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非遗手工技艺《延禧攻略》带火传统非遗技艺妙手生花扬州曾有一个“绒花窝”

创新礼帽和扇子 征姗姗 日前,热播剧《延禧攻略》迎来大结局。随着剧情的推进,绒花等传统非遗技艺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提到绒花,就不得不说到绒花的发源地之一扬州。如今,这里仅有为数不多的手工艺者坚守这一传统工
原标题:《延禧攻略》带火传统非遗技艺妙手生花扬州曾有一个“绒花窝”创新礼帽和扇子征姗姗日前,热播剧《延禧攻略》迎来大结局。随着剧情的推进,绒花等传统非遗技艺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提到绒花,就不得不说到绒花的发源地之一扬州。如今,这里仅有为数不多的手工艺者坚守这一传统工艺,其中就有绒花非遗传承人90后姑娘征珊珊和她的母亲。近一个月来,她的淘宝店绒花销售已经“爆仓”,预订订单的交付期已经排到了半年后。揭秘妙手生花记者探访绒花制作过程记者驱车来到江都砖桥渔桥村,找到了征珊珊的工作室所在地:征诚丝绒工艺厂。工作室不过10余个平方米,橱窗内陈列了她们近期设计制作的绒花饰品,工作室里还有一位帮忙“打尖”的60多岁老人,3个人成了绒花厂里最主要的制作力量。征珊珊的母亲刘阿姨也是绒花非遗传承人,她从16岁时就开始学做绒花,如今已从业30多年。“传统绒花制作需经过染色、勾条、打尖、传花等近10种工艺。制作一朵绒花,再熟练也要花上两三天功夫。”刘阿姨说,铜丝需要用大锅提前烧软,生蚕丝也要先染色晾干后才真正进入制作绒花的程序。她边讲解边向记者展示了部分制作工序,只见她把蚕丝夹入搓好的黄铜丝中,再将铜丝两头捻成麻花状缓缓移至蚕丝下部,接下来的铜丝也均如此操作,每根铜丝下移后,与之前铜丝的距离要相等,再用剪刀剪下适量的熟绒,用手夹住铜丝两端反复搓捻,一根根完整的“绒条”就出现了。“说起来简单,但其实这是制作成品前的\"勾条\"工序,是绒花制作中最难、也是最基本的一部分。刚开始学习\"勾条\"时,每天都要搓几百根绒条,手指头都受伤了。如今,会做并且愿意做这道工序的人不多了。”刘阿姨说。“我妈妈年纪大了,眼睛也没有以前好使,但这阵子要赶制的订单太多,她又不肯歇一歇。”征珊珊很心疼母亲,但“勾条”是制作绒花最复杂的工艺,也没有现成的成品产业,很难招到熟练的工人。扬州曾有个“绒花窝”上世纪一度远销欧美宋人王观《芍药谱》云:“扬人无贵贱,皆戴花。”古代扬州,是我国著名的工艺花产地。在扬州制花中,又以绒花的历史最早、品种最多、影响最大。相关资料记载,到了民国时期,扬州东乡、江都砖桥成为扬州绒花的另一重要产地。民国十四年,经扬州湾子街杨源茂花店绒花艺人曹仁宏传授,江都砖桥一带绒花业迅速兴起,遍及家家户户,砖桥也被称之为扬州的“绒花窝”。解放后,扬州大师们更是创新出了立体绒花和绒花挂屏等;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扬州的绒花远销欧美。“特别是绒鸡等,在复活节前需求量特别大。”征珊珊说,她父亲也是绒花厂的经营者,小时候附近各大制花厂的订单还很多,“我们所在的这座工厂楼里,工人就有100多个,专门加工外贸订单。”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由于外贸出口多集中在年终,而且产品单一,订单价格不断被压低、“如今扬州还存在的传统绒花制花厂寥寥无几。”她表示,制作绒花是辛苦活,价格低留不住人,不少当地熟练的手艺人都转行了。电视剧中惊艳绽放90后借助网络传播非遗2016年底,征珊珊下定决心辞职回家,学习绒花技艺。“我们去年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些老员工,将较为简单的出口外贸绒花制品交给他们制作,我和母亲专心做内销的产品。”2017年3月,她从开淘宝店开始,微博、抖音、一直播、淘宝直播……能用的社交平台都开通了。如今,她的直播平台号上已经有了上万粉丝,邀请他们制作绒花的剧组越来越多,甚至在一个网络红人开设的微信公众号上,发布的探秘《延禧攻略》化妆间的图片中,也出现了扬州绒花的身影。在征珊珊看来,非遗是生活化的,她也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年轻人眼里的非遗。征珊珊和母亲一起不断创新,她们共同创作了绒花礼帽,刚在网络平台发布就受到了不少人的青睐,还创作了一把绒花书法扇面,成品让人惊艳。记者邱凌作者:邱凌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Z4wD00a7wG.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