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是几朝古都洛阳丨同为十三朝古都,为什么洛阳就是没有西安红?

来源公众号:那一座城(thecity2015) 有次在洛阳博物馆里,听到游客在打电话: “你在哪儿呢?啊?你还在西周? 嗯,我已经到汉了,那一会儿在唐见吧。” 洛阳,一座谱写了半部中国史的城市。 自夏朝建都开始,洛阳就以天下之中的姿
原标题:洛阳丨同为十三朝古都,为什么洛阳就是没有西安红?来源公众号:那一座城(thecity2015)有次在洛阳博物馆里,听到游客在打电话:“你在哪儿呢?啊?你还在西周?嗯,我已经到汉了,那一会儿在唐见吧。”洛阳,一座谱写了半部中国史的城市。自夏朝建都开始,洛阳就以天下之中的姿态,孕育着华夏文明。论资历,要比西安早大约两千年。“中国的历史,一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西安,五千年看洛阳。”但同样是地处中原,作为为数不多的超级古都,隔壁西安这个大兄弟经济上飞黄腾达,旅游业蒸蒸日上。而先天条件倍儿优越的洛阳,明明也有网红的身世,却偏偏没有网红的命?作为洛阳人!我可是非常喜欢我的家乡的!带着这个疑问,我们研究了一下洛阳这座城市没落的原因。没有爆点,玩不过西安。------------------------洛阳虽有十三朝古都之称(也有说法是九朝古都),但定都的朝代距离现代的时间都比较久远。太过悠久的历史,反倒给洛阳造成了困扰。洛阳,横跨了夏商周和汉魏隋唐,既不能像西安那样主打大唐盛世,也不能像开封那样主打大宋王朝,根本找不准一个发力点。尽管洛阳也在盛唐时达到发展的顶峰,在洛阳出土的唐三彩,盛开的牡丹花,卢舍那大佛神秘的微笑,无一不显露着盛唐气象。但是在大众的认知里,代表大唐的,只有西安。可以说,在盛唐文化争夺战中,洛阳败得很惨。毕竟,争夺从来不是洛阳的强项。自古以来,陕西关中地区凭借险要的地形优势,少有腹背夹击的威胁。长安更是占据关中四塞,固若金汤。长安能够在八百里秦川上称王,更多是政治和军事上的考虑,追求的是一种“势”,是一种“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强势。而洛阳,则是“天下之中,十省通衢”,占据了关中最好的交通地理位置,文人墨客,商人不绝。洛阳坚守的是王道而不是霸道,是“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和气。正是这种和气,穿越古今,成为了洛阳最重要的性格标签。唐代后期开始,中国历史上的经济中心,从北向南转移。宋朝以后,洛阳就像是完成了历史使命,逐渐被边缘为一座地方性城市。而它的古都建筑和文化瑰宝,也在历史的一次次战火和革命中,在劫难逃。就古都建设和旅游业的发展而言,洛阳与西安也不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漫步在西安的大街小巷,我们依然能找到梦回盛世汉唐的感觉:修旧如旧、保存完好的古城墙,庄重大气的古街道、牌坊,从钟楼鼓楼到回民街,从碑林到明城墙,随处可见的古文化。这样的古色古香,在现代化高楼的衬托下,让整座西安城看上去极具魅力。而在洛阳,遗址景观被现代化的高楼大厦裹挟得动弹不得,置身其中,古都的感觉并不强烈。再者,洛阳的古建筑保护也不如西安,市内景点多为仿古建筑,只能忽悠忽悠外地人。事实上,洛阳也不是什么都没有。洛阳在旅游资源方面,先天性并不比西安弱。在佛教领域,大小雁塔和法门寺,就算打包在一起,都不能抗衡洛阳的龙门石窟和白马寺。但兵马俑的名气实在太大,同类型等规模的,国内外仅此一家,风头盖过了洛阳的全部景点。有王的气质,却没有王的拼劲。------------------------------好在洛阳还有牡丹。每年清明前后的牡丹花会,国内外的游客纷沓至此,造势一年比一年大,连公交车都实行双语报站。在民间,洛阳牡丹有一个关于武则天的传说。相传武则天当了皇帝之后,一年严冬,百花仙子们为了讨得皇帝的欢心,不顾严寒酷刑,争相绽放,只有牡丹仙子不畏皇权,迟迟不开。武则天一怒之下,将牡丹贬往洛阳。牡丹被连根掘出,连夜装车送往洛阳,被扔到了邙山岭上,与无数的坟墓为伍。要不是邙山沟壑交错,偏僻凄凉,没听过传说的,还以为武则天是因为太喜欢牡丹,才把它带去洛阳的。唐朝虽建都于长安,但纵观整个朝代,尤其是盛唐时期,洛阳却绝不只是陪都那么简单。在大唐盛世的百年光景里,唐王朝的执政者,多数时间都厮混在洛阳。或许,早在李世民恢复洛阳宫开始,洛阳就注定要和大唐、和长安来一番恩怨纠葛。显庆二年(657年),唐高宗与武则天率满朝文武来到洛阳,尊洛阳为“东都”,而后便常年厮混在洛阳。天授二年(691年)正月,武则天在洛阳的宫殿里正式称帝,把“东都”改成“神都”,长安改称“西京”。称帝后,武则天再也没回过长安。在洛,她把持了朝政,搞死了长子李弘,生下了小女儿太平公主,还废了俩皇帝儿子,赞助了两万贯脂粉钱修建龙门石窟。据说,卢舍那大佛的脸就是照着武则天凿的。洛阳,不仅有她的宫殿和石窟,还有她的升仙太子碑和免罪金简。可惜后人无福,只能对着古籍意淫神都。因为,这些宫殿早已湮没在历史的风尘中,连遗址毛都找不到了。自此一直到683年,高宗在洛阳驾崩,大唐政府机构在洛阳的时间远远长于长安,长安虽然冠以“京师”之名,但洛阳却得首都之实。武则天大概也想不到,被贬邙山的牡丹,一入新土,就又扎下了根。来年春天,满山翠绿,花开遍野,从此种入了洛阳人的心里。不知是洛阳人天生契合牡丹,还是牡丹影响了洛阳人,洛阳人的骨子里,自带着一股与生俱来的文人倔强:向来文质彬彬的洛阳,才不在乎自己的噱头。1954年,河南省会从开封迁往郑州,一举结束了洛阳几千年来的京都地位。尽管到现在,很多不熟悉河南的人,还误以为洛阳是河南的省会。不过,天子脚下也好,山高皇帝远也好,洛阳人依然只管吃好喝好,小日子照常。“被河南拖了后腿”-------------------郑州成为新省会后,这座火车拉来的城市,也毫不客气地拉走了河南的资源。就全国的地位而言,洛阳同西安早已不可同日而语。西安在陕西的地位无人能够撼动,它的发展,很多时候是举全省之力,然后再以中心城市向全省辐射,这也是如今的郑州之于河南的地位。而洛阳只是一座区域性三线城市,远没有撬动其他城市的能力,洛阳的发展更多的,是靠自身的力量。西安和郑州享有的政策红利和发展机遇,那是洛阳想都不敢想的。洛阳人“不敢”想的,还有对河南的身份认同。当一个洛阳人说到自己是洛阳人时,学文学的妹纸眼神立马变了,仿佛这人不是洛阳来的,而是从书里走出来的,满满的都是翩翩公子的书香气。但是,当一个洛阳人说自己是河南人的时候,对方往往更关心“河南的治安是不是很糟糕?”“河南是不是很穷?”“河南人偷井盖干嘛用?”网络时代以后,河南莫名其妙就成了全国地域黑的重灾区,“河南人”几乎成了坑蒙拐骗的代名词。河南人很冤枉,但也无可奈何。洛阳,大概是河南省名声最好的城市,也是旅游人气最旺的城市。白马寺从来不少烧香的游客,门票不贵还能蹭斋饭;龙门石窟也没有辜负武则天的脂粉钱,即便是下着大雪的冬天,也能遇到虔诚跪拜的霓虹国游客。如果不跟西安比名气和地位,洛阳实在是相当宜居的城市。虽然洛阳的GDP比西安少了几千个亿,但工资水平却跟西安相当,物价还远比西安低,这对助力洛阳人慵懒、只求安稳的性格生长,提供了无比舒适的温床。数据来源:住房大数据联合实验室数据库洛阳人多恋家,就算近几年,“河北飘来的雾霾,严重影响了河南的空气质量”,加上洛阳修建地铁,交通拥堵,也都阻止不了外出闯荡的年轻人,回来成家立业的考虑。只要吃上洛阳的水席,喝上洛阳的汤,洛阳人仿佛永远地根扎在了这片土地上。正如洛阳的牡丹,安心在这片土地上绽放,不求雍容富贵、也不阿谀奉承,只求乐在其中、经久不衰。正是这种“慢性子”,有时候外地人都看着急了,但洛阳就是不紧不慢,告诉着人们:知足常乐并不容易,每座城市都有它的脾气。慢行和快赶,不过是时间问题,历史总是在兜兜转转中,不断前行。部分图片源于网络。.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YP6JVkA96e.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