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全域旅游》| 民族节庆——苗族姊妹节:五彩姊妹饭 饱含情与意_台江_姑娘_盛装

飞歌献予远方客,米饭暗送心上人; 白天共享姊妹饭,夜晚相携游方场。 这是一首流传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清水江沿岸的古老苗族情歌,歌词基本上概括了苗族姊妹节活动的主要内容。 台江县的苗族男青年心里都非常清楚,在过姊妹节的那几天,倘

飞歌献予远方客,米饭暗送心上人;

白天共享姊妹饭,夜晚相携游方场。

这是一首流传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清水江沿岸的古老苗族情歌,歌词基本上概括了苗族姊妹节活动的主要内容。

台江县的苗族男青年心里都非常清楚,在过姊妹节的那几天,倘若能吃到姑娘送的五彩糯米饭,大多意味着姑娘对自己有好感。姑娘们悄悄的把自己的心思和爱情“藏在”五彩糯米饭里一起送给男青年,小伙子们就能从饭里的信物得知姑娘对自己的不同感情,这一切尽在不言中,一切又在神秘中。

身着盛装的吴金花与姐妹们走在巡游队伍前方,她们身上这套华丽的服饰价值近十万元。

五彩苗族姊妹节的美丽传说

从2013年开始,台江县每年举办的苗族姊妹节我都会赶去参加,因为我知道,这个节日并不是以吃糯米饭和唱歌跳舞为主要内容那么简单,而是这个节日汇集了苗族的婚恋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社交文化、歌舞文化和劳作文化的丰富内涵,才是真正让我如此执着的原因。

台江县的苗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7%以上,因此有“天下苗族第一县”之称。滔滔不绝的清水江从台江县境内蜿蜒而过,绵绵江水养育了一代代优秀的苗族儿女。据说在古时候,居住在清水江沿岸施洞镇有一对苗族男女青年名叫金丹和娥姣,两人居住的村寨隔江相望。在一次赶集的时候,两人偶然相遇,彼此之间产生了爱情,但娥姣的父母不准他们来往,逼迫她嫁回舅家,娥姣不从以死抗争,金丹也非她不娶。为了爱情,两人只好相约在娥姣村外的江边悄悄约会,金丹每次都要渡船远涉而来,为了不让心上人饿着肚子,娥姣用装有针线的竹篮藏着糯米饭带去给金丹吃,刚煮出来的糯米饭被娥娇的针线染成了五种颜色,后来他们的忠贞爱情终于感动了家人,两人得以结为百年之好。这就是苗族姊妹节的来历,之后五彩糯米饭被称作姊妹饭,姊妹饭成为了姊妹节上的爱情信物。

在施洞镇我还听到了姊妹节来由的下文:据说古时候施洞有八百个姑娘因找不到男朋友而嫁不出去,而三丙大塘却有八百个青年男子因找不到媳妇而单身。老年人们想起了娥姣、金丹“姊妹饭”的典故,教姑娘们用娥姣、金丹的办法,把三丙大塘八百个青年男子邀请来吃“姊妹饭”。这样,人人都找到了自己的意中人,一双双、一对对结成了眷属。

从此以后,吃“姊妹饭”就演变成为以苗族青年男女间挑选情侣为主要内容的节日活动。据《苗族古歌》记述,苗族聚居的地区过去几乎都过姊妹节,可如今大部分地区已经失传,唯有台江县还完整地保留着这一古老习俗。

苗族女性在家庭中享有较高的地位,女孩的着装一般显示着家庭的经济状况。这位漂亮的苗族姑娘身上印证了苗族银饰最基本的三大艺术特征:以大以重以多为美。

场面震撼的万人盛装巡游

因为苗族姊妹节世代相袭,所以台江县不同村寨过姊妹节的时间也略有不同,有的村寨是在农历的二月十五日过,但大多村寨是在农历的三月十五日过。尽管时间上有所差异,不过节日的主体内容基本一致,过节的时候,每一个小小的村寨里可谓是人山人海,高亢的飞歌声、浑厚古朴的大歌声和情歌声交织在一起,在宁静的夜里可以传到很远很远,活动以施洞地区的姊妹节最具有民族特色。

今年的农历三月十三日,我们一行人驾车从贵阳出发,到达台江县城已经天黑,只见大街上有许多挂着照相机四处散步说着外地口音的游客,我们草草吃了晚饭后准备住宿,可是没有想到县城里所有的客房都已客满,于是我们不得不再次启程前往临近的剑河县寻找酒店,好在两县相隔不远,走国道过去不到半个小时。次日清晨八点,我们又赶回台江县城,因为当天上午,台江县城将会有一场别开生面、盛况空前的苗族盛装巡游活动,这可是了解、欣赏苗族多姿多彩的服饰文化最好的机会。

上午九点半,来自台江县九个苗族支系的上万名苗族同胞身着盛装,组成了10个方阵,在县城主干道上开始盛装巡游,因为姊妹节是以苗族青年女子为中心,以邀约男子游方对歌、吃姊妹饭、跳芦笙木鼓舞、订立婚约等活动内容为主,所以盛装巡游的主角当然就是苗族女青年,她们人人身着本民族不同支系的服装,把自己独特而多样性的苗族服饰文化精髓展示给四方来客,这场表演不同支系灿烂的原生态民族文化盛事由此拉开了苗族姊妹节的序幕。

此时的台江县城已是人山人海、万人空巷。每年的姊妹节,盛装巡游都是整个节日的重头戏,与往年一样,走在巡游队伍最前方的是台江县最靓丽的苗族姑娘,她们身上的每一套苗族盛装都汇集了她们民族服饰、银饰、刺绣、剪纸、织锦艺术于一体,姑娘们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伴随着激荡的木鼓声和悠扬的芦笙曲,踏着鼓点,跳起苗家舞款款而来,身上的银饰随着身体的跃动发出阵阵叮当悦耳的声音;走在后方的苗族男青年们或吹响芦笙,或肩挑醇香米酒、鸡鸭猪肉等物品;苗家的阿爸阿妈们或做出划船捕鱼、或做出针线纺织的动作。整个巡游队伍全方位、原生态呈现出台江九个苗族支系多姿多彩的服饰文化和苗家儿女日常生活的气息,展示了各支系苗族的特色生产器物、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劳作文化和娱乐文化,强烈的艺术效果使游客能够从中寻觅到苗族地区特有的生产生活习俗,其形式多样的队形变换、歌舞表演、生产生活形态展示场面,让人着实感到非常震撼。

家住施洞镇的苗族姑娘吴金花今年20岁,她头围银花带,上穿大领对襟衣,下着青布百褶裙,系缀满银片的围腰,全身银饰多达38件,重约6.5千克,是巡游队伍中最漂亮最显眼的姑娘之一,成了当天众多记者、摄影师和游客追逐拍照的对象。

当晚我们没有夜宿县城,而是出发赶往长滩村。长滩村地处清水江支流巴拉河畔,2013年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我们要赶去体验一下 第二天一早的寨门拦门酒欢迎仪式。

在施洞镇的迎宾仪式上,苗族姑娘给一位男子吃姊妹饭。在这种场合吃姊妹饭,苗族女孩表达的是欢迎的意思。

当地苗族男子服饰比较简洁,上衣大多为黑色或藏青色,小领或无领,束大腰带,头缠青色长巾,下着宽脚裤。

拦门酒和老庚摸鱼

汽车在山路上摸黑蜿蜒前行了半个多小时后,长滩村出现在了我们的眼前。夜色下的长滩村家家门前挂满了收割下来的各种农作物,我们在靠近村口的一户人家住下。当晚,吃过主人家的姊妹饭,喝过主人家的醇香米酒,品尝了从农田里长大的鲜鱼后,带着一天的疲倦,我们在二楼的客房里枕着木香,呼吸着洁净的空气,听着窗外蛐蛐的交响乐,沉沉睡去。

第二天一早,一阵阵响亮的芦笙曲将我们从睡梦中唤醒,许多盛装的苗族青年男女已经来到了村口摆下阵势,十二张方桌依次排开,上面除了一大簸箕的姊妹饭外,就是香味四溢的苗家米酒。

拦门酒,表达着苗家人的诚心和敬意,像酒一样浓烈,像山泉一样清纯。可是为什么要摆下十二道呢?原来十二在苗族中表示一个大数,也是一个吉祥数,为了表示苗家人对进寨客人的尊重,因此要以最大最吉祥的数字隆重设置拦门酒,这也是形成如今苗族十二道拦门酒迎宾习俗的主要原因。

因为近在咫尺,我们一行人抢了个进寨的彩头。第一道拦门酒名叫恭喜酒,寓意祝福与欢乐,虽然没有完全喝完,敬酒的姑娘并没有强劝,我们来到了第二道拦门酒,这叫善良酒,意味着苗家人善良待客,抿下一口后我们快步走到了第三道勤劳酒、第四道勇敢酒、第五道聪明酒......直至第十二道拦门酒美满酒,一切礼仪做完后,一位寨老对我们高兴地说了一声:“得罪了,最尊贵的客人,欢迎你们来做客”。这时人群闪开,苗家人很礼貌的让出一条路恭迎客人进寨。

如今,拦门酒已经是苗家人待客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当你来到苗寨时,首先迎接你的必定是一碗香甜的米酒。苗家小伙子吹响芦笙,苗家姑娘唱着苗歌,端着一碗碗清纯的米酒,笑盈盈地送至你的唇边,无论你是谁,都请喝下,哪怕是象征性的抿一小口,也是对苗家人尊重你最好的回敬方式。

此时,我们回头望去,已有数百名游客接踵而来,场面热闹非凡,嘹亮的敬酒歌伴随着悠扬的芦笙曲和客人的欢声笑语在寨门口上空久久回荡。

老屯乡距离长滩村并不远,开车不过十分钟即到。在一家小餐馆里我们的午饭还没有吃完,就听到外面人声鼎沸,出门一打听,原来是寨子里的人都准备要去田里捉鱼,这就是苗族姊妹节上众多特色活动中的其中一项重头戏——“老庚摸鱼”。

不久,村民们开始下田,可是不见他们抓鱼却在田里四处来回走动,原来他们是故意要把田里的水搅浑,目的是让鱼缺氧露头以便抓捕,有心急者先是捞上几条大鱼,随后大伙就一拥而上,你抓一条,他也抓一条,有的村民抓到鱼来不及放到田坎,干脆用草绳将鱼串起,随着田里的鱼越来越少,又出现了抢鱼的场面,有的人还打起了“泥巴水仗”,结果肯定是人人一身泥水,但个个脸上都笑开了花。

让我们惊讶的是,不管村民走到哪家田里捕捞,居然无人干涉。据说过去的苗族男女青年们就是利用这样的活动机会,相互了解,从相遇相知到相爱成婚,所以“老庚摸鱼”也就充当了媒娘的角色,这是当地苗族独具一格的农耕文化和社交文化,亦有相互祝福、祈祷所在村寨来年五谷丰登、年年有“鱼”的含义。

这就是当地苗族特有的“老庚摸鱼”,不同村寨的苗族男女会以摸鱼的方式进行交友、相识。

姊妹饭里暗藏着姑娘的心意

早在农历三月十三日那天,台江县各地区的苗族姑娘们已纷纷上山去采撷南烛木叶、姊妹花等花草树叶,回家后分别用冷水浸渍和用水煮的方法,制成紫、红、黄、绿的花草汁液,再用这些汁液分别浸泡糯米,等汁液完全渗透进了糯米,再取出进行过滤,用清水冲洗去表面多余的色彩汁液,然后将糯米调匀,上甑蒸熟,就成了晶亮芳香的五彩姊妹饭。来到施洞后我们发现许多苗族妇女正在家里做五彩姊妹饭,淳朴的她们无一例外都会主动把做好的姊妹饭拿给走进家门、即使不认识的人吃。一位大姐向我们介绍说,姊妹饭的颜色有着不同的代表含义,黄色象征五谷丰登;红色象征繁荣昌盛;紫色象征紫阳高照;绿色象征家乡美丽可爱;白色象征爱情纯洁高尚。

施洞镇清水江边的游方场,一直都是最热闹的地方。中午,苗族女青年们经过一番精心打扮,各自带上事先准备好的姊妹饭,到游方场上踩鼓跳舞和找小伙子对歌。早已等候多时的小伙子们想要吃到心上人的姊妹饭,必须在对歌中取胜。这样,整整一个下午,游方场里洋溢着歌声。当然,除对歌以外,女青年们可以随意参加各种娱乐活动,出嫁的姑娘也要回娘家过“姊妹节”。

到了晚上,男女青年们相约到江边对歌,男女分两排坐定后,摆开阵势,又再次拉开对歌战幕,以歌传情。对歌的内容十分广泛,有古歌盘问和情歌对唱等,姑娘们用歌盘问姊妹节的来历及姊妹饭象征什么等,你唱我答,歌声不绝。通过生动的比喻、丰富的联想抒发真情。唱到最后,谁对答不上来,或所唱的与对方唱的不合拍,答非所问等,谁就算输,输方要给对方礼物,当然赢方也会回谢相当价值的礼物。这些歌词我们虽然没有听懂具体的含义,但是从他们的表情和神态来看,他们所有的人都已经陶醉在歌舞海洋的欢乐世界里了。

活动的过程中最能体现节日特点的就是,姑娘们用竹篮盛着各人的彩色糯米饭团和鱼、肉、鸭蛋等礼物,赠送给陪伴她们的男子们。到来年姊妹节时候,这些青年男子会买来礼物如绣花丝线、绸缎等,盛在姑娘们去年赠送礼物的竹篮里,带回赠送给姑娘们,这叫“还竹篮”。如此经过多次的你来我往,使青年男女相互间的了解得以加深,进而产生并倾诉爱慕之情。

苗族小女孩自出生后,她的母亲就开始为她缝制嫁衣,一直到女孩出嫁。

在姑娘送姊妹饭给意中男子的过程中,有一个让我们感到十分有趣的细节。若没有姑娘送饭给这个男青年,男青年是可以去向姑娘们“讨”的,“讨饭”时男青年一般都会装得很可怜,对自己喜欢的姑娘说:“请送一口嘎良(饭)吃,遮遮蚊虫咬吧!”姑娘们往往觉得同情而慷慨相送。在送给男青年的姊妹饭里,机敏的姑娘们往往悄悄藏着标记,如松叶、棉花、香椿芽、辣椒或大蒜等,传达某种特别的情意。放有芫奚菜表示同意与之交往,不确定可以婚嫁,尚待进一步了解;放香椿芽,表示姑娘暗示男青年可以早日前来迎娶;放有棉花,则暗示姑娘思念男青年的绵绵情意;看到糯米饭里有辣椒葱蒜,知趣的小伙子就会默默离开;对待尚未成熟的爱情,姑娘们会摆上树叶或松针,暗示讨要绸缎或红丝线,得到这样的物示,小伙子都明白,红丝线最终将牵连起的会是什么。

有趣的是,这个节日并非年轻人专属,苗族的一些中老年男子也会与邻寨相应年龄的妇女相约对歌,但歌中内容多为生活劳作之类,时间也仅限于当天。

“姊妹节”是苗族人民生活在中原黄淮流域时期发祥的民俗文化奇观,曾经一度成为后来的中原民族的一种情爱生活方式。尽管中原地区的情爱生活方式被后来的“男尊女卑”和“男女授受不亲”等封建礼教阉杀了,但在苗族民众中,这个传统的情爱生活方式却一直传承至今,尤其在有“天下苗族第一县”之称的台江县,从未间断过。

“姊妹节”是一个情与爱的节日,它真实地展现了人类社会由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社会变迁过程中,苗族男女青年热情奔放的情爱生活景象,同时它也是展示多姿多彩的苗族歌舞服饰艺术和丰富厚重的苗族文化底蕴的一个盛会,民族风情与人文景象蔚为壮观,同时还是苗家人走亲访友、文化娱乐、社会交往的活动舞台,是苗族内凝聚人心、加强团结的纽带。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此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施洞镇的独木龙舟独具特色,男子们划船的桨看上去好像是一根木棍。

台江县概况

位于贵州省东南部,辖台拱镇、施洞镇、老屯乡、台盘乡、革一乡、排羊乡、方召乡、南宫乡等八个乡镇、161个村,过去山区交通不便,如今高速公路、国道线四通八达。

景点连接

反排镇:位于台江县东约20公里,其木鼓舞和芦笙舞有“东方迪斯科”之美称。在浑厚雄亮的芦笙曲伴奏下,舞蹈极具节奏,四肢舒展,伴有身上银饰声响,很有民族特色。

排羊和九摆镇:在县城西南方向约15公里的排羊和九摆镇可以欣赏苗族精美刺绣、银饰加工以及世界上唯一的苗族独柱鼓楼。

红阳苗寨:地处台江南宫森林公园境内,距台江县城17公里。该村既有悠久的历史,又有底蕴十分丰富的民族文化,有口碑传说、音乐舞蹈、芦笙制作、银饰锻造、苗医药、纺织印染、土建历法、生态环境保护等等。

打卡攻略

饮食:到苗寨吃风味当数酸汤鱼。酸汤由辣椒、小西红柿、米汤共同腌泡而成,鱼则取自稻田或清水江中,味道鲜美独特,不可不食。当然,姊妹饭更要一尝。

住宿:台江县有宾馆和招待所,设施比较齐全,干净整洁,双人标准间多在200元左右。如果想进一步体验苗家人的生活起居,可到农家投宿。

交通:从贵阳乘高铁35分钟到达凯里南,换班车或者网约车可抵台江。从台江到施洞乘汽车一个小时,路程约35公里,票价20元,途中要经过长滩村和老屯乡。

购物:苗族的主要特产是银饰和蜡染,做工极为精致。台江县有一条银饰一条街叫姊妹街,各种银饰应有尽有,还有刺绣、蜡染等,图案各异,甚为美观。如果在村寨里直接从苗族群众手里购买也行,苗族同胞淳朴耿直,做生意一般不会有欺诈行为,而且价格很便宜。

来源 |《贵州全域旅游》杂志

文|图 宁坚

编辑 | 刘 霜

二审 | 谢予谦

三审 | 赵 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ZDwjPy9W6X.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