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顶山只要掀开井盖,即刻雷雨交加,四川蒙顶山的这眼古井神了?

刘维 科技日报记者 盛利 在四川省雅安市境内的蒙顶山上,有这么一眼古井,名为“蒙泉井”,又名“甘露井”,始建于西汉,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这口井直径不过300毫米左右,井深1.7米左右,水深不到半米,水容量约一个立方左右,但神奇的
原标题:只要掀开井盖,即刻雷雨交加,四川蒙顶山的这眼古井神了?刘维科技日报记者盛利在四川省雅安市境内的蒙顶山上,有这么一眼古井,名为“蒙泉井”,又名“甘露井”,始建于西汉,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这口井直径不过300毫米左右,井深1.7米左右,水深不到半米,水容量约一个立方左右,但神奇的是,据居住在蒙顶山一带的村民称:不管再晴朗的天气,只要把这井盖打开,井周围的地方都要下雨;只要盖上井盖,雨就会停;如果盖子一直不盖,大雨就会连下不止;有时候井盖一掀开,还会即刻狂风大作、雷雨交加。《雅州府志》亦有记载:井内斗水,雨不盈,旱不涸,后人盖之以石。游者虔礼,揭衣取水烹茶,则有异香;若擅自揭取,须晴日,即时大雨云。这正是描述的甘露井“揭盖有雨”的事件。更有传言,井内本有一能翻云覆雨的龙,曾导致当地暴雨不止引发泥石流,后来村民们为了降服恶龙专门铸造井盖,把龙盖在里面,揭盖后恶龙作怪,自然要下雨。这不禁让人颇感意外,这座海拔也不过一千多米的山中古井,却为何载于古籍之中?甘露井开盖下雨的传言又是否真实呢?猜测一:开盖成雨说网上流传较广的一个说法是,蒙顶山山地气候湿润,水汽含量较为饱和。打开井盖后井内水汽蒸发上升,与空气中丰富的水汽结合,便有了“开盖有雨”的说法。名山县地方志办公室副主编高殿懋也猜测;“我是蒙山当地的人,那一带天气比较冷,空气比较潮湿,井里面空气就更冷一点,温度更低。如果把井盖揭开手伸下去,会感觉到凉凉的。如果在里面放30分钟,关节就冷飕飕的。井盖关上时间一长,空气湿度大,温度很低,特别是天气很热的时候,一旦揭开,里面的冷空气出来,湿空气一出来以后,与热空气一接触马上就形成雨。”对此,记者采访了雅安市气象局高级工程师彭贵康,他说,这种说法存在误区,因为井里的温度比外面低,水汽不会上升,只会下沉,只有暖的空气才会上升。按这个道理,井盖揭开后形成降水的可能性太小了。猜测二:震动成雨说蒙顶山山顶上空气湿度很大,常常是云雾缭绕,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多数时间是处于饱和或接近于饱和状态。甘露井井盖虽然不大,但重量可不轻,掀动它时会产生不小的声响,是否振动产生的声波打破了空气中水汽的饱和状态,从而催化出雨滴,产生降雨?蝴蝶效效应常用举例,不正是认为,亚马孙热带雨林中的一只蝴蝶震动翅膀,引起它周围空气的变化,继而引起热带气旋,最后会导致美国东海岸引发飓风吗?彭贵康告诉记者,据他考察,甘露井原本应是当地茶农为饮水、灌溉而挖掘的一口井,井盖是挖井很久后为保持井水清洁加上去的。此外,为验证传言,他也曾与几位专家一同给甘露泉揭盖,还采取了在一旁放鞭炮、敲锣等远超过揭盖能产生震动的方式来“催雨”,但内并没有雨水落下。猜测三:地理环境说据当地气象部门介绍,雅安山区年均降雨量151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是82%,年平均降雨在210-220天,多年来一直雨水丰沛。而蒙顶山海拔高度在1500米左右,常年云雾缭绕,甘露井附近的环境更是十分潮湿,到处长满苔藓,局部气象保持在一种即将要下雨的状态中。彭贵康认为,甘露泉下雨是因为当地特殊的地形:从纬度上看,雅安属于北半球西风带,易生成温带气旋产生降水,影响到雅安地区;从地形条件看,蒙顶山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是青藏高原到川西平原的过渡地带,山势呈北高南低、东北—西南带状分布,所以当西风遇青藏高原被迫绕流后,形成的南支西风会从印度洋挟带大量暖湿空气进入雅安境内;从海拔高度看,一般上升气流在1000米左右降水量最大,而蒙顶山海拔1456米,甘露井正位于1000米附近。以上有利于降水的气象条件再结合四川盆地的暖湿空气,使得雅安不但雨日多、雨时长,且雨量大。“在气象学界,下雨天数最多的地方被称作天漏,雅安是世界闻名的天漏,事实上也是全球‘雨成云气候’概率最高的地方。蒙顶山是雅安天漏之一,山上有一座始建于汉代的天盖寺,这个寺名也说明了当地累年多雨湿润的气候特点。因此,揭开甘露泉井盖能下雨,我认为巧合居多。”彭贵康说到。来源:科技日报文中图片除注明外均来自网络编辑:左常睿审核:管晶晶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YQdZRRbOdD.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