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古诗词的意义我们学习古诗词、文言文有什么意义?

先谢头条的邀请!我们为什么学古诗词和文言文?文言文那么枯燥,为什么我们还要学?古诗词那么难,又没有用,为什么要学?1,日常沟通的需要——现代汉语源于古代文学现代汉语的词汇,大多来源于古代,尤其是古诗词和文言文经典。从学说话起,我们就开始接触
先谢头条的邀请!我们为什么学古诗词和文言文?文言文那么枯燥,为什么我们还要学?古诗词那么难,又没有用,为什么要学?1,日常沟通的需要——现代汉语源于古代文学现代汉语的词汇,大多来源于古代,尤其是古诗词和文言文经典。从学说话起,我们就开始接触古诗词和文言文了。比如说,我们日常中借用典故,我们夸赞一个人“文质彬彬”小孩子就会问“为什么说‘文质彬彬’呀?”这个时候,有些妈妈自然而然会解释,“《论语》里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说他文质彬彬,就是说他看起来很舒服,文雅而且朴实有礼貌。”其实这个过程,小孩子就在学说话的过程中无意识的学习古文和古诗文。诸如此类,我们的日常用语中包含了太多了古代典故,诗词,名著,沟通是人类的本能,为了沟通,我们不自觉,或者自觉的就在接触文言文,古诗词,一直就在学习的过程中。2,为了汲取知识——中国古代的经史子集什么东西最值钱?“学问!”中国古代的经史子集流传了几千年,这些经过时间检验的文化,是老祖宗们留给我们最宝贵的东西。这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久弥新的根,这些经史子集,哪怕是翻译大家也不敢轻易说自己翻译出来的内容可以作为教材。学习原文,就是必须的了。若是翻译“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前面没有前人,后面没有后人,这世界那么大,只有我一个人,好想哭啊,嘤嘤嘤”原诗里那种欲语还休,说不清又道不明的忧伤,和对国家的担忧,顿时被翻译毁了更何况,文言文和古诗词里,寥寥数字,情,景,意,境,相互交融。后来人大呼“添一字则繁,删一字则简”这种欲语还休的文字,那么美,那么经典,而我们恰好有天然的语言优势——中文是我们的母语,怎么可能放弃自己的文化强势呢?、3为了自身的情怀与情操——古代文学里不只是知识,更是为人处世的道理。仔细看中外古代大家,外国怀才不遇者往往自杀,自我折磨,精神崩溃的人非常多,而中国,封建王朝的绝对统治,怀才不遇的人更多,但是,崩溃的少,自杀的也少,大多数,被流放,被囚禁,被永不录用折磨着的人,纷纷选择了寄情山水文章,找到了新的精神寄托,这是因为中国百家争鸣的文化系统造成的,从春秋启蒙开始,一代又一代的古人们不停丰富中国的各家学说,柳永被永不录用,能坦然归去“奉旨填词柳三变”,文天祥被囚禁,能写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被流放的更是比比皆是,却大多都能振奋起来寻找新的精神寄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人的精神,心境,情怀,都掩藏在古文,古诗里。细细读来,别有一番滋味。我们要从古诗文和文言文里,汲取的不只是一个故事,一个景,而是一种心境,一种阔达,一种中国精神!一种文化的传承!4,古诗词和文言文可能才是真正的语文从民国开始用白话文,至今不过百年而已,而古文呢?几千年。所以,教材里自然躲不开古文的,白话文的积淀,比起古文来说,太少太少了,细细数数现代的大家们,鲁迅,巴金,矛盾,胡适.....小时候都接受过系统的古文教育!所以,中国文化的积淀,还是在古文里。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学幼儿园,越来越多的国学经典课程,不就说明了这点吗?的确,古文,古诗词晦涩难懂,但是,老祖宗们可能做得对,先学会,当有一天阅历到了,自然会懂。小时在妈妈怀里读“举头望明月。低头是故乡”并不懂看到月亮为什么会思念家乡。大了在外漂泊,才懂什么叫做“月圆人团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YQdZRJGMdD.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