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款不满足只做“爆款”的《中俄艺术家大联欢》,让“艺术无国界”逐步具象化

虽然在央视成功执导了《综艺大观》、《欢乐中国行》等多档品牌综艺栏目,并有过春晚歌舞组总导演和分会场总导演的辉煌经历,但对于《中俄艺术家大联欢》总导演孙滨来说,这档节目始终对他有着特别的意义。 比起去年《中俄艺术家大联欢》成为央视综艺频道的“
原标题:不满足只做“爆款”的《中俄艺术家大联欢》,让“艺术无国界”逐步具象化虽然在央视成功执导了《综艺大观》、《欢乐中国行》等多档品牌综艺栏目,并有过春晚歌舞组总导演和分会场总导演的辉煌经历,但对于《中俄艺术家大联欢》总导演孙滨来说,这档节目始终对他有着特别的意义。比起去年《中俄艺术家大联欢》成为央视综艺频道的“爆款”,孙滨更执着于实现不同文化形式之间的相互认同,他认为“艺术是共融共通的,虽然它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精髓和实质是相通的。”所以时隔一年后,他带领央视综艺频道的导演团队卷土重来,从舞台的迁移、改变节目的内容及模式等多个方面,让观众去感受两国文化中更深层次的内涵。从室内走向室外让文化融于舞台2017年,《中俄艺术家大联欢》在哈尔滨大剧院圆满完成录制后,获得了中央电视台特别节目一等奖。但孙滨导演却把成功归结于中俄两国艺术家所呈现的艺术成就:“根源不在于我。更重要的是观众对于两国艺术家所呈现的感染力给出了认可。”正因怀着这样谦虚、真诚的创作态度,孙滨才没有让荣誉转化为“包袱”,而是另辟蹊径,打破去年节目原有的架构和所有“套路”,力求让两国的文化在今年的节目中迸发出更奇妙的火花。他选择突破自己的第一步,就是走出歌剧院,将舞台从室内移步到了极富俄罗斯风情的伏尔加庄园。从单一的剧场式场景变成户外实景,需要付出的工作量也是呈几何级增长的。晚会舞台选择依傍于庄园内的俄罗斯建筑,在一片天然水面上搭建。舞美设计师王姗为了这次中西合璧的设计,从6月份就开始看景和确定方案。为了与俄式建筑的风格融合,特意对房顶进行了装饰,并加高了8米,让舞台和察里津诺城堡完全融为一体。此外,据中央电视台主任灯光设计师曲国军介绍,这次的灯光设计完全是按照庄园里的俄式建筑、湖泊和山形定制而成,独一无二。为了让观众们感受到更强的视觉冲击感,现场还采用高科技手段打造一条“时光隧道”,用灯光与投影把各种虚拟美景“搬”到现场,让“变幻京剧脸谱”和“俄式地标式建筑”能接连“投射”到城堡上,也让观众从看到舞台的那一刻起,就能感受到中俄文化的交流与碰撞。表演“出新求变”顶级艺术家联袂献艺“中俄两国艺术家之间的紧密合作是此次演出的亮点和突破“,孙滨在采访中表示,这也是他今年对自己“最彻底的一次推翻”。去年《中俄艺术家大联欢》的节目编排采用了双方对等的原则,由中俄两方艺术家各出12个完整节目,虽然类型丰富但联欢色彩不够浓厚。今年的节目形式则是从“各自文化展示”变成“同台合作献艺”,节目将设计几组不同艺术类型的艺术家在舞台上首度同台表演,在两国艺术家之间的合作形式上出新求变,让这场文化盛宴不再只是两国艺术精髓的汇聚一堂,而是真正专属于《中俄艺术家大联欢》这个舞台的“独家定制”。在这场顶级艺术家的倾情联欢里,既有芭蕾与钢琴的优雅搭配,也有歌唱家与合唱团气势磅礴的精彩碰撞,每个节目的创意搭配都能让人眼前一亮。其中青年钢琴家吴牧野与号称“芭蕾航母”的马林斯基芭蕾舞团在现场上演了一场《指尖与足尖》的“浪漫对话”,此次他将最新作品《舒伯特钢琴即兴曲》带上舞台,让4名俄罗斯国宝级顶尖舞者在他指下一个个跳跃的音符中翩翩起舞,这种极具创新性的表演形式,让整个舞台的画面立刻变得丰满和立体,也让两国艺术家在舞台上能够相互成全、彼此成就。更值得一提的是,14岁的“巴扬神童”罗斯季斯拉夫与中国“巴扬女神”吴琼也在晚会中首次联手,联袂献艺《巴扬二重奏》。与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大型晚会录制的手风琴演奏家吴琼相比,2004年出生的罗斯季斯拉夫对许多中国的观众来说还很陌生,但6岁就开始学习巴扬演奏的他从小就在俄罗斯多个音乐节目上露脸,并在2016年的全俄青年公开大奖赛中荣获冠军。这次他除了与吴琼的合奏之外,还带来了一首“炫技”的乐曲solo,相信在晚会之后这位俄罗斯公认的“巴扬神童”也会在中国“一曲成名”。这场汇集了两国“老中青”三代知名艺术家的晚会顶级阵容配置,对于国内的观众来说,无论是直观感受两国艺术家的艺术水准,还是想提高对俄罗斯艺术家的认知度,都能在这场晚会中完美实现。用艺术“对话”文化交融搭建中俄情缘在总导演孙滨的采访里,“艺术相通”是他反复提及的主题,他希望《中俄艺术家大联欢》能用艺术的形式架起理解、互信与友谊的桥梁,而事实上也是如此。来哈尔滨之前,“巴扬神童”罗斯季斯拉夫并不知道在俄罗斯广为流传的《喀秋莎》会在中国如此流行,图列茨基女子合唱团在用中文和俄语演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时也因现场的观众大合唱感到惊喜不已……正如吴牧野在采访中所说的那样,“与俄罗斯艺术家们合作演出,这正是我们国家强大的文化包容性和多样性的最好体现。”这种“海纳百川”的中国文化也会同样感染国外友人,罗斯季斯拉夫就在采访中表示“虽然现在我还不认识任何一件中国乐器,但我以后肯定会去接触学习,并希望把这些融入到自己的表演中。”“以艺术之名共谱友谊华章”听起来是一个很宏大的目标,但在《中俄艺术家大联欢》的舞台上却能变成一个个小的表演作品,在作品融合的过程中付诸行动。就像这次给予现场观众最大惊喜的俄罗斯青年歌唱家彼得·卡扎科夫,用中文演唱了他的原创新歌《父亲》。卡扎科夫表示,这首歌既是献给他的父亲,也是借此表达对中国文化的喜爱和尊重,“我父亲很喜欢中国文化,受他的影响,我自学了中文。”而他将中文融入自己表演的过程,就是对中国文化了解和认可的过程。中俄人民的友好交往,有时就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只有理解了对方的文化,才能从心底真正认可这份友谊。在这个搭建中俄情缘的经典舞台上,文化交流对于增进双方互信与了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化交融也逐渐成为了两国民心相通的重要桥梁。加强中俄地方合作交流,是习近平主席同普京总统达成的重要共识,也是中俄两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中俄艺术家大联欢》无论是从主题立意还是艺术形式,都是国内难得一见且始终需要存在的节目模式。总导演孙滨由衷地希望,这档节目不只是暂时的“爆款”,而是在突破中寻求永恒的创新。他们将继续追溯与展望两国艺术的交流之路,让《中俄艺术家大联欢》成为中俄文化的传播使者。-完-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aN6N4Ezxwz.html

(0)

相关推荐