弋舟十月文学月|弋舟:《十月》40年,像一份温暖的陪伴

作家弋舟。北京出版集团供图 千龙网发 “1983年,我10岁刚出头,我母亲在一所中学当老师,那个年代大家都普遍看文学刊物,我母亲教语文,格外喜欢看。她跟我姐姐热烈讨论一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这是我对当代小说留下印象的第一篇作品
原标题:十月文学月|弋舟:《十月》40年,像一份温暖的陪伴作家弋舟。北京出版集团供图千龙网发“1983年,我10岁刚出头,我母亲在一所中学当老师,那个年代大家都普遍看文学刊物,我母亲教语文,格外喜欢看。她跟我姐姐热烈讨论一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这是我对当代小说留下印象的第一篇作品,便是发表在1983年的《十月》上。”70后作家弋舟说起他与《十月》的缘分。“这么一本刊物,不仅贯穿到我个人生活史,今天跟我自己也发生着密切的关系,让我有一种自己身在历史当中的感觉。”2013年、2014年,他创作的《而黑夜已至》《所有路的尽头》这两部重要作品都刊发在《十月》上。“从来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会成为《十月》的作者。”作为活跃在国内文坛的“70后”代表性作家之一,弋舟已出版长篇小说《我们的踟蹰》等五部,小说集《刘晓东》《丙申故事集》等多部,随笔集《犹在缸中》等两部,长篇非虚构作品《我在这世上太孤独》,曾获郁达夫小说奖、首届中华文学基金会茅盾文学新人奖、鲁彦周文学奖、敦煌文艺奖、黄河文学奖、首届“漓江年选”文学奖。今年8月,其短篇小说《出警》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弋舟直言,相比变化,他更愿意谈论《十月》的不变,对文学标准始终如一的那种坚持。“几十年来,《十月》不仅是文学创作路上的目标,更是一份温暖的陪伴。”弋舟坦言,愿一直呵护着这份初心。“特别愿意再写出能够符合《十月》气质的作品。”弋舟说,每次写出东西都会先自我判断是否与《十月》的气质相符。“文学紧随时代,《十月》走过了40年,给年轻作家提供了平台和看待世界的眼光。”比如京味文学,弋舟表示,京味文学一脉相承,比如老舍时期的作品体现出来的更多是一种腔调,当下的京味文学则体现出一种格局,显现出更加宏观的世界眼光。(文/千龙网记者查甜甜)作家简介:弋舟:原名邹弋舟。2000年开始发表小说作品。2004年在《天涯》杂志发表短篇小说《锦瑟》引起广泛关注,中篇小说《所有路的尽头》获选为2014年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第一位,短篇小说《随园》获选为2016年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第二位。短篇小说《出警》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作者:查甜甜QJ0023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ZewbMRmDrg.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