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主流媒体一个中国人在英国主流媒体砸重金打广告,揭开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原文转载自:华人瞰世界 文 | 小亚 历史需要铭记 有些人不能被忘却 今年7月 英国的三大主流媒体 出现了不同寻常的广告 广告主是一名中国人,花了大价钱在《泰晤士报》《每日电讯报》和《卫报》上打整版广告。 “你在哪里?” 寻
原标题:一个中国人在英国主流媒体砸重金打广告,揭开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原文转载自:华人瞰世界文|小亚历史需要铭记有些人不能被忘却今年7月英国的三大主流媒体出现了不同寻常的广告广告主是一名中国人,花了大价钱在《泰晤士报》《每日电讯报》和《卫报》上打整版广告。“你在哪里?”寻找里斯本丸幸存者和他们的后人…(《每日电讯报》的整版封底广告)报纸上赫然写着:1艘沉没的船828名被遗忘的人1834个没有讲述的故事里斯本丸是什么?为何要找幸存者?他们怎么了?事件开始发酵更多的人也跟随媒体寻找答案而发广告的那个神秘中国男人也出现在媒体的头条上原来那828名被遗忘的人是战俘他们中最多的是英国人还有澳大利亚人新西兰人加拿大人媒体找到了发布广告的中国男人面对镜头他讲出了寻访幸存者的始末原来,他就是方励在韩寒执导的电影《后会无期》中,担任制片人。当年电影是在浙江一个叫东极岛的地方拍摄。拍摄过程中,方励第一次从东极渔民的口中听说了70多年前的那场战争灾难,以及背后由中国渔民上演的那场惊心动魄的“东方版敦刻尔克”。那场战争灾难,就发生在浙江近海,死亡人数超过了泰坦尼克号的一半,但除了渔民们口口相传,外界很少有人关注……深埋海底的,是来自英国、澳大利亚的年轻人。“他们曾是父亲、儿子、或者哥哥,跟我儿子现在一个年龄…但为保卫香港浴血奋战,最后却死在了中国。”日本军方泯灭人性,中国渔民无私援助,这场被称为“东方敦刻尔克“的救援,竟然被遗忘了70年。“这样一个悲壮的故事,为什么不被人所知?”方励决定把他讲述出来……“如果我这个年纪的人还不做,可能就没人去做了。这些沉没在海底的灵魂和他们的故事,那些甚至没有机会留下后代的年轻人的故事,需要被记录,不能被遗忘。英军投降只是个开始1941年12月25日,圣诞节。香港,在著名的半岛酒店内,英国港督楊慕琦向日军正式投降。日军堂而皇之地进入香港投降的英军卸下了武装,沦为日本人俘虏。天真的英国人以为日军会优待他们。令他们没想到的是,在战俘营备受折磨后,战俘的死亡率高达25%。这仅仅是开始之后他们被押到了一艘船上“里斯本丸”号1942年10月,里斯本丸号从香港启程前往日本,船上有1834名战俘,以及700多名日本士兵。这些战俘,将成为日本的劳动力,为日本本国服务。就在里斯本丸途经浙江舟山附近时,在东极岛海域,被此处巡逻的美国太平洋舰队石斑鱼号潜艇发现。由于里斯本丸没有悬挂运送战俘的标识,美国潜艇向这艘敌舰发射了鱼雷。中弹后,里斯本丸号船舱进水……毕竟是大船,沉没过程相当缓慢,如果营救所有人,完全来得及。在被鱼雷击中10多个小时之后,800多名日本军人从容地登上了前来救援的近十艘船只。那1834名战俘,被困在甲板下,在令人窒息的黑暗中,没有光,没有水,没有食物,只有蔓延的白喉、痢疾、和无处排泄的秽物……他们一开始并不担心,因为他们相信日本军队,一定会遵守《日内瓦公约》,保障战俘的安全。可是,日本人没有,登上救援船的日军,在不远处眼睁睁看着里斯本丸慢慢沉没……还有比这更邪恶的事……要活活困死在甲板下日军把坏演绎的淋漓尽致,他们觉得,里斯本丸一旦沉没,这正好是嫁祸美军杀死战俘的最好借口。于是,他们用木条和帆布将甲板钉死,把战俘活活困在船舱底部。船继续慢慢下沉……日军静静地等待着,等待着自己的战争罪行永沉海底,美军成为众矢之的。第二天凌晨,里斯本丸眼看就要沉了,日本军队无动于衷。战俘们开始冒死冲破甲板了,他们冲开船上一些日本人留下的守卫。大家纷纷弃船,跳入海中。“不能留下活口”等待在旁的日军举起机枪,开始对着水中战俘扫射,很多人逃出了底舱,逃过了海难,却没有躲开无情的枪口。船沉没了,海面也被献血染红了……趁着夜色躲开枪口的一部分人,在茫茫大海中挣扎,无助地一边拍水一边张望,他们看到了附近的希望,东极岛。没想到,这成为他们唯一的希望…远处东极岛的中国渔民,也早已注意到了这个即将沉没的船,在发现有人落水后,即便听到了密集的枪声,这些渔民,仍然做出了他们那朴实却又极其高尚的选择:救人!不惜一切代价,救人!渔民们一传十十传百,纷纷划着自家的小渔船,浩浩荡荡地赶往里斯本丸的事发地点。这在二战历史上,也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一群手无寸铁的渔民,驾着自家的小船,面对海上的钢铁巨无霸,义无反顾地加入到这个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对抗当中。当时海上仍然枪声不断,海里的人开始四散奔逃,有人好不容易爬上日本船只,又被日军踢回海里,(皇家苏格兰团有一张合影,合影中近一半人死于这次海难。)第二天上午十点半左右,“里斯本丸”在喷出巨大的水花后沉没。幸存者回忆,海中以及船上很多没能逃出来的人,是唱着一首思乡的歌曲,随船沉到海底。就在沉船前,第三舱的皇家炮兵团有几百人爬梯子逃了出去,梯子却突然断了,剩下百余人眼看着再无逃生的可能,其中一个炮兵说,我们反正也出不去了,让我们给他们唱首歌吧。于是幸存者泣不成声地回忆道,那一刻,船一边沉没,一边传来巨大的合唱声…就在其他人绝望时衣着破旧、肤色黝黑、身材瘦弱的中国渔民,驾着简陋的木制渔船出现了(博物馆图)渔民们有些是父子,有些是兄弟,他们四处搜寻,把幸存者拉上船。每艘小船能挤满8到10人,装满船就赶快往回跑。由于木船太小,划不快,有的一边划,一边还得往外舀水。就是这样,东极渔民在日军眼皮底下,出动了46艘小船,来回65次,将384名盟军战俘救到岛上。为了救人,他们可以什么都不考虑他们不懂得什么是法西斯,没有高呼爱国口号,伸手搭救,这是为人善良的本性使然,却是人性中最美的一刻!这个被称为东方版的敦刻尔克营救事件,最终结果是:数百中国渔民冒着日军枪林弹雨,划着小舢板救起了380多名盟军战俘…遗憾的是,当晚仍然有800多名年轻人的生命葬身海底。如果没有渔民的营救,这个数字将会更高…质朴的渔民们,拿出当时家里能找出来的最好东西善待了这些人。而恼羞成怒的日军,第二天一早便登上了东极岛,大肆搜捕被渔民藏匿的英国军人。(此图为剧照)大部分被日军带走,其中有三名英国军人在渔民的保护下躲过了搜捕,在地下抗日组织的重重接力下,这名英国人被送往了重庆…最终,三名英国人通过电台向全世界揭露了日军的暴行…尽管幸存者们被救了上来,但是又被日军抓回去后,开始了在日军战俘营更惨无人道的生活。寻找幸存者后人时间回到2018年。面对这段历史,方励觉得有责任被记录下来,他有了两个想法:1,寻找沉船2,寻找遇难者的遗属和幸存者后人。(吊放多波束声呐系统)方励团队通过声呐系统和探磁技术锁定了沉船的位置。(无人机探磁发现“里斯本丸”沉船)沉船的样貌也被大致勾勒了出来。找到沉船了,历史不容抹杀。下一步,就是寻找幸存者。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一幕,方励自费在英国三大主流媒体上大整版广告,寻找当年经历者。这一举动,也震惊了英国媒体,人们开始纷纷关注并转发。方励一行赴英寻找“里斯本丸”号遇难者后人他的行动,很快并得到了回复。在长达半个月的走访里,方励走访了超过30多个战俘后人的家庭,并见到了当时公认的里斯本丸最后的幸存者,99岁的DennisMorleyDennisMorley回忆他亲历的历史时刻,他说当晚警报声彻夜长鸣。他也经历了被日军钉死舱门关押底舱的绝望、突围后的扫射,以及中国渔民救人的一切。如今回想起当年,老先生格外平静和乐观,他说:“我的心里没有任何仇恨,发生的事都已经发生了,我们为什么要活在过去呢?”……同样,一名叫RichardPenny的士兵,也是遇难战俘之一,他在战俘营里用大写字母,一笔一划给年仅5岁弟弟写的信至今仍然被他的后人珍藏。谢谢你的来信,我没什么特别能跟你说的,除了这句:请一定要深爱和照顾好我们的母亲,她是你这辈子能遇到的唯一的、也是最好的人…爱你的哥哥理查德Penny当年只有22岁,这是他在香港深水埗战俘营里的最后一封信,22岁的他在最后时刻托付自己5岁小弟,希望他长大后能照顾母亲,撑起这个家庭。短短的语言,大写的字母,饱含着遗憾、不舍和对家人的期许。而5岁的弟弟杰拉德·彭尼,在成年后,将这封短信纸片一直存放在自己随身的钱包里长达几十年直到去世。为了纪念自己的大哥,他还将大儿子的名字取为肯·理查德·彭尼。这些发掘出的动人故事,时刻冲击着人们的心灵,而方励团队也接到了更多的故事……同样,一名叫Amanda的女士,联系了方励,Amanda说,她的爷爷蒙塔古·安格利斯泰就死在那艘船上,那年她父亲只有7岁。她说爷爷的墓到现在依然空着,她们全家都希望能找到爷爷的遗骸,为他体面的埋葬。2018年2月,方励在伦敦见到了Amanda,这个大姑娘抱着方励哇哇大哭,在场人无不为之动容。截至目前,已有近200个英国战俘家庭联系了方励,展示了他们搜集保存的相关信件、影像资料,回忆起从祖父母、父母口中听到的“里斯本丸”事件。今年83岁高龄的罗恩·布鲁克斯(RonBrooks),他回忆起父亲的离去,泪如泉涌,哽咽得说不出话来。罗恩的父亲,当年服役于英国皇家炮兵团,在香港赤柱炮台担任主炮手,当年随“里斯本丸”沉入海底。遇难时,他在香港被俘期间,写下的最后一封家书仍在邮寄途中。信中,他对挚爱的妻子说:“相信我们很快就会团聚,我把所有的爱都寄给你,你和孩子们一定要保持微笑……”这些历史事件在被一件件还原,展示了战争的残酷,也展示出的亲人间的大爱和温情。lestweforget东极岛的渔民,没有人会忘记他们。2005年,幸存者查尔斯·佐敦回到舟山东极,与东极渔民陈永华紧紧拥抱。(来源:东极历史文化博物馆)如今,当年救援战俘的渔民中,尚有健在者。林阿根今年94岁高龄的他,是当年参与救援的渔民中,唯一健在的人。(方励与林阿根)谈起壮举,已卧床不起的老人两眼放光坐了起来。生活归于平静的他们,回首76年前那些惊心动魄的时刻时,内心依然波澜不已…尾声电影《后会无期》的歌词中这样写道:当一艘船沉入海底当一个人成了谜你不知道他们为何离去那声再见竟是他最后一句对于那些年轻的生命而言,一声再见,后会真的已无期。……在东极的青浜岛上有一座墓碑,埋葬的是两名澳大利亚士兵的遗骨。墓碑上刻着“lestweforget”(永志不忘)青浜岛上澳大利亚士兵的墓碑(图:telegraph)是的,永志不忘那艘沉没的船那些人和那段荡气回肠的过往……编辑撰文:小亚原文转载自:华人瞰世界来源:BBC、Dailymail、telegraph、知乎-End-不能忘却的人和事!本期编辑:王广燕本期监制:李红艳新媒体制作人员:王广燕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ZDwjOD25dX.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