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米悬崖救援道真:百米悬崖上“啃”出“通组路”

“坳口至寨子”的通组路。刘青 摄 “祖祖辈辈的梦想,如今终于成了现实!”68岁的杨代华是道真县忠信镇石笋村(过去称为“芙蓉江村”)的老支书。盼通车、盼发展,这个千百年来不曾有过公路的村庄,如今通了水泥路,老支书的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20
原标题:道真:百米悬崖上“啃”出“通组路”“坳口至寨子”的通组路。刘青摄“祖祖辈辈的梦想,如今终于成了现实!”68岁的杨代华是道真县忠信镇石笋村(过去称为“芙蓉江村”)的老支书。盼通车、盼发展,这个千百年来不曾有过公路的村庄,如今通了水泥路,老支书的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2019年5月30日,对于石笋村村民,可以说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天。这一天,一条全长5.44公里、宽4.5米的“坳口至寨子”农村公路正式建成通车,彻底解决了石笋村40多户村民的出行难。通往石笋村寨子组的通组公路绕在山腰犹如一条飘带,站在公路边俯瞰崖底,地势险要,壁陡万丈,令人双腿发颤。芙蓉江是道真海拔最低的山村之一。前有滔滔芙蓉江水,后是500米高的悬崖峭壁,靠有一条类似“天梯”的“赶场路”与外界连通。过去,这里的村民出行难、运输难、上学难、就医难、发展难、致富难,寨子组的村民事事艰难。困难重重的芙蓉江村民据杨代华老人讲述,从寨子组的山脚出发,沿着山间陡峭的羊场小道往上攀爬,扯着树枝,踩着石阶,5公里的山路,手脚并用也需要4个小时才能达到忠信镇街上,若到忠信镇上采购物资用品,来回步行需要花费8个小时。“粮食虽然还能勉强自给自足,但农药、化肥、种子、食盐等日用物品还得从镇上采购才行,从悬崖上的\"天梯\"艰难地往下爬行,成年人每次最多也就只能背15公斤物品,生活物资极其紧缺。”石笋村党支部书记杨健康这样说。“过去,娃娃上学是让村民最头疼的事。90年代之前,适龄儿童只能徒步两个多小时到村里的学校上课,一天往返就得4个小时。90年代之后,外出务工挣了点钱的家庭就选择在镇上租房,让孩子到镇上读书。”杨健康坦言。遇有人生病,交通不便,医生请不来、病人出不去,夜晚生了病,村民得硬扛到天亮,再由其他村民捆绑在滑杆上,4个人抬着爬悬崖。2015年,杨代华在修房时曾从房顶摔下,摔断了5根肋骨。当时,村里的青壮年都外出务工了,没有办法,靠4个60多岁的村民将杨代华捆绑在滑杆上,一路跌跌撞撞地翻山越岭,中途不小心滑了一下,将他摔到地上,致使伤情加重。杨代华老人至今记忆犹新。公路不通,运输成本高昂,产业无从发展,种植的农产品除了自给自足,村民们只能每次背一点到镇上交换生活用品。交通不便,不仅阻断了村民外出的路,也阻挡了他们脱贫致富的脚步。闭塞的交通环境大大阻碍了石笋村的发展,里头的粮食出不去,外面的货物进不来,大部分村民只能依靠自给自足的方式勉强温饱。既然住在芙蓉江出入艰难,为何不搬出大山?“搬出了吃什么啊?”杨健康谈到,芙蓉江虽交通不便,但是这里的土地相对肥沃,苞谷、红苕、洋芋都长得很好,填饱肚子是没有问题的。通车梦想终于实现芙蓉江村民都不愿意搬走,只是渴望一条公路。杨健康说:修路,成了石笋村寨子组几代人的梦想。道真县委、政府得知芙蓉江村民的情况后,按照贵州省委“不通则搬、不搬则通”的要求,通过县、镇、村各部门多方努力,积极协调,派出相关工作人员实地踏勘,专程为芙蓉江组通组公路进行选址、规划设计、编报项目。在2017年9月,寨子组村民们终于盼来了施工队,芙蓉江通组公路建设工程正式启动。“这是我见过施工难度最大的通组公路。”施工单位现场负责人说,5.44公里的规划里程,其中2公里多在悬崖上,施工作业面太小,难度特别大,仅仅山体开挖就挖了一年多的时间。由于大型机械无法进场,路基开挖全靠炸药爆破一点、再用挖掘机一点一点地“凿”出来,最多一天爆破要放160多炮,风炮机都打废了5台。“过去,我们这里向上看,雄崖大片,低头看江水向东流,想来想去,怎么过活?今天,我要骄傲地说,向上看,一条水泥路穿过这片雄崖,向下看,汹涌的江水变成了碧绿的长峡。”寨子组村民杨发莲用一首打油诗抒发了对“坳口至寨子”农村通组公路通车后的喜悦心情和对如今幸福生活的满足。要想致富,先修公路。据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人大副主任张晓刚介绍,近年来,道真县始终坚持以“大交通引领大发展”,按照“一环三高四横四纵”和村级路网建设规划,围绕“打通出境路、提升主干路、连通闭合路、完善旅游路、配套产业路”的思路,牢牢抓住全省农村组组通公路“三年大决战”这一重大机遇,集中精力抓好“组组通”公路建设和“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工作,加速推进组组通公路建设,切实改善农村地区交通条件。2015年至今已建成公路里程348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9公里、高速互通4.56公里,国道改造工程约35公里,省道改造工程约105公里,县乡道改造约190公里,通村油(砼)路约1278公里,农村“组组通”硬化路1390公里,产业公路432公里),总投资达96.24亿元。如今,芙蓉江“组组通”公路建设如阳光般照进了这个小山村,让芙蓉江的村民们看到了希望、充满了信心。相信不久的未来,芙蓉江村民“渡口乘船,险走峭壁”将成为历史,而新“凿出”的公路不仅是芙蓉江村民“脱贫天路”,更是芙蓉江村民“幸福之路”。(锐锋)68岁的杨代华老人终于圆了盼通车、盼发展的梦想,这个千百年来不曾有过公路的村庄,如今通了水泥路,老支书直言我家门口那条路就是最好的路。(锐锋摄)。“祖祖辈辈的梦想,如今终于成了现实!”68岁的杨代华是道真县忠信镇石笋村(过去称为“芙蓉江村”)的老支书。盼通车、盼发展,这个千百年来不曾有过公路的村庄,如今通了水泥路,老支书的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2019年5月30日,对于石笋村村民,可以说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天。这一天,一条全长5.44公里、宽4.5米的“坳口至寨子”农村公路正式建成通车,彻底解决了石笋村40多户村民的出行难。通往石笋村寨子组的通组公路绕在山腰犹如一条飘带,站在公路边俯瞰崖底,地势险要,壁陡万丈,令人双腿发颤。芙蓉江是道真海拔最低的山村之一。前有滔滔芙蓉江水,后是500米高的悬崖峭壁,靠有一条类似“天梯”的“赶场路”与外界连通。过去,这里的村民出行难、运输难、上学难、就医难、发展难、致富难,寨子组的村民事事艰难。困难重重的芙蓉江村民据杨代华老人讲述,从寨子组的山脚出发,沿着山间陡峭的羊场小道往上攀爬,扯着树枝,踩着石阶,5公里的山路,手脚并用也需要4个小时才能达到忠信镇街上,若到忠信镇上采购物资用品,来回步行需要花费8个小时。“粮食虽然还能勉强自给自足,但农药、化肥、种子、食盐等日用物品还得从镇上采购才行,从悬崖上的\"天梯\"艰难地往下爬行,成年人每次最多也就只能背15公斤物品,生活物资极其紧缺。”石笋村党支部书记杨健康这样说。“过去,娃娃上学是让村民最头疼的事。90年代之前,适龄儿童只能徒步两个多小时到村里的学校上课,一天往返就得4个小时。90年代之后,外出务工挣了点钱的家庭就选择在镇上租房,让孩子到镇上读书。”杨健康坦言。遇有人生病,交通不便,医生请不来、病人出不去,夜晚生了病,村民得硬扛到天亮,再由其他村民捆绑在滑杆上,4个人抬着爬悬崖。2015年,杨代华在修房时曾从房顶摔下,摔断了5根肋骨。当时,村里的青壮年都外出务工了,没有办法,靠4个60多岁的村民将杨代华捆绑在滑杆上,一路跌跌撞撞地翻山越岭,中途不小心滑了一下,将他摔到地上,致使伤情加重。杨代华老人至今记忆犹新。公路不通,运输成本高昂,产业无从发展,种植的农产品除了自给自足,村民们只能每次背一点到镇上交换生活用品。交通不便,不仅阻断了村民外出的路,也阻挡了他们脱贫致富的脚步。闭塞的交通环境大大阻碍了石笋村的发展,里头的粮食出不去,外面的货物进不来,大部分村民只能依靠自给自足的方式勉强温饱。既然住在芙蓉江出入艰难,为何不搬出大山?“搬出了吃什么啊?”杨健康谈到,芙蓉江虽交通不便,但是这里的土地相对肥沃,苞谷、红苕、洋芋都长得很好,填饱肚子是没有问题的。通车梦想终于实现芙蓉江村民都不愿意搬走,只是渴望一条公路。杨健康说:修路,成了石笋村寨子组几代人的梦想。道真县委、政府得知芙蓉江村民的情况后,按照贵州省委“不通则搬、不搬则通”的要求,通过县、镇、村各部门多方努力,积极协调,派出相关工作人员实地踏勘,专程为芙蓉江组通组公路进行选址、规划设计、编报项目。在2017年9月,寨子组村民们终于盼来了施工队,芙蓉江通组公路建设工程正式启动。“这是我见过施工难度最大的通组公路。”施工单位现场负责人说,5.44公里的规划里程,其中2公里多在悬崖上,施工作业面太小,难度特别大,仅仅山体开挖就挖了一年多的时间。由于大型机械无法进场,路基开挖全靠炸药爆破一点、再用挖掘机一点一点地“凿”出来,最多一天爆破要放160多炮,风炮机都打废了5台。“过去,我们这里向上看,雄崖大片,低头看江水向东流,想来想去,怎么过活?今天,我要骄傲地说,向上看,一条水泥路穿过这片雄崖,向下看,汹涌的江水变成了碧绿的长峡。”寨子组村民杨发莲用一首打油诗抒发了对“坳口至寨子”农村通组公路通车后的喜悦心情和对如今幸福生活的满足。要想致富,先修公路。据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人大副主任张晓刚介绍,近年来,道真县始终坚持以“大交通引领大发展”,按照“一环三高四横四纵”和村级路网建设规划,围绕“打通出境路、提升主干路、连通闭合路、完善旅游路、配套产业路”的思路,牢牢抓住全省农村组组通公路“三年大决战”这一重大机遇,集中精力抓好“组组通”公路建设和“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工作,加速推进组组通公路建设,切实改善农村地区交通条件。2015年至今已建成公路里程348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9公里、高速互通4.56公里,国道改造工程约35公里,省道改造工程约105公里,县乡道改造约190公里,通村油(砼)路约1278公里,农村“组组通”硬化路1390公里,产业公路432公里),总投资达96.24亿元。如今,芙蓉江“组组通”公路建设如阳光般照进了这个小山村,让芙蓉江的村民们看到了希望、充满了信心。相信不久的未来,芙蓉江村民“渡口乘船,险走峭壁”将成为历史,而新“凿出”的公路不仅是芙蓉江村民“脱贫天路”,更是芙蓉江村民“幸福之路”。(锐锋)百米绝壁山腰凿出的通组路(刘青摄)“祖祖辈辈的梦想,如今终于成了现实!”68岁的杨代华是道真县忠信镇石笋村(过去称为“芙蓉江村”)的老支书。盼通车、盼发展,这个千百年来不曾有过公路的村庄,如今通了水泥路,老支书的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2019年5月30日,对于石笋村村民,可以说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天。这一天,一条全长5.44公里、宽4.5米的“坳口至寨子”农村公路正式建成通车,彻底解决了石笋村40多户村民的出行难。通往石笋村寨子组的通组公路绕在山腰犹如一条飘带,站在公路边俯瞰崖底,地势险要,壁陡万丈,令人双腿发颤。芙蓉江是道真海拔最低的山村之一。前有滔滔芙蓉江水,后是500米高的悬崖峭壁,靠有一条类似“天梯”的“赶场路”与外界连通。过去,这里的村民出行难、运输难、上学难、就医难、发展难、致富难,寨子组的村民事事艰难。困难重重的芙蓉江村民据杨代华老人讲述,从寨子组的山脚出发,沿着山间陡峭的羊场小道往上攀爬,扯着树枝,踩着石阶,5公里的山路,手脚并用也需要4个小时才能达到忠信镇街上,若到忠信镇上采购物资用品,来回步行需要花费8个小时。“粮食虽然还能勉强自给自足,但农药、化肥、种子、食盐等日用物品还得从镇上采购才行,从悬崖上的\"天梯\"艰难地往下爬行,成年人每次最多也就只能背15公斤物品,生活物资极其紧缺。”石笋村党支部书记杨健康这样说。“过去,娃娃上学是让村民最头疼的事。90年代之前,适龄儿童只能徒步两个多小时到村里的学校上课,一天往返就得4个小时。90年代之后,外出务工挣了点钱的家庭就选择在镇上租房,让孩子到镇上读书。”杨健康坦言。遇有人生病,交通不便,医生请不来、病人出不去,夜晚生了病,村民得硬扛到天亮,再由其他村民捆绑在滑杆上,4个人抬着爬悬崖。2015年,杨代华在修房时曾从房顶摔下,摔断了5根肋骨。当时,村里的青壮年都外出务工了,没有办法,靠4个60多岁的村民将杨代华捆绑在滑杆上,一路跌跌撞撞地翻山越岭,中途不小心滑了一下,将他摔到地上,致使伤情加重。杨代华老人至今记忆犹新。公路不通,运输成本高昂,产业无从发展,种植的农产品除了自给自足,村民们只能每次背一点到镇上交换生活用品。交通不便,不仅阻断了村民外出的路,也阻挡了他们脱贫致富的脚步。闭塞的交通环境大大阻碍了石笋村的发展,里头的粮食出不去,外面的货物进不来,大部分村民只能依靠自给自足的方式勉强温饱。既然住在芙蓉江出入艰难,为何不搬出大山?“搬出了吃什么啊?”杨健康谈到,芙蓉江虽交通不便,但是这里的土地相对肥沃,苞谷、红苕、洋芋都长得很好,填饱肚子是没有问题的。通车梦想终于实现芙蓉江村民都不愿意搬走,只是渴望一条公路。杨健康说:修路,成了石笋村寨子组几代人的梦想。道真县委、政府得知芙蓉江村民的情况后,按照贵州省委“不通则搬、不搬则通”的要求,通过县、镇、村各部门多方努力,积极协调,派出相关工作人员实地踏勘,专程为芙蓉江组通组公路进行选址、规划设计、编报项目。在2017年9月,寨子组村民们终于盼来了施工队,芙蓉江通组公路建设工程正式启动。“这是我见过施工难度最大的通组公路。”施工单位现场负责人说,5.44公里的规划里程,其中2公里多在悬崖上,施工作业面太小,难度特别大,仅仅山体开挖就挖了一年多的时间。由于大型机械无法进场,路基开挖全靠炸药爆破一点、再用挖掘机一点一点地“凿”出来,最多一天爆破要放160多炮,风炮机都打废了5台。“过去,我们这里向上看,雄崖大片,低头看江水向东流,想来想去,怎么过活?今天,我要骄傲地说,向上看,一条水泥路穿过这片雄崖,向下看,汹涌的江水变成了碧绿的长峡。”寨子组村民杨发莲用一首打油诗抒发了对“坳口至寨子”农村通组公路通车后的喜悦心情和对如今幸福生活的满足。要想致富,先修公路。据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人大副主任张晓刚介绍,近年来,道真县始终坚持以“大交通引领大发展”,按照“一环三高四横四纵”和村级路网建设规划,围绕“打通出境路、提升主干路、连通闭合路、完善旅游路、配套产业路”的思路,牢牢抓住全省农村组组通公路“三年大决战”这一重大机遇,集中精力抓好“组组通”公路建设和“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工作,加速推进组组通公路建设,切实改善农村地区交通条件。2015年至今已建成公路里程348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9公里、高速互通4.56公里,国道改造工程约35公里,省道改造工程约105公里,县乡道改造约190公里,通村油(砼)路约1278公里,农村“组组通”硬化路1390公里,产业公路432公里),总投资达96.24亿元。如今,芙蓉江“组组通”公路建设如阳光般照进了这个小山村,让芙蓉江的村民们看到了希望、充满了信心。相信不久的未来,芙蓉江村民“渡口乘船,险走峭壁”将成为历史,而新“凿出”的公路不仅是芙蓉江村民“脱贫天路”,更是芙蓉江村民“幸福之路”。(锐锋)芙蓉江村民祖辈出行的“天梯”路。“祖祖辈辈的梦想,如今终于成了现实!”68岁的杨代华是道真县忠信镇石笋村(过去称为“芙蓉江村”)的老支书。盼通车、盼发展,这个千百年来不曾有过公路的村庄,如今通了水泥路,老支书的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2019年5月30日,对于石笋村村民,可以说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天。这一天,一条全长5.44公里、宽4.5米的“坳口至寨子”农村公路正式建成通车,彻底解决了石笋村40多户村民的出行难。通往石笋村寨子组的通组公路绕在山腰犹如一条飘带,站在公路边俯瞰崖底,地势险要,壁陡万丈,令人双腿发颤。芙蓉江是道真海拔最低的山村之一。前有滔滔芙蓉江水,后是500米高的悬崖峭壁,靠有一条类似“天梯”的“赶场路”与外界连通。过去,这里的村民出行难、运输难、上学难、就医难、发展难、致富难,寨子组的村民事事艰难。困难重重的芙蓉江村民据杨代华老人讲述,从寨子组的山脚出发,沿着山间陡峭的羊场小道往上攀爬,扯着树枝,踩着石阶,5公里的山路,手脚并用也需要4个小时才能达到忠信镇街上,若到忠信镇上采购物资用品,来回步行需要花费8个小时。“粮食虽然还能勉强自给自足,但农药、化肥、种子、食盐等日用物品还得从镇上采购才行,从悬崖上的\"天梯\"艰难地往下爬行,成年人每次最多也就只能背15公斤物品,生活物资极其紧缺。”石笋村党支部书记杨健康这样说。“过去,娃娃上学是让村民最头疼的事。90年代之前,适龄儿童只能徒步两个多小时到村里的学校上课,一天往返就得4个小时。90年代之后,外出务工挣了点钱的家庭就选择在镇上租房,让孩子到镇上读书。”杨健康坦言。遇有人生病,交通不便,医生请不来、病人出不去,夜晚生了病,村民得硬扛到天亮,再由其他村民捆绑在滑杆上,4个人抬着爬悬崖。2015年,杨代华在修房时曾从房顶摔下,摔断了5根肋骨。当时,村里的青壮年都外出务工了,没有办法,靠4个60多岁的村民将杨代华捆绑在滑杆上,一路跌跌撞撞地翻山越岭,中途不小心滑了一下,将他摔到地上,致使伤情加重。杨代华老人至今记忆犹新。公路不通,运输成本高昂,产业无从发展,种植的农产品除了自给自足,村民们只能每次背一点到镇上交换生活用品。交通不便,不仅阻断了村民外出的路,也阻挡了他们脱贫致富的脚步。闭塞的交通环境大大阻碍了石笋村的发展,里头的粮食出不去,外面的货物进不来,大部分村民只能依靠自给自足的方式勉强温饱。既然住在芙蓉江出入艰难,为何不搬出大山?“搬出了吃什么啊?”杨健康谈到,芙蓉江虽交通不便,但是这里的土地相对肥沃,苞谷、红苕、洋芋都长得很好,填饱肚子是没有问题的。通车梦想终于实现芙蓉江村民都不愿意搬走,只是渴望一条公路。杨健康说:修路,成了石笋村寨子组几代人的梦想。道真县委、政府得知芙蓉江村民的情况后,按照贵州省委“不通则搬、不搬则通”的要求,通过县、镇、村各部门多方努力,积极协调,派出相关工作人员实地踏勘,专程为芙蓉江组通组公路进行选址、规划设计、编报项目。在2017年9月,寨子组村民们终于盼来了施工队,芙蓉江通组公路建设工程正式启动。“这是我见过施工难度最大的通组公路。”施工单位现场负责人说,5.44公里的规划里程,其中2公里多在悬崖上,施工作业面太小,难度特别大,仅仅山体开挖就挖了一年多的时间。由于大型机械无法进场,路基开挖全靠炸药爆破一点、再用挖掘机一点一点地“凿”出来,最多一天爆破要放160多炮,风炮机都打废了5台。“过去,我们这里向上看,雄崖大片,低头看江水向东流,想来想去,怎么过活?今天,我要骄傲地说,向上看,一条水泥路穿过这片雄崖,向下看,汹涌的江水变成了碧绿的长峡。”寨子组村民杨发莲用一首打油诗抒发了对“坳口至寨子”农村通组公路通车后的喜悦心情和对如今幸福生活的满足。要想致富,先修公路。据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人大副主任张晓刚介绍,近年来,道真县始终坚持以“大交通引领大发展”,按照“一环三高四横四纵”和村级路网建设规划,围绕“打通出境路、提升主干路、连通闭合路、完善旅游路、配套产业路”的思路,牢牢抓住全省农村组组通公路“三年大决战”这一重大机遇,集中精力抓好“组组通”公路建设和“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工作,加速推进组组通公路建设,切实改善农村地区交通条件。2015年至今已建成公路里程348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9公里、高速互通4.56公里,国道改造工程约35公里,省道改造工程约105公里,县乡道改造约190公里,通村油(砼)路约1278公里,农村“组组通”硬化路1390公里,产业公路432公里),总投资达96.24亿元。如今,芙蓉江“组组通”公路建设如阳光般照进了这个小山村,让芙蓉江的村民们看到了希望、充满了信心。相信不久的未来,芙蓉江村民“渡口乘船,险走峭壁”将成为历史,而新“凿出”的公路不仅是芙蓉江村民“脱贫天路”,更是芙蓉江村民“幸福之路”。(锐锋)从“坳口至寨子”的百米悬崖上的通组路。“祖祖辈辈的梦想,如今终于成了现实!”68岁的杨代华是道真县忠信镇石笋村(过去称为“芙蓉江村”)的老支书。盼通车、盼发展,这个千百年来不曾有过公路的村庄,如今通了水泥路,老支书的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2019年5月30日,对于石笋村村民,可以说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天。这一天,一条全长5.44公里、宽4.5米的“坳口至寨子”农村公路正式建成通车,彻底解决了石笋村40多户村民的出行难。通往石笋村寨子组的通组公路绕在山腰犹如一条飘带,站在公路边俯瞰崖底,地势险要,壁陡万丈,令人双腿发颤。芙蓉江是道真海拔最低的山村之一。前有滔滔芙蓉江水,后是500米高的悬崖峭壁,靠有一条类似“天梯”的“赶场路”与外界连通。过去,这里的村民出行难、运输难、上学难、就医难、发展难、致富难,寨子组的村民事事艰难。困难重重的芙蓉江村民据杨代华老人讲述,从寨子组的山脚出发,沿着山间陡峭的羊场小道往上攀爬,扯着树枝,踩着石阶,5公里的山路,手脚并用也需要4个小时才能达到忠信镇街上,若到忠信镇上采购物资用品,来回步行需要花费8个小时。“粮食虽然还能勉强自给自足,但农药、化肥、种子、食盐等日用物品还得从镇上采购才行,从悬崖上的\"天梯\"艰难地往下爬行,成年人每次最多也就只能背15公斤物品,生活物资极其紧缺。”石笋村党支部书记杨健康这样说。“过去,娃娃上学是让村民最头疼的事。90年代之前,适龄儿童只能徒步两个多小时到村里的学校上课,一天往返就得4个小时。90年代之后,外出务工挣了点钱的家庭就选择在镇上租房,让孩子到镇上读书。”杨健康坦言。遇有人生病,交通不便,医生请不来、病人出不去,夜晚生了病,村民得硬扛到天亮,再由其他村民捆绑在滑杆上,4个人抬着爬悬崖。2015年,杨代华在修房时曾从房顶摔下,摔断了5根肋骨。当时,村里的青壮年都外出务工了,没有办法,靠4个60多岁的村民将杨代华捆绑在滑杆上,一路跌跌撞撞地翻山越岭,中途不小心滑了一下,将他摔到地上,致使伤情加重。杨代华老人至今记忆犹新。公路不通,运输成本高昂,产业无从发展,种植的农产品除了自给自足,村民们只能每次背一点到镇上交换生活用品。交通不便,不仅阻断了村民外出的路,也阻挡了他们脱贫致富的脚步。闭塞的交通环境大大阻碍了石笋村的发展,里头的粮食出不去,外面的货物进不来,大部分村民只能依靠自给自足的方式勉强温饱。既然住在芙蓉江出入艰难,为何不搬出大山?“搬出了吃什么啊?”杨健康谈到,芙蓉江虽交通不便,但是这里的土地相对肥沃,苞谷、红苕、洋芋都长得很好,填饱肚子是没有问题的。通车梦想终于实现芙蓉江村民都不愿意搬走,只是渴望一条公路。杨健康说:修路,成了石笋村寨子组几代人的梦想。道真县委、政府得知芙蓉江村民的情况后,按照贵州省委“不通则搬、不搬则通”的要求,通过县、镇、村各部门多方努力,积极协调,派出相关工作人员实地踏勘,专程为芙蓉江组通组公路进行选址、规划设计、编报项目。在2017年9月,寨子组村民们终于盼来了施工队,芙蓉江通组公路建设工程正式启动。“这是我见过施工难度最大的通组公路。”施工单位现场负责人说,5.44公里的规划里程,其中2公里多在悬崖上,施工作业面太小,难度特别大,仅仅山体开挖就挖了一年多的时间。由于大型机械无法进场,路基开挖全靠炸药爆破一点、再用挖掘机一点一点地“凿”出来,最多一天爆破要放160多炮,风炮机都打废了5台。“过去,我们这里向上看,雄崖大片,低头看江水向东流,想来想去,怎么过活?今天,我要骄傲地说,向上看,一条水泥路穿过这片雄崖,向下看,汹涌的江水变成了碧绿的长峡。”寨子组村民杨发莲用一首打油诗抒发了对“坳口至寨子”农村通组公路通车后的喜悦心情和对如今幸福生活的满足。要想致富,先修公路。据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人大副主任张晓刚介绍,近年来,道真县始终坚持以“大交通引领大发展”,按照“一环三高四横四纵”和村级路网建设规划,围绕“打通出境路、提升主干路、连通闭合路、完善旅游路、配套产业路”的思路,牢牢抓住全省农村组组通公路“三年大决战”这一重大机遇,集中精力抓好“组组通”公路建设和“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工作,加速推进组组通公路建设,切实改善农村地区交通条件。2015年至今已建成公路里程348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9公里、高速互通4.56公里,国道改造工程约35公里,省道改造工程约105公里,县乡道改造约190公里,通村油(砼)路约1278公里,农村“组组通”硬化路1390公里,产业公路432公里),总投资达96.24亿元。如今,芙蓉江“组组通”公路建设如阳光般照进了这个小山村,让芙蓉江的村民们看到了希望、充满了信心。相信不久的未来,芙蓉江村民“渡口乘船,险走峭壁”将成为历史,而新“凿出”的公路不仅是芙蓉江村民“脱贫天路”,更是芙蓉江村民“幸福之路”。(锐锋)绝壁上的通组路(刘青摄)“祖祖辈辈的梦想,如今终于成了现实!”68岁的杨代华是道真县忠信镇石笋村(过去称为“芙蓉江村”)的老支书。盼通车、盼发展,这个千百年来不曾有过公路的村庄,如今通了水泥路,老支书的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2019年5月30日,对于石笋村村民,可以说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天。这一天,一条全长5.44公里、宽4.5米的“坳口至寨子”农村公路正式建成通车,彻底解决了石笋村40多户村民的出行难。通往石笋村寨子组的通组公路绕在山腰犹如一条飘带,站在公路边俯瞰崖底,地势险要,壁陡万丈,令人双腿发颤。芙蓉江是道真海拔最低的山村之一。前有滔滔芙蓉江水,后是500米高的悬崖峭壁,靠有一条类似“天梯”的“赶场路”与外界连通。过去,这里的村民出行难、运输难、上学难、就医难、发展难、致富难,寨子组的村民事事艰难。困难重重的芙蓉江村民据杨代华老人讲述,从寨子组的山脚出发,沿着山间陡峭的羊场小道往上攀爬,扯着树枝,踩着石阶,5公里的山路,手脚并用也需要4个小时才能达到忠信镇街上,若到忠信镇上采购物资用品,来回步行需要花费8个小时。“粮食虽然还能勉强自给自足,但农药、化肥、种子、食盐等日用物品还得从镇上采购才行,从悬崖上的\"天梯\"艰难地往下爬行,成年人每次最多也就只能背15公斤物品,生活物资极其紧缺。”石笋村党支部书记杨健康这样说。“过去,娃娃上学是让村民最头疼的事。90年代之前,适龄儿童只能徒步两个多小时到村里的学校上课,一天往返就得4个小时。90年代之后,外出务工挣了点钱的家庭就选择在镇上租房,让孩子到镇上读书。”杨健康坦言。遇有人生病,交通不便,医生请不来、病人出不去,夜晚生了病,村民得硬扛到天亮,再由其他村民捆绑在滑杆上,4个人抬着爬悬崖。2015年,杨代华在修房时曾从房顶摔下,摔断了5根肋骨。当时,村里的青壮年都外出务工了,没有办法,靠4个60多岁的村民将杨代华捆绑在滑杆上,一路跌跌撞撞地翻山越岭,中途不小心滑了一下,将他摔到地上,致使伤情加重。杨代华老人至今记忆犹新。公路不通,运输成本高昂,产业无从发展,种植的农产品除了自给自足,村民们只能每次背一点到镇上交换生活用品。交通不便,不仅阻断了村民外出的路,也阻挡了他们脱贫致富的脚步。闭塞的交通环境大大阻碍了石笋村的发展,里头的粮食出不去,外面的货物进不来,大部分村民只能依靠自给自足的方式勉强温饱。既然住在芙蓉江出入艰难,为何不搬出大山?“搬出了吃什么啊?”杨健康谈到,芙蓉江虽交通不便,但是这里的土地相对肥沃,苞谷、红苕、洋芋都长得很好,填饱肚子是没有问题的。通车梦想终于实现芙蓉江村民都不愿意搬走,只是渴望一条公路。杨健康说:修路,成了石笋村寨子组几代人的梦想。道真县委、政府得知芙蓉江村民的情况后,按照贵州省委“不通则搬、不搬则通”的要求,通过县、镇、村各部门多方努力,积极协调,派出相关工作人员实地踏勘,专程为芙蓉江组通组公路进行选址、规划设计、编报项目。在2017年9月,寨子组村民们终于盼来了施工队,芙蓉江通组公路建设工程正式启动。“这是我见过施工难度最大的通组公路。”施工单位现场负责人说,5.44公里的规划里程,其中2公里多在悬崖上,施工作业面太小,难度特别大,仅仅山体开挖就挖了一年多的时间。由于大型机械无法进场,路基开挖全靠炸药爆破一点、再用挖掘机一点一点地“凿”出来,最多一天爆破要放160多炮,风炮机都打废了5台。“过去,我们这里向上看,雄崖大片,低头看江水向东流,想来想去,怎么过活?今天,我要骄傲地说,向上看,一条水泥路穿过这片雄崖,向下看,汹涌的江水变成了碧绿的长峡。”寨子组村民杨发莲用一首打油诗抒发了对“坳口至寨子”农村通组公路通车后的喜悦心情和对如今幸福生活的满足。要想致富,先修公路。据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人大副主任张晓刚介绍,近年来,道真县始终坚持以“大交通引领大发展”,按照“一环三高四横四纵”和村级路网建设规划,围绕“打通出境路、提升主干路、连通闭合路、完善旅游路、配套产业路”的思路,牢牢抓住全省农村组组通公路“三年大决战”这一重大机遇,集中精力抓好“组组通”公路建设和“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工作,加速推进组组通公路建设,切实改善农村地区交通条件。2015年至今已建成公路里程348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9公里、高速互通4.56公里,国道改造工程约35公里,省道改造工程约105公里,县乡道改造约190公里,通村油(砼)路约1278公里,农村“组组通”硬化路1390公里,产业公路432公里),总投资达96.24亿元。如今,芙蓉江“组组通”公路建设如阳光般照进了这个小山村,让芙蓉江的村民们看到了希望、充满了信心。相信不久的未来,芙蓉江村民“渡口乘船,险走峭壁”将成为历史,而新“凿出”的公路不仅是芙蓉江村民“脱贫天路”,更是芙蓉江村民“幸福之路”。(锐锋)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ZDwjv9aMwX.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