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 佛教断舍离的三分法和七五一原则,认识与物品关系,“扔”出全新生活

今天继续与大家分享《断舍离》第三期的内容。本期的主题是:认识我们与物品的正确关系,回归极简、精致生活。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断舍离三个字分别代表的意思: 断:购物时要三思而后行,当前不需要的东西不要,只添置必需物品。 舍:收拾掉已有的
原标题:断舍离的三分法和七五一原则,认识与物品关系,“扔”出全新生活今天继续与大家分享《断舍离》第三期的内容。本期的主题是:认识我们与物品的正确关系,回归极简、精致生活。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断舍离三个字分别代表的意思:断:购物时要三思而后行,当前不需要的东西不要,只添置必需物品。舍:收拾掉已有的没用的物品,或卖掉、或送掉、或扔掉。缩小自已的喜好范围。离:脱离执念,了解自已、爱上自已,从而达到心情愉悦的状态。断和舍是行动,离是状态。断和舍是循环的行动,最终达到离的状态,即:断+舍=离。断舍离的精髓:先诊断出物品从你身上掠去了多少能量,然后能过筛选物品的行动,实现自我完善。断舍离有利于品味的提升我们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朋友送的贵重礼物,因为觉得珍贵,而舍不得使用,宁愿用那些廉价或免费的物品替代使用。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自我贬低。觉得与自已的身份不符,用不起这个东西。其实,将廉价或免费物品丢掉,不仅是没用物品的清理,更是对自我心理的一种暗示。我要符合这种身份,而一旦用习惯了,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不管东西有多贵、稀有,只需要根据是否满足自已需要来判断,这样的人会足够强大,也更自信,有一种“车到山前必有路”的对于未来的乐观心态。这个时候,我们潜意识里的自我形象提高了,品味提升了,眼界也提升了,这也是一种自我激励的心理。将大中小三分法用到整理收纳上如果我们在整理物品时,因为物品太多太杂,不知所措。那么可以不断重复使用三分法。每次只将物品分为三类。然后在某一类中,再次分成更小的三类。经过不断地重复,可以实现物品的精确分类。利用七、五、一的总量限制原则,打造充裕的空间七:看不见的收纳空间只放满七成即可,留出三成作为物品出入的通道。五:看得见的收纳空间只放满五成即可,这是为了从美观上看。一:给别人看的收纳空间,只需要放一成东西即可,放的是最低限度的东西,这样主次程序一目了然。通过这种限制总量,更加严格地筛选自已喜欢的物品,这样“扫、擦、刷”的工作会变得轻松和快乐,也会切实感受到自已品位自然而然地提高。最后总结一下我们与物品的正确关系:物品要用才有价值。物品在此时、当下,应该出现在需要它的地方。物品位于恰当的位置,才能展现美感。主角是我们自已,而不是物品。当我们囤积的物品变少了,对物品的需求和欲望就变少了;与此同时,我们的精神世界也就更丰富起来了。这个也有现实例证,那就是蒙古人以前的生活状态。通过反复的清理行为,我们的头脑和心情也能变得清爽起来,也能整顿好客观环境的气场。初级的断舍离,是当收拾了物品后,我们会不然而然地心情变得轻松了。而更高的大师级别,是通过精挑细选自已喜爱的物品,挖掘出全新的自已,最大限度地利用物品的力量,同时也在不断地自我肯定和恢复自信。因为每天都在用的东西非常容易作用于潜意识。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zhizhuo_wx,免费获取精选的成长、知识变现、理财类电子书。本文为时间煮酒慰风尘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文章出处。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Z4wDGzMZrG.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