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义民俗唢呐结婚视频让人大开眼界的云南民俗丨敬酒吹唢呐,跳舞耍刀枪

▲ 侬人谷里的年轻人 摄影 / 老黑 坊间传言,中国56个民族,喝酒后,有55个民族都能歌善舞,汉族喝酒后,只会吹牛打架。 这话不对!就我所知,并非少数民族都喝酒。事实上,酒在有些民族是大禁忌。能歌善舞也非酒后。有些人能歌善舞,是骨子
原标题:让人大开眼界的云南民俗丨敬酒吹唢呐,跳舞耍刀枪▲侬人谷里的年轻人摄影/老黑坊间传言,中国56个民族,喝酒后,有55个民族都能歌善舞,汉族喝酒后,只会吹牛打架。这话不对!就我所知,并非少数民族都喝酒。事实上,酒在有些民族是大禁忌。能歌善舞也非酒后。有些人能歌善舞,是骨子里带来的;酒只是助了一点兴,让歌舞更加灵动、奔放,狂野。至于喝了酒吹牛打架,好像是到处都会发生。▲西洋江侬人谷一瞥摄影/老黑传言当然不可信,却在某种程度上说明,酒对不同的人都有影响。酒的种类很多,五颜六色。喝酒的方法、敬酒的礼仪,更是五花北门。进门酒、拦路酒,交杯酒,转转酒、同心酒,都是喝酒的方式。敬酒时,还有高山流水、三江并流等敬法。▲新房子·老房子摄影/老黑纵横酒场四十载,侬人谷的唢呐敬酒,让我再开眼界。侬人谷地处文山州广南县董堡乡大牧露村,据悉始建于唐朝末年。这个依山傍水的壮族村寨,民风淳朴,民俗浓郁,历史悠久,是古代中原和交趾(今越南)的要塞古道,是壮族娅歪文化的发源地。▲牧露江达村:消失的村庄摄影/老黑▲航拍消失的村庄摄影/老黑▲耕种摄影/老黑西洋江从村旁山脚穿行而过,留下了情人谷、樱花谷、情侣崖、卧龙洞、恋妻瀑布、等妻台、风雨桥、恋妻桥等充满故事和传说的景点。▲西洋江侬人谷摄影/老黑罗列名字,一句说完。真正游览的时候,我们走马观花,也花了一上午的时间。本想继续溜达,时值正午,酷热难当,肚子还在咕噜噜的抗议。心心念着何村长介绍的“唢呐敬酒”,我就特别想酌两杯,顺便见识一下。▲俗言打狗看主人,可惜主人不在家摄影/老黑▲西洋江风光摄影/老黑不对,刚刚说错了,应该是特别想见识唢呐敬酒,顺便小酌两杯,以解乏。毕竟我已经饥暑交迫了。▲上菜摄影/老黑▲五色饭·粽粑摄影/老黑我们回到村委会旁的农家乐时,一个个满头大汗,胡乱抹了一把脸,就算净过手了。村里的大哥大姐、叔叔阿姨在忙碌着,准备午餐。吃,历来都是大事,马虎不得。▲五色饭摄影/老黑▲土猪腊肉摄影/老黑热情的村民显然想得更周到,五色饭、棕粑、腊肉、河虾、手磨豆腐、岜夯鸡,各种见过的没见过的菜,陆续上桌。馋得我在桌上默咽口水,馋得猫在桌下只捋胡子。▲岜夯鸡,鸡头都给贵宾吃摄影/老黑▲“我也好想吃!”摄影/老黑大家围着圆桌团团而坐,其中两个长者,手拿唢呐,坐在我们对面。我对唢呐敬酒充满期待,此刻也略有怀疑,这架势,到底是要吃饭还是要敬酒?▲席间摄影/老黑▲秀色可餐摄影/老黑酒过三巡,长者吹起了唢呐。想到唢呐敬酒,我四下张望。想象中的唢呐敬酒,大概就是几个姑娘和着唢呐声,端着酒碗唱着歌,给我们敬酒了。观察一圈,竟没有端酒碗的姑娘。▲牧露姑娘摄影/老黑疑惑间,长者把吹响的唢呐伸向桌边,小心翼翼的触碰桌上的酒碗。也不知怎么搞的,桌上的酒碗,就一点点移到了唢呐上面。吹唢呐的长者,声音不断,动作不停,慢慢的站了起来,并把唢呐对准我们。▲唢呐敬酒摄影/老黑▲唢呐敬酒摄影/老黑我们蒙圈了。何村长说,黑老斯(师),给你们敬酒呢!这才是唢呐敬酒吧,高!对于唢呐,我并不陌生,在山里出生成长,见过不计其数的婚丧嫁娶,唢呐是必不可少的乐器。不跑音、不忘调、不歇气,一口气吹几分钟的曲子,我见过。尽管后来知道有“换气”的技巧,依然觉得这是技术活。▲姐妹私语摄影/老黑面对唢呐敬酒,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平日里见过的唢呐,声音不断而已。唢呐敬酒则完全不同。声音不断是基本的,保持平衡,嘴不歪、手不抖、气不断、身不斜、酒不洒,这都是很难的事。▲牧露村里的年轻人摄影/老黑被唢呐敬酒感动和震撼后,不胜酒力的我,双手接过酒碗,硬着头皮一饮而尽;小心地把酒碗放回唢呐上面。吹唢呐的长者平稳地把酒碗放到了桌上。我以为唢呐敬酒,到此为止,准备坐下的时候,旁边又有人加酒。长者继续吹着唢呐,把酒碗端了起来,并伸向我们。如此反复,唢呐声音就没断过。俗语三碗不过岗,我已经喝了不止三碗了。可恶的是,老聂以“没有拍好”为由,让我和沈姐一次次的配合,喝了一碗又一碗。▲老黑凑热闹合影看那势头,如果我能一直喝,他们的唢呐可以一直响,可以一直唢呐敬酒。好在我喝两杯就满脸通红(也不知他们看出来没),大家知道我不胜酒力,就适可而止了。▲民俗弄娅歪掠影摄影/老黑开篇我就说过,很多少数民族能歌善舞,不是因为酒后,而是骨子里自带的,广南牧露村的壮族也不例外。我们在这边晕乎乎的,村民在那边就能歌善舞着了。▲民俗弄娅歪掠影摄影/老黑那是一种叫弄娅歪的舞,是壮族民间的传统舞蹈。早期的弄娅歪,主要用于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后来演变成喜庆活动或节日中,传达喜悦和活跃气氛的一种舞蹈。▲民俗弄娅歪掠影摄影/老黑奇怪的是,他们的舞蹈,更像武术。旁边的人敲锣打鼓,腰系红布的舞者,站在中间,舞刀弄枪。我所谓舞刀弄枪,并非信口开河。他们手上耍的可是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外加流星锤之类的十八般兵器。▲民俗弄娅歪掠影摄影/老黑起初,错愕不已。多看一会儿又觉似曾相识,那完全是徐浩峰《师父》里,实打实的套路啊!一招一式,有板有眼。▲民俗弄娅歪掠影摄影/老黑做了功课才明白,武术在壮族地区,历史久远,是一种独特的民俗活动。原因是壮族聚居区地处边远,常受入侵,为了保卫村寨,不得不习武保家,因此普遍尚武。各村各寨,都有武馆之类的地方。壮族地区,不乏南拳高手,甚至少林、武当,也有人“略得其道”。▲民俗弄娅歪掠影摄影/老黑事实上,壮族因自身高强的武艺,曾获“狼兵”之称。在抗倭历史中,发挥过不可忽视的作用,瓦氏夫人就是最著名的女英雄。这个说来话长,就此打住。▲壮族人摄影/老黑我想,敬酒吹唢呐,舞蹈弄刀枪,都曾有过特殊的历史意义,只是我才疏学浅,走马观花,不明就里。所见的这些仪式,让我大开眼界。如果你有机会,也不妨一探。▲老黑在牧露延伸阅读>>>行摄文山丨这个爱水的民族,把侬人的爱恋婚俗,藏在西洋江畔图文原创,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有关作者】老黑,大理人氏,老黑影像志创始人。摄影师、撰稿人,旅行玩家,自媒体人。新浪认证旅游博主、头条文章作者,搜狐旅游认证专家,一点资讯认证摄影师,乐途旅游专栏作家,百度认证原创作者,大鱼号能量创作者;今日头条、网易、腾讯、凤凰、QQ看点、腾讯认证公众空间、微信公众号、马蜂窝等媒体平台,图文内容创作者。微博:老黑影像志微信:laoheikezhan公众号:老黑影像志(laohei-kezhan)【老黑影像志】一个人的传媒机构|关于美好生活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ZewbMnoPrg.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