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润保山美玉神汤温润高洁话美玉

○汪翔 《说文解字》曰:“玉,石之美者。”玉是大自然的精华,蕴含天地之灵气,日月之光华,山川之秀美。玉,细腻晶莹,温润委婉,纯洁优雅,清秀灵幻,一尘不染,有着不可言说的美丽,难以名状的神韵。柔和的光线下,玉折射出迷离梦幻般的光彩,清澈通
原标题:温润高洁话美玉  ○汪翔《说文解字》曰:“玉,石之美者。”玉是大自然的精华,蕴含天地之灵气,日月之光华,山川之秀美。玉,细腻晶莹,温润委婉,纯洁优雅,清秀灵幻,一尘不染,有着不可言说的美丽,难以名状的神韵。柔和的光线下,玉折射出迷离梦幻般的光彩,清澈通透得像一汪秋水,空灵澄明,又如伊人的翦水秋瞳,闪烁着明亮温和的点点星光。自古以来,玉在中国人心目中占据着几近神化的地位。古人认为玉有灵性,有生命,能生长,具有多种超自然的秉性。认为玉有祥瑞之征,能远祸近福。佩戴使用玉制品,包含人们的美好愿望,也可增加精神上和心理上的抵抗力量。根据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考证,中国玉器诞生于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早期,至今有七八千年的历史。我国是世界上用玉最早且绵延时间最长的国家,素有“玉石之国”的美誉。古语说玉不琢不成器,任何一块好的玉石,经过人工雕琢,才赋予其新的价值和魅力。我国的玉雕工艺,源远流长,为世所公认。中国古玉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影响深远。玉影响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观念和习俗,影响着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的典章制度。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玉的崇拜和信仰,使玉具有了不同寻常的象征意义。取之于自然,琢磨于帝王宫苑的玉制品被看作是显示等级身份地位的象征,成为维系社会统治秩序所谓“礼制”的重要构成部分。玉是高贵和无上尊严的象征,古代帝王用玉制作象征国家最高权力的玺印。古人认为玉能代表天地四方及人间帝王,能够沟通神与人的关系,表达上天的信息和意志。人们用玉璧、玉琮、玉圭、玉璋等器物,来祭祀天地诸神,让神灵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玉与神仙信仰相联之渊源,可追溯至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那时人们就意识到玉是有价值的自然财富,认为玉是天神所赐。这种信仰来源非常古老,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良渚文化、红山文化的大宗玉器都被用作沟通人神,祈求神祗保佑的巫术工具。商周时代的玉琮、玉圭等也仍具有同样的性质。《礼记》载:“仲春三月,祀用圭璧。”《周礼》曰:“琰圭以易行,以除慝。”以玉祭神、通神,发展到以玉喻神、称神,从而使玉与神仙思想紧密地联系起来。人们把玉推崇为事物之尊者,赋予其神奇的魅力。我们从一些称谓天帝诸神的词语上就可窥见一斑,如称至高无上的天之主宰为玉帝和玉皇;称玉帝的居处为玉虚;称至高无上的仙境为玉清圣境;称天神的居所为玉台;称神仙的住所为玉宇、玉楼;称仙人所居的宫殿为玉阙或玉门;称仙女为玉女;称月亮为玉盘、玉轮,月中的蟾蜍为玉兔。以玉祭神、通神的同时,人们还将仙界描绘成充满美玉的世界。如《水经注》载,昆仑山是一座通天之山,是“百神之所在”,山上有神人所食的各种玉树,就连所用的井槛也是以玉制成。这座神山的总管是西王母,昆仑山因产玉而称玉山。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由于玉的外表及色泽,人们把玉本身具有的一些自然特性比附于人的道德品质,作为君子应具有的德行而加以崇尚歌颂,更是中国古代人的伟大创造。因此,玉是东方精神生动的物化体现,是中国文化传统精髓的物质根基。中国玉作为中华民族先民从各种石头中筛选出来的“石之美者”,具有温润莹泽、缜密坚韧的美感和实用功能。几千年来在中华民族中形成了民族爱玉心理,李约瑟说:“对玉的爱好,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特色之一。三千多年以来,玉的质地、形状和颜色一直启发着雕刻家、画家和诗人们的灵感。”历代诸子百家以儒家学说诠释玉并赋予“德”的内涵,春秋战国时期,管子、孔子“比德于玉”,把玉的物理性质同道德相联系,提出了九德、十一德之说。荀子论玉有七德。这种寓德于玉,以玉比德的观念把玉和德结为一体,同时,又将玉与君子结缘,物质、社会、精神三合一的独特玉意识是我们华夏民族的思想建树,成为中国玉文化的丰富思想和精神内涵。玉是高贵、纯洁、友谊、吉祥、平和、美丽的象征。自古言“黄金有价玉无价”。如果说美而不朽是玉的特色,那么坚贞温润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玉文化包含着伟大的民族精神,有“宁为玉碎”的爱国民族气节,“化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尚,“润泽以温”的无私奉献品德,“瑕不掩瑜”的清正廉洁气魄,“锐廉不挠”的开拓进取精神。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YP6JAxj1de.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