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文化节一分半|第九届智化寺音乐文化节“运河遗响”再现文化底蕴

在第14个中国文化与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6月8日至9日,由北京文博交流馆主办的第九届智化寺音乐文化节再次与京城民众见面。千龙网记者 郑涛 摄 智化寺京音乐自明代建寺之初从宫廷传入智化寺,在几百年传承过程中,融宫廷音乐、民间音乐、佛教音乐一体
原标题:一分半|第九届智化寺音乐文化节“运河遗响”再现文化底蕴在第14个中国文化与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6月8日至9日,由北京文博交流馆主办的第九届智化寺音乐文化节再次与京城民众见面。千龙网记者郑涛摄智化寺京音乐自明代建寺之初从宫廷传入智化寺,在几百年传承过程中,融宫廷音乐、民间音乐、佛教音乐一体,由师徒按代传承,口口相传了570余年从未间断。目前已传至第27代传承人,仍保留着明朝早期的音乐风格,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千龙网记者郑涛摄本届音乐节期间,来自大运河沿岸的北京通州运河船工号子传承人、天津宁河芦台罗汉音乐会、河北沧州木板大鼓传承人、山东东平端鼓腔传承人、江苏无锡天韵社、江苏苏州评弹传承人、浙江音乐学院丝竹乐团以及北京智化寺京音乐队共八支传统乐社及传承人将轮番展演,展示各自传承绝活,讲述传承故事。千龙网记者郑涛摄在本届音乐节期间,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的八支传统乐队同台献艺,让观众在五百多年古刹内欣赏古乐的同时,集中展示大运河沿岸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文化底蕴。千龙网记者郑涛摄由北京市文物局主办、北京文博交流馆承办的《光影·遗珍—摄影师镜头中的智化寺》图片展也在文化遗产日活动中同步在智化寺内展出,与观众见面。千龙网记者郑涛摄观众在五百多年古刹智化寺内欣赏古乐的同时,还可以领略夜色中明代古建筑营造的灵魂和韵律之美。千龙网记者郑涛摄千龙网北京讯(记者郑涛)在第14个中国文化与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6月8日至9日,由北京文博交流馆主办的第九届智化寺音乐文化节再次与京城民众见面。在两天的时间里,通过白天4场展演和夜间2场专题音乐会,集中展示了大运河沿岸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文化底蕴。智化寺京音乐自明代建寺之初从宫廷传入智化寺,在几百年传承过程中,融宫廷音乐、民间音乐、佛教音乐一体,由师徒按代传承,口口相传了570余年从未间断。清末,智化寺音乐陆续向外传授到北京东城及南城的天仙庵、成寿寺、水月庵、夕照寺、关帝庙、普宁寺等10余座寺院,智化寺逐渐成为北传佛教音乐的中心,智化寺的音乐被时人冠称为“京音乐”。智化寺京音乐经过570多年的坚守和传承,目前已传至第27代传承人,仍保留着明朝早期的音乐风格,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2006年,智化寺京音乐被列入中国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2006年至今,北京文博交流馆已成功举办了八届智化寺音乐文化节,成为国内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宣传展示平台。本届智化寺音乐文化节以展演的形式,通过邀请来自大运河沿线的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的八支传统乐社参与展演,向观众呈现各自的风格和精湛技艺。通过展演,促进乐社之间的交流,提升大运河沿线非遗的文化内涵,增加民众对大运河沿线音乐类非遗的认识和了解,丰富博物馆文化活动,活跃公众文化生活。在本届音乐节期间,每天上午、下午各安排一场展演,晚间还安排了两场“运河遗响”主题音乐会奉献给观众,六省市的八支传统乐队同台献艺,展示各自传承绝活,讲述传承故事。此外,现场还将邀请音乐学家进行解析导赏,让观众更好地欣赏京杭大运河沿岸代表性音乐类非遗项目。值得一提的是,由北京市文物局主办、北京文博交流馆承办的《光影·遗珍—摄影师镜头中的智化寺》图片展也在文化遗产日活动中同步在智化寺内展出,与观众见面。通过三个板块分别展示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智化寺的旧貌、新中国成立后智化寺古建修缮以及目前呈现在观众面前智化寺的新颜,共展出了170余幅图片。展览将于6月8日-9月23日在智化寺大智殿内展出,展期三个半月。观众在五百多年古刹内欣赏古乐的同时,还可以领略夜色中明代古建筑营造的灵魂和韵律之美。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Z4wDmpZ1dG.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