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妹一把花花伞山歌抗战记忆:那个健步山间,山歌悠扬,扛伞如扛枪的湘西老兵走了

湘西边地,男儿憨直,悍不畏死,战斗到底。 1922年出生的瑶族老兵杨大镜,便是当年抗日战场上幸存下来的湘西健儿之一。 当年,湘西怀化溆浦县的丛山中,关爱老兵志愿者第一次和杨老会面,只见在崎岖的山道上远远站着一个老人,扛伞如扛枪,顿时感觉
原标题:抗战记忆:那个健步山间,山歌悠扬,扛伞如扛枪的湘西老兵走了湘西边地,男儿憨直,悍不畏死,战斗到底。1922年出生的瑶族老兵杨大镜,便是当年抗日战场上幸存下来的湘西健儿之一。当年,湘西怀化溆浦县的丛山中,关爱老兵志愿者第一次和杨老会面,只见在崎岖的山道上远远站着一个老人,扛伞如扛枪,顿时感觉分外新鲜。杨老装扮非常独特,头上缠着头帕,留山羊胡,古风淳淳,让人觉得好奇之余也有一种莫名的感动,这是衣冠古礼啊。▲志愿者第一次看见杨老的造型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党和政府举办盛大的阅兵仪式,33位当年的国军抗日战士被请到北京天安门见证这一荣耀的时刻,这标志着党和政府对全民抗战史的认可。然而,住在深山里的杨老对此并不知晓,志愿者向他询问抗战经历时,他仍然诸多顾虑不愿多讲,反复询问志愿者目的,这才一点一点地打开话匣子。在回忆往事的过程中,数次落泪。1942年农历3月,乡长和保长来抽丁,家中排行第四的杨大镜顶替大哥应征入伍。同村去了很多人,先在溆浦县城集结,经低庄抵达沅陵,在沅陵呆了半个月时间。然后部开往四川与湖北交界处巴中(注:应为老人对巴东的误记),然后去了宜昌、昌都、沙市等地作战。从溆浦出发时,壮丁队伍约八百多人,行军路上一个多月一路挨饿,边走边饿死的人比比皆是,抵达巴中时已不足五百人。路上看管人员很严厉,逃脱了就在就地抓捕壮丁补充,有几个唱戏的也被抓进来。饿死的人随地而倒,看管人员会直接将死者衣物剥下,给后来的壮丁们穿上继续行军。壮丁到达驻地后,驻守长江沿线的约一年半时间里也是缺衣少食。部队里的条件相当艰苦,寒冬腊月里都只有半截短袖等夏装,晚上就寝时候别说被子,有时候甚至连稻草也没有!▲杨老当年参加的可能是吴奇伟的江防军对于自己的部队,老人记不起番号,只知道自己在第六战区属下,总司令陈诚。当时部队的任务是守卫长江沿线。根据这一点,关爱老兵志愿者分析老人所属部队应该是吴奇伟的江防军。据老人回忆,他们的职责是防止日军突破防线进犯身后的重庆、成都等地。杨老说巴中是长江咽喉,经常受到日军飞机轰炸。自己曾随部队在宜都与日军进行过近距离恶战。老人回忆,当时日军飞机轰炸得厉害,鄂西之战打了几天几夜,日军来袭时是三架飞机一个冲击,分三个梯级,几乎让人感觉整个天空都是黑压压的。飞机先是机枪扫射县城,接着投弹轰炸,然后再日军步兵作战,整个县城以及作战的地方差不多有齐脚板的积血。杨老称自己用的是捷克式枪,配发的是八排子弹,一排五发,两枚手榴弹,一起入伍的表弟刘成斌就在这次会战牺牲。至于对战的日本部队,老人知之甚少,只记得是什么X藤部队。战斗中,日本军有飞机轰炸,中国军队也有飞机反击,所在的连队伤亡很大。打到最后,已经是一场肉搏战。▲杨老当年参与的惨烈的鄂西会战这时候,志愿者试探性地问询:是一对一的对抗么?杨老否定说,哪有什么一对一,说不定你在跟对方单挑时,后面就有敌人来二对一,整个战场是混战。这次战斗中,杨大镜左脚脚背被投弹弹片击伤,如今留有大面积伤疤;左手大拇指关节往下有刺刀的贯穿伤,至今不能完全曲张活动。战斗结束后,日军攻占了秭归。杨老说,打仗前心里是害怕,但上了战场就不害怕了,因为跟日军对拼刺刀不是敌死就是我亡的拼杀。杨老的伤脚治疗之后,行动有所不便,因此他请假回家休养。走到沅陵官庄一带时,杨老被缺乏兵源的第74军抓住,强行编入该部。对于这个插曲,杨老觉得不合理,认为自己受伤了,获准回家休养,手续齐全,没有道理再抓他当兵——更何况拖着伤腿无法适应74军高强度的运动与作战。呆了几个月后,杨老择机脱离部队回家。在1945年,杨老再一次被征入伍,加入100军,参加家门口的湘西会战。抗战胜利后,杨大镜返乡,结婚后生育六女二子,和老伴相濡以沫几十年,每月收入仅百余元高龄老人补贴。关爱老兵志愿者联系上杨老之后,便定期前往山中慰问。杨老居住在溆浦小横垅乡下,四周群山环抱的一栋湘西老木屋里。老人已经年过九旬,在深山中抽自己栽的老旱烟,喝着自制的米酒,身体却健康硬朗。他的脸上布满皱纹,历经沧桑和战火,眼神却如婴孩一般纯净,淡然。▲志愿者给杨老过生日杨老生过九十三岁生日,志愿者去了三十人为他祝寿。烛光里杨老眼里饱含泪花,激动地说:“想不到我还有今日……”面对他的泪眼,大家既高兴又难过。在杨老家,志愿者们大开眼界,纷纷感叹原来杨老就是沈从文笔下淳朴的湘西山民啊,彪悍勇敢,精通各种山里活,山里的一切他都能如数家珍。他说割草、砍树、砍柴,砍不同的树都必须用不同的刀。大家问杨老,您天天都要下地干活吗?杨老说当然啊,如果三天不干活,心里就会闷得慌。杨老家有一根奇怪的柱子,上面布满长年累月形成的道道横纹,大家忍不住问此柱有何用处?杨老当即给志愿者演示他车“索子”的绝活。只见他将棕绳的一头绕在柱子上,自己在另一头不急不慢地拿着两个梭子不断打转,慢慢就搓出一根坚固的绳子来。志愿者们纷纷兴趣盎然地模仿杨老的动作,可是怎么也学不好。▲中堂右边的板壁上,杨老平时用的13把形状各异的柴刀。▲杨老在示范如何车棕绳。平日里,杨老会把编好的“棕索”拿到集镇上去卖,10块钱一副,一个圩日能卖五六副,得五六十块钱。然后,杨老会打几两米酒,喝上几杯,再哼着山歌走回家,一路上醺醺然,率性而惬意。▲志愿者与杨老打拳习武▲美术家来给杨老画像▲小志愿者来看望他,两人相互敬礼,杨老眼中满满的都是慈爱和欣慰。结识志愿者之后,杨老的生活揭开了新的一页。在节假日,经常有志愿者来看望他,和他打拳过招,逗老爷子玩,杨老开心得像个孩子。还有美术家来到杨老的小屋,为他画像纪念。对于这一切,都是几十年前的杨老不敢想象的。因而,他对每一个志愿者的关怀都分外珍惜。每一次志愿者在看望他离开后,杨老都拱手为礼送别,他眼里的泪水看得大家心酸不已。▲每一次志愿者离开时,杨老都拱手为礼送别2018年元旦刚过,听闻这个湘西健儿悄然离世,关爱杨老的志愿者一个个感到唏嘘不已。有道是:出乡关,入战场,长江两岸杀声酣。解战衣,归故里,白酒三杯祭青山。老兵在风中,志愿者在路上。期待着更多的人来关注和关爱这个风烛残年的群体,他们是民族的脊梁,国难当头,他们曾用生命和鲜血在枪林弹雨中抗拒日寇。而今,他们老矣。志愿者唯一能做的是在他们剩余的时光里尽己所能,给他们最好的关爱。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YP6JAnQ9de.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