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class什么意思黄京|黑白和灰

摄影师黄京 还在《深圳晚报》当摄影记者的时候,黄京喜欢观察单位食堂的鱼缸。为了表达这种特殊的喜欢,他前后拍了4000多张照片,黄京对此给出的理由也很有意思——我每天的心情不一样,鱼的心情不也是么? 黄京的艺名可能更为人熟知—— “吃土
原标题:黄京|黑白和灰摄影师黄京还在《深圳晚报》当摄影记者的时候,黄京喜欢观察单位食堂的鱼缸。为了表达这种特殊的喜欢,他前后拍了4000多张照片,黄京对此给出的理由也很有意思——我每天的心情不一样,鱼的心情不也是么?黄京的艺名可能更为人熟知——“吃土豆的人”,目前他住在深圳,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再“浪”一会,想多接触一些不同的圈子和事儿。当年,顶头上司看着刚毕业的黄京,本着给这个感性的年轻人指指路的心情,分下去几个任务:去把世界上著名的摄影比赛都投一圈。黄京磨磨蹭蹭,左看右看觉得自己的照片不满意,一直拖到荷赛、普利策的截稿日期已过,最后只好在大学时拍的照片里挑挑拣拣,选了12张取名“纯粹视觉”,送去了徕卡奥斯卡·巴纳克摄影奖——也算完成领导给的任务了。黄京摄影作品没想到,几个月之后,他接到一个越洋电话,话筒那头告诉他:“你成为了第一个获得徕卡奥斯卡·巴纳克新人奖的中国摄影师。“整件事情很不可思议的。”黄京回忆道。那时,他24岁,刚从广州美术学院毕业一年,竟然靠着第一组作品,就有能力站在所有人艳羡的法国阿尔勒的颁奖现场。当时,他斜挎着一台徕卡M4-P,紧张得在台上只说了12个字:“感谢徕卡,感谢祖国,感谢爸妈。”电影里的故事可能将“成功”作为剧情的尾音,但现实生活不会。回国之后,对于获奖的事实还没来得及思考,黄京便经历了年少成名的一切典型遭遇:媒体采访、讲座邀请、站台活动接踵而来,身上被贴满各种标签。他感觉并不舒服,“你知道,最难的就是成功后的第二步”,对于下一步如何发展,黄京当时并没想好,但觉得自己的性格比较散漫,并不适合报社,便辞去了工作。还好当时有一家法国画廊,代理了他的作品,一口气卖出60多张,黄京拿到了可观的酬劳,靠着这些,他有时间来想想之后的路怎么走。黄京摄影作品这成功后的“第二步”很难。黄京也有过一些尝试,想做自由摄影师,但是商业片拍得不太对客户的胃口,申请项目基金又不擅长写论文。他还在深圳华·美术馆当过普通馆员,自称“撤展人”,按时上下班。工作一份份换,但他的拍摄却从未中断,哪怕进行得依然很散漫。他爱逛公园,会到不同的公园里坐着、观察,也不太愿意跟别人打交道,自称“户外宅”;他拍摄大量的水,城市里的湖泊河流,甚至是工作时美术馆门前的水池。从细微处着手,从小事物身上去获得真正的智慧,黄京擅长这种颇为哲学的拍摄方式,使用的影像语言也是冷硬的黑白胶片,一直持续到现在。或许,有人会觉得黄京这么多年拍照没什么变化,但换个角度想,这可能是一个年过三十之人的审慎,离上次的成功大概已有7年,他一直不停地在思考如何才能走好这“成功后的第二步”。Numéro:2011年,你获得徕卡奥斯卡·巴纳克新人奖才24岁,那时还在《深圳晚报》做记者吧?那一年可以说是你摄影人生中的一个节点吗?黄京:是的,当时还在报社当记者,比赛的投稿也是在报社部门里完成的。获奖对自己拍照的方式影响不大,因为一直这么拍。但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些影响。在报社实习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只是一个普通摄影师,不是个当记者的料,这两个身份其实差很远。2011年得奖后,你辞去了摄影记者的工作,在那之后你在做什么?本来打算是出国读书,不过最后没有读成,就在德国法国玩了一大圈,看了一大堆美术馆,语言没读就回来了。那时候,代理我的法国画廊还挺给力的,帮我出掉了第一批作品。所以当时想着,也许可以当个职业摄影师?不过自由的基础是自律,那时候自律还不够,最后把自己弄得挺焦虑的,于是又去了华·美术馆上班。黄京摄影作品浏览你的照片,发现大多拍摄对象是日常生活的细节,你是不是很喜欢拍这些?这背后你自己的审美风格是什么?应该是性格决定的吧。我不爱呆在家里,但又不太愿意去很远、很陌生的地方旅行。换句话说,既想浪但又没胆子。所以活动范围基本都在南方。总的来说,南方比较拥挤杂乱,所以总有很多琐碎的细节值得去观看。我也不爱和人交流,我的风格可能就是这些因素导致的吧。虽然是日常生活题材,但也许有观者会觉得画面略微抽象,什么样的场景/事物会进入你的镜头?这个很难去界定,非要说的话,就是我觉得“有趣”。但“有趣”是很难去描述的。画面抽象可能跟我学画有关系,我从小就爱乱画,大学辅修的也是版画专业,大脑接收到相似的视觉信号可能会产生一些好感,这可能就是我按快门的原因。黄京摄影作品你到现在还在用徕卡M4-P拍摄吗?没想过试试数码相机创作吗?我都尝试过。徕卡M4-P也一直背,它是我必须带着的物件。数码相机不太符合我的逻辑,所以不怎么用。但我觉得手机摄影很有趣,会分享常和我聊天的人看。不过从画面上来说,那些根本不算摄影,只是能很可爱地表现一些我的得瑟和小心思。当年你曾作为年轻摄影师获奖,现在关注过国内的一些年轻摄影师的奖项吗?比如三影堂、色影无忌的新锐奖项等等,获奖的摄影师或者作品,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当下年轻一代摄影师他们最关注的拍摄题材是什么?我是第一届三影堂奖的入围者,一晃十年了,现在年轻人玩得多种多样,相当地“潮”。不过我更想看看他们延续下来的作品,毕竟很多我也经历过,最难的是“成功”之后的第二步。年轻摄影师的题材、媒材琳琅满目,他们对摄影的边界也有新定义,我觉得这是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和状态决定的,他们活得“很嗨”。不过还是那句话,需要看接下来作品的深度。黄京摄影作品有人说,现在不少年轻摄影师的作品,缺少自己的风格,更多是一种对经典风格的模仿等等,而造成很强的同质感。对这种说法,你如何看?这种情况以前有,现在有,未来也会有。我也经历过模仿时期,这应该说是学习的必经之路吧。开始会有甜头,接下来就是漫长的苦头了。摄影师需要“挣扎”出自己的东西来,我也还处在这个阶段。除了摄影,可以聊聊其他爱好吗?最近迷恋上量子力学和意识相关的研究,还有玩越野车、露营什么的。每个坑掉进去都很深,有很多东西可以钻研。______________采访、撰文|川内南编辑|刘星CheyneLiu摄影作品提供|黄京______________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ZDwjozq2dX.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