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文化名片这家书院成为了广州的文化名片,里面的精雕巧绘是民间的艺术瑰宝

自古以来,中国人便十分重视宗亲血缘关系,宗亲文化也成为国人最坚定的信仰。在广州就有这样一座因宗亲信仰而建造的合族祠,它被称为“新世纪羊城八景”,这就是闻名国内外的陈家祠,又名陈家书院。 陈家祠位于广州市中山七路,始建于清朝光绪年间,是当时
原标题:这家书院成为了广州的文化名片,里面的精雕巧绘是民间的艺术瑰宝自古以来,中国人便十分重视宗亲血缘关系,宗亲文化也成为国人最坚定的信仰。在广州就有这样一座因宗亲信仰而建造的合族祠,它被称为“新世纪羊城八景”,这就是闻名国内外的陈家祠,又名陈家书院。陈家祠位于广州市中山七路,始建于清朝光绪年间,是当时广东省72县的陈姓宗亲合资兴建的合族祠,以宗亲联谊为前提,陈家祠也担负着为族人解决棘手问题的职能,例如,为再广州备考科举、办理诉讼、缴纳赋税等事宜提供居住场所。为彰显陈氏一族的实力与艺术品位,陈家祠几乎采用了当时最前沿、最潮流的建筑设计,堪称一座岭南建筑艺术和民间工艺博物馆。在这里,你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石雕、砖雕、陶塑等,这些精美的艺术也让人眼花缭乱,渍渍称奇。陈家祠是典型的岭南民间宗祠式艺术建筑,主体建筑为五座三进九堂六院,在处事方面,中国人讲求中庸稳定,这种思维也被应用在传统建筑方面。陈家祠以中路为轴,两侧厅堂厢房对称分布,走廊小院穿插其中,给人以和谐稳定之感。参观陈家祠,最常见的动作就是仰着脖子,不是为了别的,正是为了观赏高处的雕刻。走遍中国大大小小的古宅院,未曾见到与陈家祠那般精美的雕刻艺术,其数量之大,工艺之繁,类型之多,在全国范围内都很少见。陈家祠的细腻与秀美,得益于岭南地区最具特色的装饰工艺,即三雕二塑一铸一画——木雕、砖雕、石雕、陶塑、灰塑、铜铁铸及彩绘壁画。抬头仰望屋檐,就像打破的次元壁一般,瞬时间把你带入另一个世界。不同于北方大宅院的粗犷豪放,陈家祠处处体现着对生活的热忱,大到一块未经打磨的石头,小到指头粗的木材,都能在工匠的手下打造成精彩的人间百态。聚贤堂也是整个陈家祠最精彩的部分。聚贤堂是中轴线上的主殿堂,也是整个陈家祠建筑组合的中心,堂内庄严肃穆的气氛不免令人想到民国影视剧中,一家之主在大堂内整顿家风的场景。聚贤堂惹人注目还要数那20扇雕花门档,这些门档可不是徒有华丽外表的摆件,而是通过雕花讲述了中国古代一个个耳熟能详的故事,例如长坂坡救阿斗、赤壁之战、三顾茅庐等。陈家祠的神位,可惜牌位上的照片已经空空如也。陈家祠的雕塑妙就妙在,他们不是一件冷冰冰的工艺品,而是一连串有温度的故事,完整的叙事线背后是主人家对生活的热爱。陈家祠中的彩塑如果你亲临现场一定会被深深的震撼。陈家祠之所以能够岿然屹立于岭南大地,不在于建筑面积的宏大,也不在于气势的恢宏磅礴,而在于对细节的精益求精。放眼整个陈家祠,总能看到工匠精神的传承,每个细节都是经过细细打磨,或成为精美的雕刻装饰,或成为精巧的家具艺术,将岭南人的细腻柔情统统融入一砖一瓦、一墙一院。对于初次领略岭南雕塑的人来讲,繁多的艺术处理手法很容易让人产生杂乱、疲倦的心理,只有当你细细摩挲这些艺术精品,看透门、廊、窗、院、栏、梁中的故事,你才会明白,岭南人对生活品质的坚守,究竟到了何种严苛的地步。在陈家祠中你会发现,当你抬头凝望古人的艺术作品,会发生某种感叹,也许在一瞬间你会感觉到,古典的艺术距离现在的我们并不遥远。(图/文落榜进士)​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ZDwjMv8KrX.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