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狭颂漫山红尽西狭颂,不是香山,胜似香山

西狭,第一次打这个名字,是因为查询入住的西狭国际酒店。当时还怀疑,是不是给错了酒店名称,应该是峡,而不是狭。为此,还特意去查了一下《康熙字典》,释义中并没有发现有通用的地方。带着这样的疑问,缓步走进了西狭颂景区。 从踏入景区的那一刻,疑问早
原标题:漫山红尽西狭颂,不是香山,胜似香山西狭,第一次打这个名字,是因为查询入住的西狭国际酒店。当时还怀疑,是不是给错了酒店名称,应该是峡,而不是狭。为此,还特意去查了一下《康熙字典》,释义中并没有发现有通用的地方。带着这样的疑问,缓步走进了西狭颂景区。从踏入景区的那一刻,疑问早已抛之脑后,五彩斑斓的山峰和脚下的涓涓流水让人心旷神怡。来之前还查了一下,陇南距离九寨沟只有一百公里不到的距离,而且地形、气候都差不多,谁曾想到,还真有能比肩九寨沟的美景。行走于峡谷中,仿佛置身于一幅宏大的山水画卷之中,一步一景。峡谷两边的山峰并不是很高,但却形态各异。抬头看去,山体被五颜六色的植被包裹着,偶尔能看到裸露出来的石块,却丝毫不见应有的黄土的影子。对于陇南,此时正值深秋,层林尽染。在地面上看可能感受并不是太深,但当无人机上升到山腰处,整个遥控器屏幕都被山上红艳艳的叶子所铺满。这个不是枫树,而是黄栌,与北京香山的红叶是一个品种。比起香山,这里这里的山峰更加陡峭,还有峡谷中流淌的溪流、瀑布点缀,真是不是香山,胜似香山。峡谷地形错落有致,仿佛汉字一般,时而平直,时而迂回,时而疏朗,时而奇峻。清流沿峡谷流注而下,激越的溪水盘旋流转于石隙间,百折回环,在沿途留下大大小小的深潭。虽然潭水的规模不及九寨沟,但被四周五彩世界的映射下,也是宛如仙境。回到来之前的疑问,西狭其实并不是这里真正的地名,本地的村民叫这条狭长的山谷为“峡里”。而西狭的名称来自于“郡西狭中道,危难阻峻,缘崖俾阁,两山壁立,隆崇造云,下有不测之溪,阨芒促迫,财容车骑。”而这句话的出处,就是眼前这片鱼窍峡中汉代书法三大颂碑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摩崖刻石——《西狭颂》。千年的风吹过山谷,雨水化作流水卷着落叶而去,任凭斗转星移、周围沧海桑田,这块年代久远的碑刻一直与清峻秀丽的山水相伴,成为它不可多得的人文景观。只可惜石刻正在修建观景台,被封闭了起来,不能一览真迹,只能在门口的博物馆里看到拓印下来的碑文。对书法碑刻并不是太了解,但知道,凡是以“颂”命名的碑,多为摩崖石刻,风格雄浑粗狂朴质。北宋樵夫发现的《西狭颂》摩崖石刻遗迹,建造于东汉建宁四年(171)六月,全称《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又称《惠安西表》,因其上刻有黄龙等“五瑞”图象,故称《黄龙碑》。碑文主要记载了李翕率众开通天井道的历史政績,因此民间俗称《李翕颂》。西狭颂碑下有一潭,水呈黄色,相传有黄龙自潭底飞出,因名黄龙潭。当然,传说只是传说,因为此地雨水较多,常常将沿途泥土冲刷裹胁至河流,河水由此变成黄色,在此回旋而得名。从空中看去,河流在鱼窍峡来了个120度的转弯,所以才会形成黄龙潭这一缓冲的地方。而两边山峰上的树木,由下往上,从绿色,到黄色,再到红色。有人说,再迟一周的时间,等这里树叶全红了是西狭颂最美时候。但在我看来,这时的五彩斑斓,层层分色的风景,才是最美的。在穿越峡谷的过程中,时不时的可以遇到古代栈道的遗迹。栈道早已不在,有的只是一个个凿在石壁上的栈道孔,而且早已被时光打磨的没了当初的形状。在四周都是山峰的这片区域,如果没有栈道,人们只能绕开峡谷,选择更远的山路行走。而有西狭栈道的存在,人们节省了时间,节省了体力,可以想象,当时这条栈道上也是人来人往,商旅云集。只是不知,有没有像我们这样来游山玩水,或者在此驻足,细细欣赏这大好山水的人没有看到真迹是遗憾的,但西狭颂的秋色确实让人惊叹。满山的色彩加上些许飘落的树叶,预示着深秋的到来,回头再看一看这个蜿蜒而清幽的峡谷,让人恍惚间穿越回了两千年前。两千年前的西汉水一带大概都是如此模样,水草丰美,植被丰富,才造就了秦朝崛起的基础。而在如今,这片区域早已没有了当初的适宜的环境,这片被称为“峡里”,或许是这里最后的一片净土,保持着千年以前,最原始的模样。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YP6JAo81de.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