来,无悔的守候着这一片世外之地。从清朝中期沙塘湾村居民陆续从闽南迁来,在此安家,至今村里人仍会说闽南话,被称为“石浦福建村”。为寻根,也为预
原标题:小渔村的传统家宴,全村渔民大摆150桌海鲜宴,海鲜就该这样吃沙塘湾,浙江宁波象山县石浦镇一个有着四百多年历史的小渔村。大海、小岛、渔村,一代代的渔民更替,几百年来,无悔的守候着这一片世外之地。从清朝中期沙塘湾村居民陆续从闽南迁来,在此安家,至今村里人仍会说闽南话,被称为“石浦福建村”。为寻根,也为预祝休渔期后即将捕鱼作业的渔民们一帆风顺、满载而归,沙塘湾村举行了隆重的传统家宴,男女老少1500多人欢聚一堂品尝海鲜大餐,那叫一个热闹。2018年9月拍摄于浙江象山石浦。石浦,一座依山傍海的渔港古城。位于象山的南端,浙江渔业重镇,全国六大中心渔港之一。从2018年5月1日至9月16日为禁渔期,此时的石浦渔港整整齐齐的停满着渔船,显得很安静。从石浦镇往北约2公里,穿过一条长约500米的隧道,眼前是一个宁静的世外小渔村。它面朝大海,青山环抱,一幢幢古朴的民居依山而建、错落有序,这就是沙塘湾村。今天是小渔村最热闹的日子,沙塘湾村首届闽南文化节开幕。来自多地的闽南人及沙塘湾村村民齐聚于此,而今天的重头戏就是由1500多人参加的传统家宴。这么多人同时吃饭,对于组织运行是一大考验。刚到村口隧道,就看到张灯结彩热闹非凡。来到村中广场,有一个庞大的临时遮雨棚,这是今天家宴的厨房。棚内来自本村的多位大姐正忙着处理堆成山的海鲜。沙塘湾是渔村,海鲜是这里的主打菜。这里新鲜的海鲜不用过多的烹饪手法,清蒸是最好的做法。整个棚内整齐地摆放着一排临时灶台,几位主厨正忙着往热气腾腾的蒸锅上蒸菜。边上一个个屉笼堆得像一座座小山,如此的后厨景象让我很震撼。为了这次文化节,村里领导和村民们已经准备了半个多月时间了。原本家宴是摆在村前临海的堤岸上,然而在开席前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雨打乱了整个节奏。不过他们有应对方案,在半个小时内把这150多桌的桌椅、餐具、酒水等搬进了村口这500米长的隧道内,而且刚好够放下这么多桌。桌椅餐具已就位,每张桌上都是有编号,大家凭票入座。随着时代的发展,村里的很多居民搬到城市居住,许多老人趁这个机会回村探望亲朋好友,那些儿时的伙伴,如今已是白发苍苍。开席上菜啰!随着一阵鞭炮声响起,一辆辆三轮摩托载着满满当当的渔家美味出发了。清蒸黄鱼、清蒸扁鱼、葱油龙虾、葱油梭子蟹、手工鱼丸、鱼滋面……带着满脸笑容的渔嫂在1500多名食客间穿梭,把一盘盘美食添上桌。150多桌的宴席,最远上菜路程有半公里,为了让大家吃到热乎乎的海鲜大餐,他们采用了最合理的运送工具“电动三轮车”。而且每辆车上都有编号,分别负责指定区的桌子。看似很忙碌,却又是那么的井井有条。在这里上菜端盘的都是渔嫂,也许是男人们在海上作业太辛苦,岸上的活就就交给女人来做。上菜仍沿袭着传统的方式,渔嫂端着一屉盘的菜来到桌前,大声吆喝:“上菜了,上菜了......”各桌就会有客人主动来端属于本桌的菜。虽然是1500多人同时用餐,但为了让大家吃到最为鲜美的海鲜大餐,每道海鲜都是现蒸现上菜,这可忙坏了主厨们。他们不仅要保证菜的品质,还得保证上菜的速度。据沙塘湾村村主任李志龙介绍,这是他们第一次做这么大规模的宴席,还有很多的不足,以后他们会每年做,让村民齐聚一堂的同时,还可以让游客朋友也能共享这份喜悦,发展成为真正的“千人宴”。此时的雨也已渐渐的停了,沙塘湾家宴也接近了尾声,村口广场上的文艺表演已经开始,这个夜属于热闹的沙塘湾。作者简介:寒残一叶(摄影师、旅行家、自媒体人)。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YP6J9jgKde.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