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旅游十大必去景点上海旅游攻略:除了外滩的夜景,还有这些你从未见过的文艺风景

老上海的文艺范从不曾离去 如果说起上海,大家的脑海里可能想到的是灯火璀璨的摩天大楼,往来不息的车水马龙,十里洋场的浮华和绚丽环绕......上海是人们心中的繁华商业之都,也是时尚的代名词。 却很少有人知道上海更是文艺之都,当你尝试着拐到边
原标题:上海旅游攻略:除了外滩的夜景,还有这些你从未见过的文艺风景老上海的文艺范从不曾离去如果说起上海,大家的脑海里可能想到的是灯火璀璨的摩天大楼,往来不息的车水马龙,十里洋场的浮华和绚丽环绕......上海是人们心中的繁华商业之都,也是时尚的代名词。却很少有人知道上海更是文艺之都,当你尝试着拐到边上的小巷,就会立马从繁华走入幽静,仿佛穿越到另一个时空。金秋的九月是上海最美的时光,而我则一直在等待它的到来~去看看上海的文艺范交通:上海地铁很方便,而且刷手机就可以开卡支付,一般市内的景点都可以直达。住宿:上海除了一线的江景酒店,其实也有很多别开生面的民宿。在住多多App上订一间法租界或者外滩的民宿,看上海的姜峰夜景,想想就是一件特别浪漫的事情。住多多上有很多老上海的民宿,比如这间清新调调温暖两居室+露天大院子位于上海法租界的房子,还有一个特别好看的小院子,非常适合几个人一起住。住多多搜索“清新调调”即可预订住多多搜索“清新调调”即可预订住多多搜索“清新调调”即可预订上海旅游路线攻略在这个秋高气爽的时节,坐在露天的咖啡座喝一杯咖啡,行走在树影斑驳的思南路体会历史的气息和淡淡的怀旧感.....思南路是一条隐藏在繁华商业街背后的幽静小马路,北起淮海中路南至泰康路,是1949年前的法租界,原名为马斯南路,得名于20世纪初法国作曲家儒勒.马斯南。清晨,我来到幽静的思南路,道路两旁的梧桐树在窸窣作响,他们遮掩着道路两旁静谧、私密、姿态各异的老洋房,随着城市的历史进程,守护着一代代上海人的生活,迎接着现代生活的轰隆到来,讲述着这条路在岁月长河里背负的人来人往....没走几步就听见了从老式留声机里淌出白光的《如果没有你》,一下将我的思绪带回了80年代,想起了《上海滩》里的兄弟情、百乐门舞厅的唱机、弄堂里鞋匠铺的月份牌....一曲放罢,又传来了上海口音的电台节目,悠长绵绵的声音好像在说上海的古典气质从未离去~声音来自于仅有几十平米大的一家小店,进入店内,乳黄色的台灯,老式电话,甚至还有以前的电报机,林林总总的桌椅,旧时代的画报,这些成堆的老物件让屋子里散发出别样的生机。接着走下去,如果看见了像是藏经阁一样的建筑,那就是思南书局了。看见书局的第一眼感觉透露着古色古香的气质,窗明几净,恰逢正午时光,光线充足,把书局照的通透~书店的门口酒红色的拱廊,让人感到书店的开放和自由,极目远眺,使书局呈现出一种极美景致,让书局看似平静时不停跳动~思南书局有四层,其中一层像是用书架打造的迷宫一般,它的含义是人类一旦有了知识的光辉,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安身的角落历史学家大卫阿米蒂奇曾说:我最喜欢的书店有两个,一个是伦敦的书评书店,另一个就是这里。思南书局是一个献给人的礼物,在这里可以通过和过去对话发现自我,也可以和未来对话激发创造力思南路把每一个来往于它的人都写进了自己的身体里,不论是他们的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故事,还是细细碎碎的家长里短~《孽海花》的作者曾朴,就是思南路81号的住客,在这里,他开设的文学“沙龙”成为当时沪上文人“趋之若鹜”的集聚地。而沙龙上常常出现的人是徐志摩和郁达夫,这两个中国最会写情书的人曾在这里留下多封情意绵绵的信~陆小曼&徐志摩婚纱照“小曼,我的肝肠寸寸地断了。今晚再不好好地给你写一封信,再不把我的心给你看,我就不配爱你,就不配受你的爱。”——徐志摩王印霞&郁达夫“我的爱是无条件的,是可以牺牲一切的,是如猛火电光,非烧尽社会,烧尽自身不可的”——郁达夫或许是上海的法国浪漫气息感染了两位文豪写下了如此动人的篇章,这些文字在现在看来依旧热的滚烫,让人惊叹离开故居,仿佛自己也被浸染一般,那些经过雕琢的精致门窗,那些被绿色装饰的墙壁,和被碎石镶嵌的墙面,无一不透着一股优雅感伤来到思南路的71号(73号也是周公馆),就看见了大名鼎鼎的周公馆,看见周公馆就回想起了总理那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公馆是免费参观的,门口有个取票机,只需要刷指纹即可取票。走进公馆时,略有些昏暗的灯光打在地板上,仿佛又回到了那个风云诡谲的年代,似乎还能看见周总理在废寝忘食地伏案工作......介绍牌上写道,房间里面放有一个箱子,总理已经用了28年了,所有进来的人都会不约而同的问一句:箱子呢?其实箱子放在床头的矮柜上面,但是由于屋内的光线非常暗,所以大家第一眼都没有看见在办公桌旁的衣架上挂着总理的衣服,总理非常俭朴,只有一些布衣和布鞋,仅有的一套西装都是接见客人时才会穿思南路有着浓浓的人文气息,从砖瓦,楼梯,树木,甚至是路灯,没有哗众取宠的神来之笔,有的只是每一个让人“服服帖帖”的细节在这里,这些整齐划一褐色老洋房是拥有生命的,它在喃喃讲述着这条街和这些人的过往与未来.....一路品味建筑与梧桐树交织的风景,参观名人故居,在闲庭信步中领略不一样的上海风情阳光明媚的下午,顺着习习的凉风,一路把我推到田子坊,田子坊来自于画家黄永玉给这旧弄堂气的雅号,这里保留了六十年代建筑风格的居民区,同时承载了这座城市的记忆扑面而来的上海老弄堂的风格,石库门建筑的厚重,转角的自行车,上海老冰棍的叫卖声,房顶老虎天窗与细细的红瓦.....迂回穿行在迷宫般的弄堂里,一家家特色小店和艺术作坊就这样映入我的眼帘。从茶馆,露天餐厅,露天画廊,家具摆设到手工艺品,还有众多的创意公司,这里可谓是应有尽有,满目都是堆积的情怀和新潮,紧凑又不失温馨不时抬头向上看,有大裤衩子、大汗衫子....悬挂在你的头顶上,感叹一声“哦!这里不仅有商人,还有着一群久居于此的居民”,问及一位阿婆得知,她的孩子在这里成长起来,每天在街口摆个摊头,尽管这里每天都在上演着生活的琐碎,来来往往的人群和这些建筑却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美感”继续深入,再过几个转角时,发现这里有贵州山民做的刺绣,有南美风情的野性首饰店,;有沁人心脾的上海女人雪花膏,嗲到骨子里的老唱片和开叉高高领的精致旗袍店;有异域风情的咖啡小店和酒吧,个性十足的文具店和茶叶铺让我眼花缭乱闲来无事,还可以坐在街头的咖啡馆,看来来往往的人,有拍婚纱照的新人,有窃窃私语的外国人,有行色匆匆的弄堂原住民。多数老墙上都有新涂鸦的作品,色彩鲜艳让人心态放松,感觉就是一处“百无顾忌”的自由天堂。逛完田子坊不觉已经天黑,把田子坊显得更美了,有的人会感叹于小资气息,也有人会关注市井文化,但它更像一个风韵犹存的妇人,一面固执于光鲜貌美的少女时代,却又不因岁月变迁的痕迹而倍感困顿。一手紧握过去,一手连结着现在,而眼中憧憬着未来.....上海,是一座怀旧的城市,走走逛逛恍若隔世。泛黄的老电影海报,被岁月封尘的邮筒,十里洋场所特有的西式小洋楼,隐约而来的是一份梦幻般的情调;深灰色的砖墙、沧桑尽显的藤蔓、沐浴在夕阳的欧式阳台、记忆斑驳的铸铁栏杆,仿佛所有的印象都沉浸在一种怀旧的意象中。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ZDwjM952rX.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