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 余华读余华的《活着》深度讨论,我们该如何积极面对富贵的悲惨命运?

导语:连续这几天都在写关于人活着的意义的问题,而这个话题来自于余华那本《活着》的书中,关于人物富贵的一个讨论延伸,余华说:为了活着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我这不是针对余华和原著做二元对立的批斗,而是原著话题的延伸讨论,如
原标题:读余华的《活着》深度讨论,我们该如何积极面对富贵的悲惨命运?导语:连续这几天都在写关于人活着的意义的问题,而这个话题来自于余华那本《活着》的书中,关于人物富贵的一个讨论延伸,余华说:为了活着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我这不是针对余华和原著做二元对立的批斗,而是原著话题的延伸讨论,如对话题不理解,可补充阅读前两天关于《或者》的文章内容。首先很多人揪住文章中几句我关于对余华这句话质疑行为的不满,认为我这样做是不对的,甚至是蔑视我这种质疑行为,都上升到资格这种“奴与主”思维高度了,认为不能亵渎余华的这句话,就如余华是一尊神一样,质疑一句话就是质疑他本人一样,我在这里再次提醒读者,提醒所有读书人,除了我们和朝鲜之外,我想没有任何一个国度认为“质疑”前辈或者质疑“某某家”的言语是一个错误的行为,而恰恰他们是积极支持的,远的不说,大家可以去读读龙应台的文章,就能理解关于“质疑”的意义,如果没有了质疑,就没有了真相和创新,没有了自律和道德,甚至会纵容很多价值扭曲而引起的荒唐悲剧,我们很多看似难以理喻的奇怪社会现象,很多都是缺乏质疑而起。下面我再谈谈这个活着的意义,我在这里不用讲大道理,人活着只要不附着“活着的意义”,那就和动物无分别,我不相信人可以没有意义而正常的活着,大家可以体会一下,把活着的意义全部清除,人会怎样?我说和动物无异这句话一点也不过分,在理解这句话的时候,很多人会说,如果1942那样的背景,你还想活着之外的东西吗?我认为这是一种诡辩,不攻自破的极端的胡搅蛮缠。我先不用做其他的解释,首先大家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就是听老人总会告诫我们,他们那个年代吃过树皮,没衣服穿,你们现在太不知足了。你听这样的说教话,你什么感受?首先就是时代不同,你不要用你的标准要求我们。这个反抗是受到大多数人认可的,我们可以铭记过去,但不能把的当时的意义,强加到我们新一代人身上继续使用那样的生活,如果你也曾对此提出不满,你就不应该用双重标准去对《活着》的福贵,用上世纪四十年代的标准去理解他解放后的处境。再者,谁说四十年代的人没有活着的意义?意义包含了亲情,友情、儿女情等等,影视内容不就是表达他们挣扎的意义?一些人为了儿女宁可自己饿死也要家人生存下去,他们都是在为了这些“大义”在继续着生存,如果没有活着的意义,人还会做出那些哀怒的感受和行为?在这里我还要说与一下,当出现这种情况,就不仅仅是活着的问题,而是人道问题,我们还记得新闻经常说哪个国家指责某某国家,因战争引发的百姓生存危机,其实这已经是人道主义危机问题,这已经不是个人问题也不是国家问题,而是世界性的问题,这时是需要追究国家责任的,而不是简单的讨论个人活下去的问题,因此根本就没有可比性,那已经是越界的问题了,是要承担责任的,就如你会和罪犯去讨论他犯罪行为的对错?所以我们必须回到当时的那个时代,不是向下比,而是向上比,这才是人之常情,这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我们为什么会对故事中的富贵产生怜悯?就是因为我们觉得他生活的太困苦,太悲痛,只要是个有爱心的人,真的不会硬来一句:活着就好,不要胡思乱想就不痛苦了。我不知道这种心态怎么带来社会进步?人心怎么可以得到救赎?我认为这简直不是读书人的想法!有人说,这其实是告诉读者的意思,告诉读者在面对困境的心态,那我就可以这样理解,当我们任何人遇见富贵这样的苦难时,我们也同样会听到其他人说:活着就好,不要多想,想多了会悲伤?难道人人都可以靠着“鸡汤”活着?我怎么想都想不通,这样冷漠这样无情的劝诫,会引起那么多读者为其摇旗呐喊,会这样的认可这个观点,认可这句鸡汤,这和行尸走肉有何区别?都说文学作品不是历史,是要产生反思的,这种反思不是说遇见痛苦就叫你学会忍受就行了,这是反思?《活着》这部作品它不是一部佛经,让你成佛,再说有几个人可以成佛?这还用一本书来告诉你?一句话就得了,还添加那么多历史背景和人物干啥?这就像出现疾病进医院,医生说:你忍着就行,不需要医治,反正人是要死,早晚都是死,不要胡思乱想就可以减轻痛疼了。反思才是最关键的,故事中富贵的苦难反思才是重要的,反思苦难来自于哪里?把富贵活着的意义一样样的剥夺,这个谁来负责?谁来给富贵一个交代?除了败家是他的原因之外,剩下的都是外界因素,应不应该反思这些外界因素造成富贵的苦难?难道就一句“不要多想就行了”?因病去世的作家史铁生,在生病期间就特痛恨这句所谓安慰的话“不要多想就行了,坚强点”。读小说这样的文学作品,不同于读历史文献书,过去必然要联系到当下,其中对悲剧必然要多一个与当下联系的反思过程,反思是为了避免同样的悲剧不要发生在后人身上,反思是要追究根源,避免再次的酿成悲剧,一句否定活着的意义,而仅仅是为了免除痛苦,这得是多么冷酷的“心灵鸡汤”?意思无非就是说你成佛,四大皆空就不痛苦了!可笑之极!人人可以成佛还会有这个世界?当富贵只剩下那头牛的时候,这是在把整个社会都挂在道德的审判台上,我们竟然冷漠到这种程度,竟然可以不要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活着?结束语:请不要再对人说这句话(对动物可以):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除了佛,没有任何人敢说自己可以没有活着的意义而活下去!苦难不是上帝给的,很多是人为造成的,追究根源,找出责任人,通过反思堵绝根源比任何安慰的鸡汤都更具有积极意义。文:饼子欢迎关注,和我一起读名著!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ZewbXXG46g.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