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看别等拆迁才想逛!低调的孚嘉巷,有你从未见过的长沙!

太平老街旁,连通着一条小巷——孚嘉巷,这里不同于太平街的喧嚣和繁华,更多的是冷清和寂静。 孚嘉巷和太平街之间,像是有一道无形的结界;结界外,是城市的沉浮,结界里,是老巷的斑驳。 ▶ NO•壹◀ 「格格不入」 沿着太平街走到快到街尾的
原标题:别等拆迁才想逛!低调的孚嘉巷,有你从未见过的长沙!太平老街旁,连通着一条小巷——孚嘉巷,这里不同于太平街的喧嚣和繁华,更多的是冷清和寂静。孚嘉巷和太平街之间,像是有一道无形的结界;结界外,是城市的沉浮,结界里,是老巷的斑驳。▶NO•壹◀「格格不入」沿着太平街走到快到街尾的地方,就是孚嘉巷,每次走到巷口,就会涌起几分空间错乱的恍惚。这边的太平街上人来人往,一到节假日就拥挤不堪,而街尾的它却始终都显得格格不入:狭窄的过道,稀松的行人,慵懒的居民...初时会有一种强烈的对比感,但经历太平街的“商业化”拥挤后,这份宠辱不惊、闲云野鹤反而更得人心。(太平街口)(孚嘉巷尾)直到下午四五点,巷口的几家特色小吃店开始出摊,亮起招牌。炸炸炸、烤生蚝、肉夹馍、肠粉....都是在这里做了很多年的老字号,爱吃的人来这里寻味,都会满载而归。孚嘉巷7号,是隐藏在街边的美食老字号“胡记炸炸炸”,慕名而来的食客老早就就围在了摊边挑选食物。郭奶奶经营了这个吃货铺已经很多年,小小的吃货铺,卖点酒水、小吃、糖油粑粑...看着过往的行人,守着如歌的岁月。红色的吊灯下,一锅牛仔正在用力沸腾,喜欢牛杂的人不多,真正好这一口的老饕们寻来寻去还是忘不了这家!再往里去,没有了小吃店,就显得格外落寞。裁缝店的阿姨闲闷的重复着手上的活,“十元理发”的牌子歪斜的挂在铁门上,倔强的想要表达什么。这些都是老手艺,渐渐地被外面的世界所淘汰,好在,这里还有他们的一席之地。冗长的巷子里,也就巷尾还稍微宽敞点,抬头一看,还能看到不远处高耸的长沙第一高楼——IFS,配合着旁边的一抹红砖墙,恍若隔世。▶NO•贰◀「三个旧址」在这条不足两百米的孚嘉巷里,隐藏着三个旧址,它们都被嵌有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的标牌。孚嘉巷12号公馆为国家所有,不知道是哪户人家住过,也数不清里面换过多少租户。铁环斑驳、门帘破败,进门甚至都没有多少光线。里头曾住过两位老人,大半辈子都留在这方寸间,累了就靠着椅子闭目养神,闲了就站在街上望望,热闹的外面对他们来说,并没有多大吸引力。四政社旧址位于孚嘉巷的42号,为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历史上称为“兰庄”。这里是辛亥革命期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策源地,原建筑于文夕大火中被毁,1946年原址重建,现在也住满了人。长沙城外有四五家鲁班旧址,孚嘉巷16号建于清光绪年间,早年已在大火中摧毁残败,只留下了一些破碎的回忆。记得去年在微博上看过一个长沙星城的宣传视频,视频里完整的展现了属于长沙的印记和特点。逐渐高耸起来的大楼、连接河东河西两边的大桥、黄兴广场和芙蓉广场的铜像、以及岳麓书院,杜甫江阁和隐于繁华之地的老街。有人评论:长沙很美,可关于古城的建筑太少了,1938年的文夕大火,化成了老长沙人心中的不可抹去的痛。为什么总是沉迷于这些古老的街道砖瓦?斑驳印记承载了历史,老街老巷就是岁月最好的沉淀,或许只有走在其中,才能真正寻出一段属于它的故事,也正因如此,闹市之外的老巷才显得弥足珍贵。—END—编辑:希内个亚摄影:红心火龙果设计:砂子主编:彪哥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aN6N2zly6z.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