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多元化名词解释从“三国杀”走向多元化,游卡的转变之路

文 | 游戏陀螺 奉孝何在2008年,中国传媒大学一个名叫黄恺(KayaK)的学生,他与众多热爱卡牌的玩家一样,钟情于《游戏王》。但,他与其他玩家所不同的是,他想打造一款中国人自己的卡牌桌游。于是,在那一年,黄恺以三国故事背景为基调,并根据
文|游戏陀螺奉孝何在2008年,中国传媒大学一个名叫黄恺(KayaK)的学生,他与众多热爱卡牌的玩家一样,钟情于《游戏王》。但,他与其他玩家所不同的是,他想打造一款中国人自己的卡牌桌游。于是,在那一年,黄恺以三国故事背景为基调,并根据三国人物的性格、经历与故事制定了游戏的规则,《三国杀》的雏形就此诞生。出乎黄恺意料的是,这款游戏受到极大的欢迎。在此之后,黄恺与杜彬、李由(Yoyu)开始通过淘宝销售《三国杀》。他们怎么都无法想象,游卡(YoKa)两字将对未来的游戏界造成怎样的冲击。言游卡,必提三国杀,一款游戏撑起一个行业曾经有人这样评价过《三国杀》:中国的桌游产业是由《三国杀》推动起来的。2008年,游卡桌游首次推出《三国杀》线下卡牌,其独具匠心的游戏系统,加之精美的美术风格,使其在推广初期便受到大量玩家的好评,瞬间引爆线下社交话题,成为近10年来最火爆的桌游。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在2009年,《三国杀》推出的第二个年头,其营销收入就已然达到1500万的量级,虽然对比端游领域而言并不足为奇,但对于彼时仅有几个亿规模大小的新兴桌游产业而言,《三国杀》近90%的市场占有率无疑是行业龙头般的存在。《三国杀》的出现,不仅使得游卡享誉业界,同时也掀起了一波线下桌游风潮,桌游产业迎来第一次飞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在上海、北京等地,桌游吧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据不完全统计,《三国杀》问世后,2009年9月上海共计370家桌游店,而在年末便一跃升至730家,次年1月更是轻松突破了1000大关。在此之后,国内桌游销量的年增长率达到25%-40%,每年都有上千款新桌游诞生。可以说,《三国杀》凭一己之力带动了国内线下桌游的发展。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YP6JVLnx6e.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