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小常识】从湿邪角度防治慢性病_舌苔_症状_才能

本期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亚健康科 主治医师 李壮 我们在临床经常发现一些慢性病,比如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过敏、肿瘤等等,需要长期吃药,才能控制病情,各种不适症状迁延难愈,反复发作,顽固难治,这都与中医的湿邪有关。 有句古话

本期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亚健康科 主治医师 李壮

我们在临床经常发现一些慢性病,比如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过敏、肿瘤等等,需要长期吃药,才能控制病情,各种不适症状迁延难愈,反复发作,顽固难治,这都与中医的湿邪有关。

有句古话叫:“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 湿邪致病特点一方面是症状的黏滞性,一方面是病程的缠绵性。因湿性黏滞,易阻气机,气机不畅则湿邪不化,胶着难解,故起病隐缓,病程较长,反复发作,或缠绵难愈。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湿邪缠身呢?大家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以下几点。

1、起床时是不是特别的倦怠,头晕,打不起精神?这种浑身不清爽,就像穿了一件湿衣服的感觉,就是湿邪的一个重要信号。《黄帝内经》上说:“清阳出上窍”。这是什么意思呢,清阳能够健运、滋养机体,我们才可以听得到,看得见,尝出味道,闻见气味,四肢才能有力量。当湿邪缠身,影响到了机体气机的升降功能,清阳升发无法汇聚在头上,自然会觉得头脑昏沉,嗜睡乏力,睡不醒,人的精神状态也很差。

2、如厕时看大便是不是粘在马桶上,不容易冲净,擦净,也说明体内有湿了。另外,体内有湿的话,大便的颜色也会变化。比如发青,溏软不成形,总有排不净的感觉,也是湿邪内蕴的典型症状。时间长了,湿邪阻滞气机,生热、生瘀则百病丛生。

3、洗漱时养成观察舌苔的习惯。不妨在刷牙时抽出几秒钟,对着镜子看看自己的舌头。中医认为“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健康的舌淡红而润泽,舌面有一层舌苔,薄白而清静,干湿适中,不滑不燥。如果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或者舌苔厚腻,就说明体内有湿邪了。

有什么好办法可以祛除湿邪吗?

可以采取芳香化湿药,借助其温燥的药性,燥可去湿,芳香辟秽除浊、助脾健运。常用的药物有霍香、佩兰、白豆寇、苍术等。

藿香:适用于脾胃气滞所致的胸脘痞满,不思饮食等,多与砂仁,陈皮等同用。

苍术:适用于脾胃湿困、运化失司引起的食欲不振、脘闷呕恶、腹痛泄泻、舌苔白腻等,常与厚朴、陈皮等同用。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YP6JGPlore.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