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都我在洪都当翻译

K8即将进行飞行表演,我初尝翻译工作给我带来的信心与骄傲 在埃及大修厂K8飞机排故中做翻译 《为毛主席当翻译》一文共8000字左右,按照正常阅读速度平均每400字一分钟,一般情况下20分钟可以读完。可是为何我花了6倍的时间才意犹未尽地放下
原标题:我在洪都当翻译K8即将进行飞行表演,我初尝翻译工作给我带来的信心与骄傲在埃及大修厂K8飞机排故中做翻译《为毛主席当翻译》一文共8000字左右,按照正常阅读速度平均每400字一分钟,一般情况下20分钟可以读完。可是为何我花了6倍的时间才意犹未尽地放下手机?因为文章中谈到的翻译情境使我产生了强烈的代入感,又或是作者提及的翻译技巧碰撞出一名译者内心强烈的共鸣。我静静地坐在椅子上,闭上眼睛,用心体悟着文章里的一词一句,同时脑中回想着自己走过的三年翻译路程。初识翻译羡慕不已作者在文中提及第一次与毛主席握手时,“又激动又紧张,竟然说不出话了”。读到此处时,思绪将我带回到了三年前。那时的我刚走出校园,还是“愣头青”一个,研究生期间学了三年师范类英语的我,对翻译工作其实并不了解,甚至有些陌生。初到单位时,我手足无措的样子像极了文中的李越然老师。那时,我跟着同事去旁听公司对孟加拉的培训,外宾向我打招呼,我除了回对方一句“Hello”,就只会一个劲儿地傻笑。同事与外方人员交流飞机相关知识的时候,我只是静静地在旁边听着,不敢开口,也不知道该说什么。看着同事在讲台上向外方人员讲课时镇定自若的样子,我很是羡慕,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半年后我被公司外派至缅甸进行一项外事活动。涉足翻译收获尊重刚到缅甸的日子,东南亚口音的英语让我感到非常难受,但是工作紧迫,我必须快速适应。于是我每天都去缅方人员办公室串门,跟他们聊天,聊风俗,也聊飞机,甚至聊对时事的见解,刻意让自己完全浸泡在缅式英语的环境中。终于一周后,我完全适应了他们的口音和表达方式,不再需要一句话重复两三遍才能揣摩出意思。在这一点上,李越然老师早已向我们做出了榜样,文章中这样写道:“那时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完成翻译任务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同志安排他们在中南海直接接触毛主席,尽量熟悉老人家的言谈特色和日常生活习惯。”在我们身边,翻译大多是学语言专业出身,但进入社会后,不是每一个翻译都能跟标准的“英音”和“美音”打交道,比如产品要出口到亚非拉国家,日常工作中,我们接触最多的是非洲英语、东南亚英语等。如若我们抵触其他口音,不去主动适应,只会给工作带来重重障碍。所以在公司从事翻译工作,熟悉各国口音成了一门必修课,只有通过外宾来访及外派的机会深入当地居民的生活,多听多感受,才能尽快适应当地口音。在国外工作的日子,由于团组中只配一名翻译,事无巨细都需要翻译去沟通,我深深地意识到自身的责任重大,因此对待工作更加谨慎,不敢有丝毫怠慢。记得有一次外方飞行表演前夕,飞机突然出现燃油系统问题,外方非常着急,要求我方尽快解决问题。于是团组连夜翻译燃油系统的资料,讨论排故方案,大家在尝试了多种方法后,终于找到故障原因并及时排故,最终保证了飞机如期参加飞行表演。事后的讨论会上,外方领导对团组的工作表示高度赞扬后,特意站起身走到我面前握住我的手说:“感谢你,小姑娘,你的工作非常出色,你为我们节省了时间,没有你,这次排故工作不会这么快解决,也不会这么顺利。”当时,我的内心是澎湃的,原来翻译是一份如此受人尊重和依赖的职业!一年后,我带着初尝翻译工作给我带来的信心与骄傲回到祖国。推敲翻译精益求精回国后,在繁忙的业务工作中,我有幸结交了一位良师益友,她对翻译的精通与钻研,以及对工作的敬业与专注深深鼓舞着我,在她的影响下,我对翻译又有了新的认识。记得我们在一次笔译讨论时,有英文句子是“As|this|isthefirsttrialofthisnaturetobeundertakeninChina……”,我想当然地译成“由于这种性质的试飞是第一次在中国进行……”,而后经过讨论,被校译成“由于此类试飞在中国尚属首例……”,用词简洁且符合中文阅读习惯,顿时让我心生佩服,也看到了差距。我深刻意识到作为一名翻译,不仅要具备过硬的英语技能,还需要有深厚的汉语功底以及文学修养。正如李越然老师在文中所提“一路辛苦了”这句话,如果翻译不好,在俄文上会被理解成你们累了,而依据当时情况,处理成“谢谢你们的服务和劳动”则更为合适;还有这句话“如果中国革命不能胜利,那马克思主义也就不灵了”,“不灵了”就语言的表层来说是反义词,但它的深层含义恰恰是“灵”,因此将“不灵”译成“灵”更符合说话者意愿。翻译工作就是这样,需要不停地揣摩推敲,找出最贴近说话者意愿,又最能让听者接受的表达方式。热爱翻译拓展知识随着对翻译工作的渐渐深入,我对翻译的兴趣日渐浓厚,在体会到翻译乐趣的同时,也逐渐认识到,翻译工作最难的不只进行翻译,而在于知识储备。文章中李越然老师将一份讲话稿送给毛主席,可是毛主席并不想念稿子,只想临时说几句就算了,这个“临时”就存在很大的变数,因为你无法预知领导随时信手拈来的话题,这对翻译而言是个挑战。在外事活动中,我也碰到过很多类似的情况。记得有一次接见外方人员,会上谈到酒文化,中方领导开始为外宾介绍江西的特产四特酒因清、香、纯、醇四个特点而闻名。我当时一听,立马想起曾在《双语周刊》上读到过一篇介绍中国白酒的文章,于是脱口而出“clear,fragrant,pureandmellow”,我方领导原本还有些担心这句话翻译起来比较棘手,但是听到我翻译的句子后向我露出赞许的笑容。当然在外事活动中,经常会碰到很多自己不懂的新领域、新知识、新词汇,每当我碰到这些,都会如获至宝地将它们收藏起来,因为我深知,作为一名翻译,语言只是一个重要前提,而博学则可以为翻译工作提供坚实的理论保证。作为一名科技英语翻译,更需要对航空专业知识熟知与理解。为了完成翻译工作,也许学习语言就够了,但如果想做到更完美,就必须去了解更多不同的知识,这些零散的碎片暂时可能对工作不会产生质的变化,但随着知识不断积累,细枝末节处可见差距,厚积薄发的力量便会愈发彰显。不知不觉,我入职已有三年多了。回首来时的路,感谢身边人对我的帮助,也庆幸自己的坚持。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每当别人问起我的工作,我只会淡淡地说“我在青云谱上班”。而现在,当别人问起我的工作时,我会自豪地说:“我在洪都当翻译!”同时我也希望,这份对工作的信心与热爱,将会伴随我的整个职业生涯,因为在这里,有好的领导,好的老师,好的朋友,好的同事,好的对手。也许当我老的时候,我再回忆起当初努力的岁月,回忆里的一定是感动和美好!所有的这些,都引导着我在翻译这条路上坚定而执着地前行。我想,这不仅仅是我花两个小时读完的文章,这是我所热爱的职业,是需要我穷尽一生去阅读的一本书。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ZewbPln6gY.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