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娘娘最后去哪了“嫦娥”和“女娲”的名字来源于生殖崇拜?

“嫦娥”和“女娲”的名字来源于生殖崇拜? 在研究古代历史时候,很多历史现象和问题都非常有趣,尤其是上古时期的“鱼蛙崇拜”。在古代,人们在食物和疾病的困扰下,常常面临人员大幅减少的危险,因此为了种族的延续,人们就特别想提高繁殖能力。当春水高
原标题:“嫦娥”和“女娲”的名字来源于生殖崇拜?“嫦娥”和“女娲”的名字来源于生殖崇拜?在研究古代历史时候,很多历史现象和问题都非常有趣,尤其是上古时期的“鱼蛙崇拜”。在古代,人们在食物和疾病的困扰下,常常面临人员大幅减少的危险,因此为了种族的延续,人们就特别想提高繁殖能力。当春水高涨,溪水潺潺时,人们看到里面的鱼儿和青蛙繁殖能力特别强,因此就想图个吉利,想让自己也变得跟鱼和青蛙一样繁殖能力超强,所以慢慢的生殖崇拜就集中在鱼蛙身上了。原始社会早期的文物上的图案很难说明问题。这些文物上的图案里的“双鱼”其实跟女子的外阴特别像,这就是生殖崇拜的“类比沾喜”。大家知道我们民族是认为吃什么补什么的,就是典型的类比思维。而看到鱼儿繁殖能力强,就把鱼儿拼成外阴形状加以膜拜,就认为可以提高人类繁殖能力了,当然现在看来是非常不科学的。因此传说里的繁衍祖先女娲,其实就是“女蛙”。女娲在补天的时候把一个大乌龟(其实可能是大青蛙)的四肢砍下来,把天顶起来了,而蛙卵变成了满天星斗,其实女娲砍下的是自己的腿,女娲其实就是“女蛙”。那时候人们叫青蛙为“呱呱”,没有文字的时代,就是以这种动物的叫声来称呼它的,后来念转成了蛙的发音,因此古代“蛙”字发音是“古花切”。不仅女娲是“女蛙”,连人们生的孩子也叫“娃娃”,就是从蛙的发音来的。青蛙跟蟾蜍很像,传说里的女神嫦娥,其实就是“蟾蜍”的发音,念来念去,就把蟾蜍念成了嫦娥了,嫦娥是蟾蜍的音变。在汉代的画像石里面,女娲手里举起一个月亮,月亮上画个三脚金蟾;伏羲手里举着一个太阳,太阳上画个三足金乌(一种鸟)。总之蟾蜍和月亮、女人有关系,而且古人以蟾蜍(或青蛙)类比子宫;鸟和太阳、男人有关系。“蟾蜍”变成嫦娥后,嫦娥跟蟾蜍的“缘分”并没有完,她身边还是有个蟾蜍的,中国神话传说中月宫有一只三条腿的蟾蜍,这也是后人也把月宫叫蟾宫的原因。这些虽然是上古神话和传说,但在现在的传统文化里“鱼”还和“年年有余”有关,三腿的蛤蟆被称为金蟾,金蟾还是中国民间信仰的灵物之一。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aN6N41vbwz.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