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左海公园游乐场【左海传说】永泰县“菜篮公”的传说

“菜篮公”原名陈俊,永泰汤埕人。清代乾隆十三年《永泰县志》12卷记载,陈俊,字克明,福建永嘉山区汤泉村(今永泰县梧桐乡汤埕村)人,生于唐朝僖宗中和辛丑年(公元881年),死于元朝泰定甲子年(公元1324年),终年443岁。 据村庄上了年纪
原标题:【左海传说】永泰县“菜篮公”的传说“菜篮公”原名陈俊,永泰汤埕人。清代乾隆十三年《永泰县志》12卷记载,陈俊,字克明,福建永嘉山区汤泉村(今永泰县梧桐乡汤埕村)人,生于唐朝僖宗中和辛丑年(公元881年),死于元朝泰定甲子年(公元1324年),终年443岁。据村庄上了年纪的人说,在他们小的时候,陈俊就已经是村庄年龄最大的人了。陈俊一生没有子嗣,生活由乡人供养,晚年时身体萎缩,成了侏儒(体重只有5公斤左右,差不多一个婴儿大)。虽然行动不便,但思维灵活、口齿伶俐。村人为方便其出行,便用一个麻竹编制的大菜篮装着老人出门。久而久之,大家都叫他“菜篮公”。乡里传说:有个小鬼有一次把穿生死簿的细绳弄断了,情急之下,就从生死薄上撕了张纸捻成细绳来代替,这撕下来的便是陈俊的生死时间表。阎罗王的生死薄上没了陈俊的名字,陈俊自然就逍遥于死亡之外了。(有句话“阎王掉薄”就是意指长寿)。可阎罗王到底是个办事认真的人。他为了找出这个“漏死”的人,就派了两个小鬼,变成小童,提着一筐的黑炭在温泉边洗濯。《永泰县志》1324年的一天,“菜篮公”早上出门时还好好的,可傍晚被带回来就已经呼吸渐弱,陷入沉睡。汤泉村村长不能接受“菜篮公”大限将至,因为在他之前的不知多少任村长都没有“菜篮公”活得久。正当这时,一个叫阿宝的年轻人说,他今天白天见“菜篮公”被放在村东头的一口热泉旁边时,似乎有一高一矮两个年轻人和“菜篮公”搭过话,那两个人阿宝不认识,听口音也不像村里的人。菜篮公看他们好像在池边洗什么东西,“菜篮公”就问他俩:“你们在这里干啥呢?”那个高个儿的回答:“我们要把这黑炭洗白,给老爷送过去。”又听“菜篮公”说:“哎呀,我陈俊活了444岁,没见过能把黑炭洗成白炭的”,那一高一矮的年轻人对视了一眼,好像很吃惊的样子,下一刻便狂风吹过,沙子飞起,再看向那泉边,两人已经不见了。村长暗想:怕这正是巡视人间的罗刹,发现“菜篮公”如此高寿,要回去禀告阎王呢。如今在永泰县梧桐乡汤埕村还保留有菜篮公的遗迹,真假难辨,匪夷所思。(来源:百家号)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YQdZRgPydD.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