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非遗项目跟着非遗去旅行|解密八十年中医传承

跟着非遗去旅行 由遵义杂志社全媒体中心打造的专题“跟着非遗去旅行”已于10月12日开始推出,致力于让更多人通过非遗了解遵义文化,畅游遵义。本专题将通过《遵义》杂志、遵义杂志社微信公众号、品味遵义微博、“红侠品遵义”一直播平台同步播出和刊发
原标题:跟着非遗去旅行|解密八十年中医传承跟着非遗去旅行由遵义杂志社全媒体中心打造的专题“跟着非遗去旅行”已于10月12日开始推出,致力于让更多人通过非遗了解遵义文化,畅游遵义。本专题将通过《遵义》杂志、遵义杂志社微信公众号、品味遵义微博、“红侠品遵义”一直播平台同步播出和刊发文字报道,欢迎大家持续关注。每周五“红侠品遵义”都会带你跟着不同的非遗去旅行,可以关注一直播账号“318109078”收看直播。“红侠品遵义”10月12日带大家欣赏了遵义通草堆画,10月19日领略了傩文化,10月26日走进了绥阳武侠世界,11月2日体验了板桥手工藤编,11月9日去听了原生态高腔大山歌,11月16日学习了余庆传统泥塑技艺,以及最新的黄泽富的泥塑世界、穿越历史的“天籁之音”——高腔大山歌,作为一名地道的遵义人,对于“刘端方骨科医院”应该十分耳熟。该院将传统中医正骨手法与现代西医诊疗技术结合来治疗骨伤,吸引着全国各地乃至国外的许多患者慕名前来。作为一家拥有八十年历史的“老店”,“端方”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历程。其“骨伤医药技艺”起源于上世纪二十年代,是由刘端方的父亲刘正角先生所创。刘端方自幼跟着父亲学习中医,子承父业,终生行医,成为第二代传承人。刘端方勤奋好学,刻苦专研,经多年的临床实践,在祖传骨伤技艺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中医骨伤体系,精心传承并发扬光大,这就是今天“刘端方骨伤医药技艺”的前身。从此,刘端方这个名字,就在当地老百姓心里扎了根,只要有骨伤,首先想到的就是刘端方,“治骨伤,到端方”。这次的“跟着非遗去旅行”专题节目来到了拥有八十年历史传承的“刘端方骨科医院”,小红侠与“刘端方骨科医院”的院长“端方骨科技艺”的第三代传承人刘文焱先生一起,解密医院八十年历史从何而来,了解其“治骨”的独特之处。在医院并不宽敞的诊室中,古朴的室内造型、扑鼻而来淡淡药草的香气、与坐旁等候煎药的患者们沉着的面容,让人莫名产生一种安心之感,仿佛这并不是令人心生焦急的医院,而是一个让人享受时光静静流淌的安闲午后!随着小红侠的镜头,观众跟着主播的步伐逐次参观医院的门诊室、治疗室、中药室、煎药室等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参观了刘家在治疗方面传续下来的一些“家传宝贝”。刘院长介绍,他出生于遵义县高坪镇檬梓桥,自幼便跟随父亲刘端方学习中医。和祖辈一样,对传统中医,非常痴迷。跟师之后,经常跟着父亲一起上山采药,识草药、记药名、明药理、熟药性。得益于父亲的言传身教和谆谆教诲,几年的时间里,积累了丰富的中医知识和中医骨伤临床经验。不论是中药的炮制,还是骨折患者的手法复位,都能为父亲分担。随着行医知识日渐丰富,二十多岁时刘院长已能独自为骨伤患者提供治疗。在行医期间,并不停止学习,进入了遵义南白中医学校学习,于1990年通过卫生局考试,成为执业助理医师。为了将“刘端方骨伤医药技艺”发扬光大,刘院长于1994年在遵义市红花岗区成立“刘文焱骨伤科诊所”,并于2000年考取中医执业医师资格,2006年诊所升级成为“刘端方骨科医院”,是一家经卫生局批准成立的一级综合医院。行医多年,刘院长不断加深着自己对传统中医的领悟,他经常拜访各地名老中医,相互交流学习,受益匪浅,并将所学的中医知识融入到祖辈传承的骨伤治疗技艺中,更加充实和扩展了“刘端方骨伤医药技艺”的内涵。在直播过程中,刘院长还介绍了自己的三个儿子,刘世均、刘世俊、刘仕洪。他们是“刘端方骨伤医药技艺”的第四代传承人,三人都毕业于正规医学院校并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回来接续父亲的“治骨”事业。他们将自己在学校学习到的新知识与自己传统相互结合,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使“刘端方骨伤医药技艺”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使得“刘端方骨伤医药技艺”更全面、更完善,治疗效果更佳,得到越来越多老百姓的认可和赞誉。“刘端方骨伤医药技艺”在2014年,获得了遵义市汇川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7年,获得遵义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使得这一中医瑰宝得到了进一步的保护。悬壶济世,传承之光不灭。遵义刘端方骨科医院,将为更多的骨伤患者服务。文、图:遵义杂志社见习记者肖湘本期编辑 郑也 龚琴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ZDwj1JoWrX.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