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霍普爱德华·霍普,一个用光和线诠释孤独和空虚的画家。如今,他的作品在拍卖市场上又创记录了

正在进行中的纽约佳士得2018年11月拍卖特别推出的美国之地·巴尼·艾伯斯渥斯珍藏晚间拍卖专场中,爱德华·霍普《中餐厅(杂碎)》现场已以4500万美元起拍,在场内的委托之间展开竞争,竞价交替上升,最终以8500万美元落槌,加佣金以9593.
原标题:爱德华·霍普,一个用光和线诠释孤独和空虚的画家。如今,他的作品在拍卖市场上又创记录了正在进行中的纽约佳士得2018年11月拍卖特别推出的美国之地·巴尼·艾伯斯渥斯珍藏晚间拍卖专场中,爱德华·霍普《中餐厅(杂碎)》现场已以4500万美元起拍,在场内的委托之间展开竞争,竞价交替上升,最终以8500万美元落槌,加佣金以9593.75万美元成交,折合人民币以6.672亿元成交,接近拍卖前最高估价,这一成绩也创造了霍普个人拍卖的最高价纪录,同时也创下了美国现代艺术拍卖的最高价纪录。纽约佳士得2018年11月拍卖特别推出的美国之地·巴尼·艾伯斯渥斯珍藏晚间拍卖专场此次上拍的《中餐厅(杂碎)》从重要性和知名度上都远远强于此前上拍的所有霍普作品,是霍普留在私人收藏手中最具标志性的绘画,因此也代表了他的最高市场价值。(此前霍普的最高价纪录是来自于其1934年创作的《东风席卷维霍肯》,同样是在纽约佳士得拍卖中以4048.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51亿元成交)愛德華•霍普(EdwardHopper),《中餐廳(雜碎)(ChopSuey)》,1929。預估價7000萬美元。將於「美國之地:巴尼•艾伯斯渥斯珍藏系列晚拍」拍賣。圖/佳士得提供。爱德华•霍普的《中餐厅(杂碎)》是美国现代主义艺术的代表作,是私人收藏中霍普最重要的画作,充份体现艺术家广为人知的复杂思绪,同时巧妙捕捉纽约在这个精彩过渡时期的时代精神。作品名称应源自粤语“杂碎”一词,意指“零零碎碎”,“杂碎”不但指成本低廉的小炒菜式,也指现代城市不同文化元素交汇的公共空间。霍普于1929年创作的《中餐厅(杂碎)》将普通餐馆的气氛变成电影场景,同时清晰地道出社会隔离、性别角色及艺术历史传统等更广泛的主题。EdwardHopper(爱德华·霍普,1882年7月22日-1967年5月15日)美国绘画大师,以描绘寂寥的美国当代生活风景闻名。爱德华出生在纽约州的奈亚镇(Nyack),并在纽约市学习商业艺术与绘画,他最重要的老师,对他画风影响最大的人是罗伯特·亨利(RobertHenri),罗伯特经常要求学生要将他们的创作「引起世界的骚动」,罗伯特本身也是属于都会写实画风的推广者,他的门生日后几乎都成为了美国重要画家,并被评论家称为垃圾桶画派(AshcanSchool)。在爱德华完成早年教育后,他曾经前往欧洲三次,主要研究欧洲新兴的画风,但他独树一帜的舍弃了当时立体主义画派的抽象潮流;而走向写实画派中的理想主义(idealism)这一点可从他早期画作中看出。《铁道旁的房屋》(HousebytheRailroad),1925欧洲旅行回来后,爱德华在商业绘画领域中工作了几年,1925年,他画出了《铁道旁的房屋》HousebytheRailroad这幅作品,日后这幅画成为了美国艺术的经典之作,也是爱德华一系列荒凉都会画作的开始。爱德华的画风也逐渐显露,包括有锐利的线调和大幅的块面;诡异的灯光(非正常的日光、多为人造灯光;如日光灯)也是特点之一。爱德华企图在平凡的主题场景,如加油站、汽车旅馆或一条街上,添加寂静的情感。EdwardHopper(爱德华·霍普,1882)夜鹰1942年,他最著名的作品《夜鹰》Nighthawks引起了世人的注意,这幅画作中有几位孤独的顾客坐在某个城中24小时营业的餐馆里,餐馆中日光灯非常明亮,外头的街道上有大块透明玻璃窗所投出来的光影,上方阴暗,看得出来是午夜的气氛,画作中央背对观众的顾客,坐在吧台前的圆凳上,使人好奇,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这些顾客孤伶伶的坐在小馆当中。爱德华霍普自画像,1925至1930霍普先生瘦且高挑,沉默寡言,但并非那么与世相左,如果他开口讲话,他那独特的幽默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她的妻子约瑟芬与他正好相反,这是个娇小女子,活泼开朗,善社交,热烈奔放,思想前卫,在艺术圈小有名气。俩人就这么遇上了,居然结为夫妻,那年霍普四十一岁,在艺术界基本算是立稳了脚跟。婚后,约瑟芬放下自己的事业,成为丈夫的好助手、好模特、好经纪人。她记录他创作的点滴心得,她给他的画作命名,和他一起去新英格兰乡下和海边,夫妻俩几乎过着隐士般的生活。他们没有孩子,他们找到彼此之后似乎就找到了终极答案,其余的一切都是顺其自然。霍普八十五岁逝世,约瑟芬将俩人收藏的三千件多件艺术品悉数捐赠给纽约惠特尼美术馆,十个月后她也撒手人寰,找他去了。想想莫迪里阿尼那惊世骇俗的短暂人生,爱德华和约瑟芬的故事不能不说是滚滚艺术红尘的奇迹。《自助餐厅》(Automat),1927《夜窗》(NightWindow),1928霍普成名后深受世人推崇,当然,这丝毫没让他沾沾自喜,就好像他们为之摇旗吶喊的是另一个人。他只为自己创作。难得有一回答应给享有“美国戏剧界第一夫人”盛誉的大明星海伦•海丝画画,结果招致人家极大不满,抱怨说从来没遇到过比霍普更乖戾、更愤世嫉俗的人,简直是不近人情。这段经历也实在是难为了有社交恐惧症的霍普。此后他再也不给别人画画了。但是他的艺术是属于公众的,并且深刻影响了二十世纪的电影、戏剧和音乐。别的不说,希区柯克经典影片《惊魂计》(Psycho,1960)里那栋令人汗毛直竖的荒凉别墅,几乎就是霍普画笔下铁路边那座孤零零的维多利亚式大宅子的翻版。还有,看过《银翼杀手》(BladeRunner,1982)的人,肯定觉得影片中的街景似曾相识,那是因为霍普早已描绘过,并不动声色地将那样一种无可排解、无处倾诉的寂寥种植在二十世纪美国人民的潜意识里了。《旅馆房间》(HotelRoom),1931霍普出生于1882年,逝世于1967年,在他这漫长的一生中,正是西方现代绘画崛起和兴盛时期,古典美术如蜡烛般燃尽,印象派以及其后跟随他们而出现的形形色色的现代画派让绘画这种古老艺术再次绽放出令人吃惊和炫目的光彩。那是大师辈出的年代,是思想和形式急剧变化的时代,也是人们不断冲破和创新的时代。但从霍普这位活了八十多年的画家作品里,我们始终难以察觉到那个时代的剧烈变动。这样的感觉从一开始就存在我心中,当我看霍普的画,我时常很难把他和其时代联系起来,因为他的画里依旧有着古典的痕迹。《纽约房间》(roominnewyork),1932《清晨的太阳》(morningsun),1952当然,霍普的画依旧是现代主义的产物。并且在另一方面,如果从那个时代而言,霍普的画却又是无比完美地展现了我们日常视角和所见之后的真实精神与情感,即现代性的膨胀以及其对于每个人的渗透。在霍普最为人称赞的那一系列关于都市的画中,他描绘的是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一面,然而他的笔触却是私人的。从他那著名的《夜游者》(Nighthawks)到《自助餐厅》(Automat)到我个人十分喜欢的那张霍普以自己爱妻乔瑟芬·尼维森作为模特的《清晨的太阳》,我在霍普的画上总是能感受到这种私人性。在这些画面中,我们总是看到这样的景象:某个独自一人待在咖啡馆或车站或餐厅的人,有时候会是两人;在早晨刚起床的女人或是在客厅椅子里看书或报纸的夫妻。或一人或三三两两,有的彼此存在联系,或朋友或夫妻等等。这是霍普画中人物,而这些人物所处的空间同样随意,但却都有着相似的时间,即或是清晨阳光正盛时或是充满人造光芒的夜晚。《纽约电影院》(NewYorkMovie),1939《城市夏日》(SummerintheCity),1950《哲思之旅》(excursionintophilosophy),1959光和其所造成的阴影在霍普的画中有着重要而充满暗示性的作用,勒柯布西耶说:“光与阴影使事物成形。”在霍普的画面上,强烈而往往不自然的光芒几乎是毫不留情地落在一个或两三个人身上,有时是奇怪的阳光,有时是人造的路灯或室内灯光。在这些非自然的剧烈光芒下,我们看清的是人物的安静、停止和模糊,一种受到伤害却依旧忍受的状态,甚至可以说那是一种呆滞的状态,一种面无表情,在想什么事情的表情。我们不知道他们在想的事情是什么,但通过画作所创造出的氛围,可以想象到那些事情或许悲伤、或许充满失落或根本不值一提,只是空泛地发呆。在这里,我们遇到沉默,一种从环境到人物都沉溺其中的灰色而阴郁的滞重感。《夏日时光》(summertime)《纽约办公室》(newyorkoffice),1962霍普画里的人物神情总会让我想起艾伦金斯堡那首《嚎叫》中所描绘的人,在2010年的同名电影中,其中动画片段里的人们是沉沦而落寞的,胡子邋遢,满身疲惫。但霍普画中的人物神情并非如此,他们好似是时间停止时所造成的一种事已至此,一种淡然承受,有一些甚至并不自知。时间的停滞在我看来,是霍普那些有着大块色面,棱角分明的画中最引人注目的特点。只是一个片段,就像卡佛的小说,只是一次交流或一个午后,一次偶遇或一次无所事事,从而构成了一次管中窥豹,一次泄露和精神深处翻涌而上的无聊或秘密。我总会通过那些的画面去猜测霍普的内心,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心境如何?他对于这个世界、对于那些钢铁混凝土林立的都市有什么看法?这就好像某种曾经失落的记忆,在霍普画的那些始终孤零零、被烈日照着的房子,里面或许在某个时刻有过漫长的故事,但如今一切都结束了,我们说人去楼空,表示房子被遗弃,而人不见了。《周日清晨》(EarlySundayMorning),1930《城市》(TheCity),1927《奥尔良肖像》(PortraitofOrleans),1950《海边的房间》(roomsbythesea),1951《空屋内的阳光》(SuninanEmptyRoom),1963和金斯堡看到的都市不一样,霍普的都市是秩序的,甚至是理性的。人们规律而自觉地生活,没有混乱和破坏,没有沉沦和激进,就是日常生活,点点滴滴。但或许这也就是它的可怕之处,它是金斯堡《嚎叫》都市安静下来时的模样。《嚎叫》中写道:“他们在空荡荡的健身房里失声痛哭赤身裸体,颤抖在另一种骨架的机械前。”但霍普画中的人物从未痛苦,他们只是依旧会在早晨起床时发呆,依旧会在午后客厅里看书吸烟,依旧会去咖啡馆,有时会遇见一个朋友,或是在午夜出现在一家24小时营业的餐馆。从过去到现在,甚至是未来,都是如此。在这个他们都熟悉,来了多年的都市里,他们只是“徘徊在夜半的铁路调车场不知去往何方,前行,依然摆不脱忧伤。”而当我——或你——在某一天看到这些画的时候,你又会因为想起了什么而沉默?《上午11点》(elevena.m.),1926《杂碎》(ChopSuey),1929年《铁路旁的旅馆》(Hotelbytherailroad),1952《客车厢》(ChairCar),1965霍普善于描绘对比强烈、色彩鲜明的光影,他对光的执着堪比荷兰黄金年代的那些大画家,但他的画所表现的光影与伦勃朗和维米尔又大相异趣。如果说霍普的光很孤独,似乎又不得其要领。孤独的是画中的人物,窗前的女子,餐馆里的顾客,沉默不语的夫妻,而光本身,和它触摸的物,物的影,无所谓孤独或热闹,冷艳与清淡。图片来源:wikipedia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Z4wDpKkVwG.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