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I患者,2.2%发生院内心脏骤停!JACC发表安贞医院学者全球最大规模院内心脏骤停研究_et_循环_进行性

近日,安贞医院聂绍平、马长生、赵冬和北部战区总医院韩雅玲等发表在JACC的CCC-ACS项目最新分析显示,在40,670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2.2%发生了院内心脏骤停,发生心脏骤停的患者中,院内死亡率高达53%, 而

近日,安贞医院聂绍平、马长生、赵冬和北部战区总医院韩雅玲等发表在JACC的CCC-ACS项目最新分析显示,在40,670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2.2%发生了院内心脏骤停,发生心脏骤停的患者中,院内死亡率高达53%,

而急诊介入治疗、应用替格瑞洛和使用β受体阻滞剂或可预防心脏骤停。

作者称,这是目前最大规模的院内心脏骤停研究。

研究发现,年龄≥75岁,糖尿病、肾衰、院外心脏骤停、心率>100次/min,收缩压<90 mmHg、休克等是院内心脏骤停发生的预测因素。

在校正相关因素后,应用急诊PCI、β受体阻滞剂和替格瑞洛分别降低18%、37%、43%的院内骤停风险。

作者表示,先前研究显示,院内心脏骤停的的死亡率高于院外心脏骤停,这可能表明院外心脏骤停事件是由可逆原因(如室性心律失常)引起的,而院内心脏骤停往往由多器官衰竭和进行性或难治性休克引起。

研究的一个重要发现是,40.3%的院内心脏骤停患者经历过院外心脏骤停。近年来,由于很少需要除颤或重症监护资源,所以在心脏重症监护室STEMI的患者监测时间较短,应进一步对已发生心脏骤停的患者进行监测。

同期述评指出,目前研究局限性在于,尚无阐述心脏骤停患者是否接受有针对性的体温管理以减少心脏骤停后的脑、心损伤。

有研究在接受PCI的STEMI患者进行分析发现,氯吡格雷在腹腔内低温环境下显著增加了急性支架血栓形成。

P2Y12抑制剂在低温患者中实现及时和充分的血小板抑制能力有限,并已证明在心脏骤停且接受目标温度管理的患者中效果尚不满意。述评指出,应鼓励临床医生注意选择抗血小板药物。

来源:

[1] Wei Gong, Yan Yan, Xiao Wang, et al. Risk Factors for In-Hospital Cardiac Arrest in Patients With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J Am Coll Cardiol, 2022, 80 (19): 1788–1798.

[2]Graham Nichol, Amanda West. Contemporary Approaches to Reducing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J Am Coll Cardiol. 2022 Nov, 80 (19) 1799–1801.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关于非法网站冒用我刊名义进行征稿的特别提醒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

http://chinacirculation.org/WX/home/zxdy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YQdZMaX8wD.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