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大兵营太任性了!一座县城竟藏着128口古井堪称古井博物馆

水井于现代城市,早已是可有可无的生活设施,但在云南红河州的建水县却不同,水井至今仍是当地人不可缺少的生活部分。他们用井水泡茶、煮饭、做豆腐,洗衣、洗盆、洗蔬果。。。也许没有了水井,建水就失去了灵魂。 《舌尖上的中国》第三集“转化的灵感”,就
原标题:太任性了!一座县城竟藏着128口古井堪称古井博物馆水井于现代城市,早已是可有可无的生活设施,但在云南红河州的建水县却不同,水井至今仍是当地人不可缺少的生活部分。他们用井水泡茶、煮饭、做豆腐,洗衣、洗盆、洗蔬果。。。也许没有了水井,建水就失去了灵魂。《舌尖上的中国》第三集“转化的灵感”,就是从建水的西门大板井开始的,据解说词介绍,建水共有128口古井,形态各异,各具特色,每一口古井后面都蕴藏着诸多的故事,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整座建水古城,就是一座古井博物馆。尽管建水有128口古井,但最能代表建水古井的非西门大板井不可,西门大板井是建水古城内名气最响、井口最大、水质最好的一口水井,也是大多数游客必到之处,更有“先圈大板井,后建临安城”之说。西门大板井和建水大多数古井一样,深藏于小巷之中,但无论你在古城何处问人,大家都会知道这口水井。大板井是建水古井之冠,《舌尖上的中国》让这口古井名扬四海。大板井旁有井龙王神的神位,在建水,不少知名古井不仅仅是水源地,更是当地人精神信仰所在。井水哺育了建水人民。西门大板井井口圆形,直径2.7米,建于明洪武初年,是建水口径最大的水井,也是我平生见过最大的水井之一,井栏由6块弧形石板和6根石柱接成,水质甘甜,内有红鲤鱼。大板井本名溥博泉,据《云南通志》载:“溥博泉在城西半里,俗称大板井,水洁味甘,供全城之饮”,民间有大板井“水味之美,贯甲全滇”之说,被列为建水甜水井之冠,有“滇南第一井”誉称。大板井井水清澈,属于软水,据说用来沏茶,有甘甜味,用来做豆腐,细嫩可口,大板井旁边就是《转化的灵感》所述的板井豆腐坊。买不买豆腐无所谓,但可以走进《舌尖上的中国》介绍过的这间豆腐坊,了解一些著名的建水烧豆腐。好水才能做出好豆腐,建水豆腐都是用古井井水。很多豆腐作坊紧靠着水井边,不靠水井的也是雇人天天运水做豆腐,建水豆腐可不只是为游客而做,更是建水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家家户户做出来的烧豆腐都不尽相同,各有特色,口味各异,在建水,闲着没事或者呼朋唤友去吃上几块烧豆腐,这就是建水人的生活。从大板井那条小巷出来,往前走百来米,便是知名度也不低的建水渊泉,俗称小节井,井栏由8块青石板围城,直径1.9米,建于明朝中期,井旁有庙。《云南通志》记载小节井“井水甘洌,四时不绝”,小节井水质、水味与大板井相似,所以也被称为小板井,不过水温却比大板井低,因而有“小节井前喝凉水,一点一滴凉心头”,“大板井甜,小板井凉”之说,被列为建水凉水井之首。建水人都爱喝井水。自行挑水都是免费,用抽水设备打水是收费的,大桶1元,小桶0.5元。如何找到诸多隐藏在建水大街小巷中的古井呢?三种办法,首先可以买一份古城地图,上面有著名古井的方位标志;其次就是跟着挑水的人或者沿着地下的水迹,基本都能找到水井;最好的办法就是问当地人了,嘴巴是最好的地图。当然你事先要对建水古井有个大致的了解,而最齐全的资料就在建水古城朱家花园内,里面有一个展厅是对建水古井的全面介绍,有图片和文字,有的还有具体位置,可以拍下来或者记下来,寻井时使用。圆井、方井、月牙井,双眼、三眼、四眼井,大井、小井、围墙井……建水的古井有些任性,太过丰富。曾有人用一副对联描述建水的六大名井“龙井红井诸葛井,醴泉渊泉溥博泉”,渊泉就是小节井,溥博泉就是大板井,都已找到,红井在大跃进中被毁,只留下一条街叫做红井街,剩下还有龙井、诸葛井、醴泉,不妨去找找。寻找龙井的过程最难忘,找到了龙井街,找到了龙井市场,问过了很多人,就是找不到龙井在哪里,直到第二天大早即将离开时,心有不甘继续寻找,无意间问到这位卖糕点的大叔,原来龙井就在他身后的小区内,朝阳北路167号。龙井隐藏在那扇破旧的木门之内,介绍上明明说在城隍庙街,门口的路牌却是朝阳北路,不问人的话真的找死也找不到。龙井始建于明代,相传为浙江籍移民所建,因其水质、水味与浙江杭州龙井寺中的龙井之水相似,因而赋“龙井”之名。井口是四个大小不一、高低参差的井圈,绳索的勒痕就是岁月的沧桑。寻到诸葛井也不太容易,这口古井位于文庙以北的北正街小巷内,貌似也是建水古城唯一有井架的水井。诸葛井建于清代初期,此井因原在古诸葛庙中而得名,为一甜水井,诸葛庙毁于清顺治四年丁亥兵变,庙亡井存,名留至今。醴泉叫做东井,座落于东正路太史巷北侧,是大路边的一口井,据乾隆《重修东井碑》载:“东井创于建城之初,载于《郡志》曰‘醴泉’,俗名‘水井殿’。出水旺盛,味甘洌”,井名来自《礼记.礼运》“天降甘露,地出醴泉”。东井井栏用两块巨大的青石凿成后合拢,接口处凿出楔形石榫,溶生铁灌入扣住,明代著名文人状元杨慎流放云南时,曾三次游历建水,对醴泉之水赞不绝口。但由于东井紧邻马路,应该是修路时破坏了千百年来自然形成的地下水网系统,醴泉水质变差,目前已荒废。除了对联中所述的六大名井外,建水的古井还非常多,井旁也是最有生活气息的地方,这口三眼井叫做建水廉井,位于翰林街中段,建于清乾隆年间。三眼井呈三角形,建水很多古井是双眼、三眼甚至四眼,主要原因就是方便大家共同使用时井绳不会相互碰撞,不会拥挤干扰。三眼井数百米外就是建水最著名的景点朱家花园。花园天井中有一口古井与众不同,不仅井内的水从不干竭,更妙的是水位始终比地面高,水即是财,所以被朱家人视为风水井。因为水位极高,无需吊桶,伸手即可触及水面,井缘上有个小洞,据说水位最高的时候,井水就会从小洞溢出,在院中的四个角落流淌,也称“财源滚滚”。朱家花园过去不远的书院街内也有一口三眼井,叫做竹叶井,得名来源及其历史尚未查到。从青石井圈上斑驳的绳索勒痕上来看,至少也是明清时期的古井了。建水新井俗称四眼井,位于城南桂林街,古井建于元代,是建水比较早期的水井,旁边已是一大片废墟。井旁有一座叫做水晶宫的小庙,供奉着井龙王。千百年来,各口水井的龙王都受民众香火供奉,建水的井水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建水人,因为新井附近长寿老人多,所以又被称为延龄井。井内有四个井眼倒影,说明井底是想通的。除了出名的井和有特色的井,建水的大街小巷还有很多平平凡凡的古井,每口古井后面都有故事,每口古井都哺育了附近的人民。路中间也有一口古井,无名无号,井圈重修过,水质较差,貌似也没人用了。井口大多为圆形,也有方形的,后面一堆堆的就是建水紫陶,建水的一切都离不开井水。建水一日,觅得古井14处,虽不及建水128口古井之小部分,但也算体验了建水的古井文化。2014年,建水被评为“中国最美县城”之一,而这诸多古井正是这座最美县城的灵性所在。(文/摄木子弓长)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YP6JgxRrem.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