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羡贡茶寻找阳羡千年贡茶的辉煌

江苏省宜兴市向来有“中国陶都”的称号,传承数百年的紫砂壶早已名满天下。不过,对于更早就名列唐朝贡茶之首的阳羡茶,民众却大多感到陌生,其名气远不及同属江南的杭州龙井与太湖碧螺春。 其实古称阳羡的宜兴,在唐代就以阳羡茶入贡而闻名,以《七碗茶诗》
原标题:寻找阳羡千年贡茶的辉煌江苏省宜兴市向来有“中国陶都”的称号,传承数百年的紫砂壶早已名满天下。不过,对于更早就名列唐朝贡茶之首的阳羡茶,民众却大多感到陌生,其名气远不及同属江南的杭州龙井与太湖碧螺春。其实古称阳羡的宜兴,在唐代就以阳羡茶入贡而闻名,以《七碗茶诗》名传千古的唐代诗人卢仝,曾写下“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的名句,可见阳羡茶在唐代已名重天下。唐肃宗年间,有山僧进阳羡茶,还被“茶圣”陆羽品为“芬芳冠世产,可供上方”,其珍贵可以想见。今年谷雨前后,我受邀参加在宜兴大觉寺举办的“素博会”,担任名茶名壶比赛的主持人兼评审。其间,我前往阳羡茶文化博物馆,通过茶博馆王亚明馆长的热心导览与解说,我对阳羡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话说,唐代茶叶的型制本为“蒸而成团”,阳羡茶最早也是一芽一叶或二叶初展的茶树嫩芽,经过蒸、捣、拍、焙、穿、封、干等工序制成圆形片状饼茶,明代废团茶改散茶。历经唐朝烹茶法、宋代点茶法乃至明代以降的瀹茶法等数度更迭,阳羡茶始终深得骚人墨客的喜爱。如北宋时首选贡茶已为北苑茶(今福建省建瓯)所取代,大才子苏轼依然留下了“雪芽我为求阳羡,乳水君应饷惠泉”的名句。比赛当日,无锡市茶叶研究所所长许群峰特别取出一款尚未上市的大叶红茶参赛,这款茶不仅汤色红浓透亮,口腔内饱满的茶气也特别突出。开汤后兰花香尤其明显,让我大感惊奇,赶紧问个明白,原来是铁观音茶树与当地野生种经多次培育研发而成的新品种。一般茶商或茶农在开垦山坡茶园的同时,为拓展更多的种植面积且便于管理,多半会将原有的树林砍伐殆尽,造成水土的大量流失。宜兴的部分茶区却保留了大量的香樟树,放眼望去,偌大的茶园为浓密的树林所环抱。绿浪推涌的茶园内不时可见取代农药喷洒的捕虫灯,啁啾唧唧的鸟鸣不绝于耳,茶树丛中还可惊喜地发现鸟巢与尚未孵化的鸟蛋,生气勃勃的景象让人心旷神怡。这是我对太华山乾元茶场的第一个印象,严整有序的厂房建筑矗立其间,仿佛欧洲城堡般守护着大片无污染的净土。董事长汤卓敏告诉我,这里日照充足,形成了得天独厚的自然小气候,使得乾元茶场的明前春茶(清明前采摘)较省内其他茶场的早半月至20天。追问之下,我才发现原来拔得头筹的茶园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唐贡茶区,让我颇有“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惊喜。宜兴乾元茶场。我特别喜欢乾元茶场的“金乾红”,拆封后细看那金琥珀般润泽的细芽,仿佛瞬间开怀的欢喜笑眉,将紧直肥壮的条索全都化为金毫明显的眉峰。而开汤后汤色红润透亮,馥郁的香气溢满整个室内,鲜爽醇和的滋味在口腔内徐徐释出,入喉后更有深远的回甘,口感及余韵也绝不逊于近年红透半边天的福建金骏眉。汤董事长颇为自得地表示,那是采用30多年的传统制茶工艺,在每年清明节前后,采摘饱满的茶树嫩芽所制成,说是江南红茶的极品应不为过。选自《找茶,就是找故事》,版权所有。找茶,就是找故事作者:吴德亮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aN6N1zjNdz.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