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半世纪后的重逢五十年离别,半世纪思念(文/王德亮)

—记安徽财政学校“老三届”毕业生五十年一聚的校友会 (中国国风网 文图 /王德亮)丹桂飘香、遍插茱萸的金秋时节,安徽财政学校的“老三届”毕业五十年首次联谊会,于2018年10月16-18日在群山环抱的滁州市白云宾馆隆重举行。 安徽财政学
原标题:五十年离别,半世纪思念(文/王德亮)—记安徽财政学校“老三届”毕业生五十年一聚的校友会(中国国风网文图/王德亮)丹桂飘香、遍插茱萸的金秋时节,安徽财政学校的“老三届”毕业五十年首次联谊会,于2018年10月16-18日在群山环抱的滁州市白云宾馆隆重举行。安徽财政学校始建于1963年。当年,经历三年自然灾害后的中国,国民经济欣欣向荣,形势持续好转,全国各地的各行各业,对各类专业技术人材的需求普遍高涨;国务院要求各省市凡是有条件的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尽快培养一批中等专业技术人员,为即将到来的经济发展输送管理人才。安徽省直有关厅局,根据国务院指示,不失时机地兴办了一批省属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如安徽银行学校、安微交通学校、安微公安学校、安微化工学校、安徽建筑学校、安微供销商校、安徽邮电学校、安徽纺织学校、安徽轻工业学校等。安徽财政学校便在此时应运而生。安微财政学校63、64、65年分别招生三个年级、八个班共390人。所学课程除了《语文》、《政治经济学》、《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和数、理、化等基础课外,相继开设的专业课还有:《会计核算原理》、《工业企业管理》、《工业会计》、《商业会计》、《应用文写作》、《统计学原理》、《审计学》、《预算会计》、《计算技术》等,三届学生,全部来自安徽全省各地,学制三年。66届毕业生本应在66年7月份分配,按照国务院指示,全国的66届大中专毕业生均留校参加文化大革命,工作分配一律推迟到67年7月。该校的66届毕业生按照内务部1965年制定好的方案,纳入全国分配;其余的67、68二届全部留在省内,由安徽省财政厅自行分配。“文革”后的财校呈半停顿状态,招生时多时少生源不稳定,后以财税干部培训为主。90年代安徽财政学校被并入安微大学所属系部,2000年升格为“安徽大学经济学院”至今。自1968年“老三届”的最后一批同学离开学校走上工作岗位之后,由于各种原因,大多数同学联系中断,与学校也失去了联系。随着改革开放和互联网新世纪的到来,同学之间的联系逐渐增加,范围也日益扩大,思念当年的同学、老师,企盼聚会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这次聚会便是该校最后一届毕业生离校50年后的首次大型活动。为了举办这次半个世纪才聚一次的校友会,组织者校友刘中好从今年年初就开始筹划、联络。功夫不负有心人,10月16日,分布在安徽各地的同学终于云集滁州。为了这一天,这些平均年龄71岁的老者等得太久太久。当年毕业离校时,大家是小伙子、大姑娘,如今已是爷爷奶奶,被岁月精心雕琢成老态龙钟艺术品的他们,均已年过古稀,面目全非,谁也不认识谁了。若把他们的聚会喻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毫不夸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唐人贺知章的诗句道出了报到时难以描述的动人场面。17号这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九﹒九“重阳节”,这天,楼上楼下、厅内厅外,人声鼎沸、济济一堂。在这里,大家都有着叙不完的旧,抒不完的情,再多的文字,写不完他们的深情厚谊,再美妙的音乐,也表达不尽此时喜极而泣的心境。老人不光书写历史,也会创造奇迹,他们的这次聚会有二个令人难忘的场面:一是有位70多岁的女同学由她的小保姆搀扶着前来报到,她住在淮北市濉溪县,得知聚会的消息便四处联系同行者,直到报到那天也没联系到的合适人能陪同她参会。没办法,为了能见老同学,只好由她的小保姆陪同前来,相见时不少同学哽咽不止。二是“重阳节”这天,中饭过后,大厅来了一位老人二个小伙,一问才知道,俩小伙当天一大早从亳州驱车400公里,送他们的爷爷前来参加聚会的!老人说,“我已是风烛残年,今生唯一的愿望就是今天能见昔日的同学们,那怕就是明天一早离去,我也终身无遗憾,心甘情愿!”同学们握着祖孙三人的手热泪盈眶。这正是:“八百里加急送爷爷,驾长车驰骋达江淮”。在这样现实版的老话“一辈儿同学三辈儿亲”面前,任何词句的描写都是苍白的。但愿这些“老三届”们能健康长寿、快乐每一天。http://www.zgguofeng.com/baijia/xw/243647.html责任编辑:孙克攀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Z4wDGeP1rG.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